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兴起,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把握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找准诗词景物、体会景情关联,聚焦群文议题、匠心选择文体,比较归纳信息、内化语言运用等教学策略,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群文阅读作为近年来中国本土兴起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求同存异、整合判断的空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议题的开放性、选文的多元性,有益于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态度,实现个体认识和集体认知的整合与发展。因此,如何在群文阅读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广大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为例,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學的研究。

一、把握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关注文体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从一篇扩展到多篇,从一篇迁移到一类。对于诗歌、小说、散文、神话、童话、寓言等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师把握文体特点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诗歌是凝练的、意象化的艺术,意象是解读诗意和情感的密码。个体在阅读诗歌时关注意象和情感关联,对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感悟意境有着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可设定教学目标为:练习找准景物的特点,理解“景”与“情”之间的联系;学习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阅读课外送别诗四首。可以说,把握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是开启古诗词群文阅读的钥匙。

二、找准诗词景物,体会景情关联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的景物是作者情感传达的载体。在古诗词中,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古诗词的艺术境界。从景物入手,体会景情关联,是体悟诗词意境的可行路径。
  (一)找准景物
  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高度融合。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找准景物。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师设置问题:看看哪些景物传递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从上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中找到景物“水”“山”;从下阙“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中找到“春”,为学生体会词的情感提供了落脚点。
  (二)关联景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会景情关联的精妙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点拨、引导。
  1.想象画面
  朱光潜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写道:“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可见,想象有助于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如教师教学“水是眼波横”一句,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常以水喻美人之眼。你见过春天的水吗?当春风徐徐吹过水面,水会怎样?”教师可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诗意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

  2.体验感受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基于儿童的亲身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体验点,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如教师教学“山是眉峰聚”一句时,引导学生体验皱眉的动作,进而点拨学生“平时你因为什么而愁眉”,以此感受词人的惆怅之情。
  3.引入背景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适时引入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意的深刻理解。如教学“水是眼波横”一句,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望着这春水,王观在想什么?谁来结合背景谈一谈?”进而引入“当时交通不便,朋友一别千山万里”以及“词人王观自己的家就在江苏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的资料,体会词人的愁绪。教师教学“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时,可以引入“这次分别,是鲍浩然从客途返家,妻子正盼望他归家团聚”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愁绪之外的真切祝福,从而感受词人丰富的情感。

三、聚焦群文议题,匠心选择文本


  (一)聚焦议题
  议题是指人们在阅读时进行深入探讨的线索或讨论的话题,这些线索或者话题能够贯穿这组文本,从而把文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议题不仅需要有议论的空间,而且必须焦点集中,群文阅读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议题的选择。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议题中,根据文体特征和文本特点,教师可以选取“一样送别,多少离情”的议题,即探究送别诗词中哪些景物传递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二)匠心选材
  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但需要指出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可见,群文阅读的选材至关重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为一首送别词,情感不仅有淡淡的愁绪,还有温馨的祝福。为了让学生在理解送别诗词主题内容的同时,感受送别诗词的丰富情感,在群文的选材上,教师应选择景物典型、情感丰富的诗词,使文本之间具有互动性,构成一个彼此呼应的立体场。因此,教师既选择了蕴含“柳条折尽花飞尽”不舍之情的隋朝民歌《送别诗》、“胡琴琵琶与羌笛”伤感之情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又选择了蕴含“莫愁前路无知己”鼓励之情的《别董大》、“海内存知己”安慰之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比较归纳信息,内化语言运用 


  (一)比较归纳
  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的本体性方法。群文阅读中的比较是立体的、多层次的。通过比较可以展开所拟议题的各个侧面,揭示每个文本的构思与写作视角,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学生建构起辩证综合的认知框架。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和其他群文的选材,可设置表格(见表1)。通过比较归纳信息,学生关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探究送别诗在景物和情感上的异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可进行多重拓展,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梳理长亭、南浦、日暮、朝霞、芳草、残笛等传递离别之情的景物。
  (二)语言运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言运用的重要地位。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结合议题,关联生活,设计了“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写以‘分别’为主题的毕业季赠言”小练笔,切合学情,学生在真切体验中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
  群文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宽其阅读视野,提高其阅读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提升其思维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还应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晋彪,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心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崔凤琦,李灵志.辽渝合作:开启课题研究“新时代”[J].辽宁教育,2018(3).
  [2]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8.
  [4]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5]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1).
  (责任编辑:孙丽英)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在具体教學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探索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较为有效的策略包括:借助典故导入教学内容,借助基础知识梳理和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借助精选史料设计问题链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借助课外拓展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课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语言教学实现学科育人。在高三英语课本复习课中,教师应避免碎片化处理语言知识,以提升复习效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在情境中复习知识,在读写活动中有创造性地表达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三英语;课本;复习课;读写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
期刊
“一疑四读”的浸润式散文教学模式,一疑是指设疑;四读是指导读、通读、精读、情读。教师应初始抓文眼导读设疑,引导学生速入文章情境,引发思考。学生在解疑惑之余浸润其中,在沉浸之中感悟,在感悟之外关照,尤其是对生命力赞颂,对生活中“美”的感怀这一类的散文,比如《绿》《春》《紫藤罗瀑布》。教师要在疑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中浸润文本,渐进释“疑”,同频共振,引导学生以一种“绿”的情怀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从而感
期刊
摘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可以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從把握数学学科本质、立足知识结构、结合具体学情、联系教学经验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基于学生的视角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词:学生视角;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对于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时,分数还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多元的概念,它与
期刊
薄弱学校一般指基础教育中整体办学条件、综合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美誉度明显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学校。如何破解薄弱学校难题,使薄弱学校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所薄弱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特色发展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路,努力通过特色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的发展关键是学生和教师
期刊
英语教材是目前义务教学阶段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学生唯一接触到的英语语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教材的活用和重整成为研究的课题。  一、以教材编写理念为灵魂,让教材重整有章可循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
期刊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批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与教科书编者及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三个环节:阅读批注—交流展示—完善提升。教师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积累阅读经验。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每一次考试过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对语文成绩加以深刻反思,可以发现,试卷中得分
期刊
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活动就伴随着效率的高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思考,笔者认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应该有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灵活而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  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我们的感官在接受不同信息时,记忆的效果是不同的,单纯的以听觉来记忆知识效率是很低的。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按照课本内容机械地传授历史知识,课下再督促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对于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正在使用的各版本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在“整式加减”一章的修订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这既不符合教科书“一标多本”的教材建设体制的初衷,又将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局限于数学学科思维的羁绊。指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科书的理解,应依托数学学科核心知识,指向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带给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品格塑造、注意学习情境的主题化与生活化、学习内容的典型性与可迁移性、编排设计的螺旋化等设计策略的运用。
期刊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文本、学生、课堂及教师自身等影响课堂行为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是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宏观掌控的动态方案。精彩的教学设计对地理教师开展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必须服务并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教学设计为途径彰显立德树人的本质,考验着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设计环节中渗透、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当整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