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中与铁死亡相关的基因探索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模型中铁死亡的发生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TBI组,采用普鲁士蓝(Perl′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TBI大鼠脑组织发生铁沉积和铁死亡的情况;转录组测序初步鉴定TBI大鼠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 genes,DEGs),将DEGs与数据集GSE111452比较,选择共有的DEGs,再将共有DEGs与铁死亡数据库比对,最终筛选出与铁死亡密切相关的DEGs;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脑组织样本中DEGs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Perl′s染色结果显示,TBI大鼠脑组织损伤周围区域铁离子沉积现象较Sham组明显;电镜结果显示,TBI大鼠脑组织中神经元形态改变,线粒体萎缩变小,基质颜色变深,膜增厚致密度高,部分外膜模糊并破损,伴有内嵴扩张、减少.测序和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TBI大鼠脑组织共有2786个DEGs,与GSE111452数据集交集后发现241个共有DEGs,再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库比对,发现4个与铁死亡相关的DEGs(Slc7a5、Rb1、Fancd2和Pebp1);PCR检测结果显示,TBI大鼠脑组织中Slc7a5和Fancd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Rb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有升高趋势,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b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TBI大鼠脑组织发生了铁死亡,可能与Slc7a5、Rb1、Fancd2和Pebp1基因在TBI大鼠脑组织的差异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脑血氧饱和度(rSO2)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昏迷患者的目标体温管理(TTM)期间预测神经系统预后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进行报告,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9个数据库.除外研究类型为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的研究,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期间进行近红外光谱(NIRS)测量的研究.两名审稿人评估纳入文章的质量并
目的 研究游离钙(iCa)和氧合指数(PaO2/FiO2)联合快速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在识别成人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抢救室的147例脓毒症患者及158例主要诊断为非脓毒症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iCa、PaO2/FiO2、qSOFA等指标),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校正患者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混杂因素,得到脓毒症组(n=93)和非脓毒症组(n=93)患者,比较PSM前后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将匹配
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200c(miR-200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67例为AC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生活能力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2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45例);比较ACI组、对照组血清miR-200c、ox-LD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ACI患者血清mi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急诊护理技术项目开展及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便利,调查了北京地区37家医院急诊科共1474名护士,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操作技术开展、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技术准入项目及制度现状等.结果 60项护理操作技术在37家医院急诊科平均开展41项,开展率为68.7%.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院的急诊科开展技术操作有差别(P<0.05).护士自评的护理技术临床实践能力整体较低,鼻导管吸氧86.78分,心肺复苏(CPR)85.86分.护士对操作技术准入制度的建立态度非常积极
目的 分析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导致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结肠憩室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变位置、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世界急诊外科学学会(WSES)分级、治疗方法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等.将研究对象依据治疗后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结果 共入组154例,未复发组99例,复发组55例.①男97例,女57例,男女比例1.70:1.0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T2DM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的AP分为HTGP组和非HTGP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36例患者,HTGP组66例,非HTGP组70例.HTGP组患者与非HTGP组比较男性更多,年龄更低[岁:33.0(27.8,42.5)vs.66.0(49.5,75.5),P<0.001],体
目的 了解急诊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现状,以期为患者院间转运相关工作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月6日至2021年4月26日,采用便利取样法,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国26个省、直辖市的97家医疗机构的2142名急诊医护人员进行急诊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现状调查.结果 急诊医护人员认为危重症患者院间转运存在的挑战前三项分别为转运前后的病情评估、转运相关的沟通、转运前后的病情交接;最担心的潜在事件前三项分别为患者病情变化、发生医疗纠纷、转运设备不足或故障.院间转运实施难易程度的平均分为(6.40±2.0
目的 探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相关肺动脉高压(PH)病情方面的价值,探索其联合血液学指标评估AECOPD患者合并PH病情的临床应用潜力.方法 回顾性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根据患者心动超声检查结果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合并PH.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血液标本进行流式分析,探索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联合血液学标志物与AECOPD患者合并PH的相关性及
目的 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及采用敌草快、百草枯灌胃构建中毒动物模型,运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得到标准图谱.结果 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下,不同浓度敌草快和百草枯的血清标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深度与毒物浓度密切相关,且以中毒后1h最明显.
目的 探讨急诊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有效的危重指标,以精准识别其危重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939例急诊发热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医疗资源等,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生存状态的影响,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其危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预测急诊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危重程度指标及最佳截断值.结果 939例急诊发热患者中,死亡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