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一个问题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把次轻音发成轻声或把轻声发成次轻音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应归为错误。如此处理轻声和次轻音可以简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判断评分,也符合普通话的现实情况,并有利于各类方言区的人对普通话的准确掌握。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轻声;次轻音
  双音节组合中“重音+最轻音”的轻声词与“重音+次轻音”的格式,在许多情况下是两可的,在语音上很多时候也是几乎无法区别的。轻声和次轻音在长短上大致相同,都是短促的;轻声和次轻音在强弱方面的区别很小,在语流中几乎难以察觉;轻声和次轻音在音色上是否有区别也很难下定论,因为轻声的音色本身就有很大的自由度,声母可以浊化也可以不浊化,单元音韵母可以央化也可以不央化,复元音韵母可以单元音化也可以不单元音化,声母或韵母可以脱落也可以不脱落等。
  如何区别轻声和次轻音,郭锦桴在《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中提出:“轻声字都丧失固有声调的音高调值,没有一个轻声字保持固有字调不变。如果有一个轻声字保持固有的调值不变,那么它就不应被当作为轻声,而至多只能被当作为轻读(本文注:这里的轻读即指次轻音)。”这种方法在北京话里是完全行得通的,但在普通话里特别是艺术普通话里也行得通吗?
  宋欣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平分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判定轻声词错误的基本范围:(1)工具书、教科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均注音为轻声,而没有读作轻声的。(2)把工具书、教科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没有注音为轻声的词语(实际口语的轻重音也不读作“重+次轻”格式的),读作轻声(或轻音)的。还提出了不视为错误的情况:(1)工具书、教科书注音不一致的所谓轻声词。(2)《现代汉语词典》认为: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注音时,后一个音节标声调符号,并在前面加圆点的。例如:“因为”注为yīn wèi。(3)工具书、教科书虽然没有注明轻声,而普通话口语中的轻重音格式可以读作“重+次轻”的词语。这三条所列的均属于可轻可不轻的情况。测试中应试人无论是否轻读,都不应扣分。
  笔者认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把次轻音发成轻声或把轻声发成次轻音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应归为错误。一是两者本身就不易区别,除了前面所说的音高不易区别外,许多词究竟是轻声词还是“重音+次轻音”格式的词也还没有定论,如“母亲”。迄今为止,也未见到一个较完整的词表能开列出必读“重音+次轻音”格式而不可以读成轻声词的清单。即使是必读轻声的词的认定也不是没有困难,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和《现代汉语词典》都将“小拇指”注为必读轻声的xiǎo mu zhī,但同一本《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却在《总论》里将“小拇指”作为上声变调的“单双格”举例,注音为xiǎo mǔ zhǐ。轻声词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次轻音了。二是实际上播音员以至一部分北京人在发音时也常常混读。此外,相当一部分“重音+次轻音”格式的词已转化为“中音+重音”格式的读音。如“练习”一类的兼类词,作动词使用时后一个音节原本认为应读作次轻音,现在只有在尝试态中(“练习练习”)才读成次轻音,其他情况都已习惯于读作“中音+重音”的格式。这类“可轻可不轻”的词,无论读作“重音+次轻音”还是“重音+最轻音”,甚或读作“中音+重音”的格式,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应算作错误。
  林焘、王理嘉提出:“汉语不以多音节词为主,重音的作用不明显,没有必要再把重音分成等级。”事实上,在声调问题上,普通话水平测试目前采取的是划分为三个层次的方法。音节为第一层次,最明显的标志是上声的调值必须是214(2114),否则就属于错误或缺陷;双音节词语为第二层次,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儿化等是其主要标准;篇章(包括朗读和说话两个部分)为第三层次,主要标准比较模糊,虽然测试目的中包括“重点考察语音、连续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以及语音失误、方音明显,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但没有一个整体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凭测试员是否明显的感觉来确定等级。普通话语音的演变过程,其实次轻音中有不少本身就是从轻声转化而来的,即使现在的北京人也有仍旧读作轻声的。因此,含有次轻音的词完全可以读作轻声,含有轻声的词也完全可以读作次轻音,都不应算作缺陷,更不能算作错误。
  总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轻声和次轻音的判断评分,完全可以根据普通话的发展变化,采取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当然,这种判断評分,不与日常生活用语的规范问题挂钩,也不与普通话的普及推广挂钩。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
  [2]林茂灿,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3). [3]周殿福,艺术语言发声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5).
  [4]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非道德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不断影响和冲击着青少年学生还未成型的、脆弱的价值观体系,致使他们出现道德缺失、行为失范、价值观扭曲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仅凭“堵”和“禁”的方法显然不够,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中找准了突破口:以国学经典作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将融在其中的智慧、风骨、胸襟、操守等作为重建青少年学生人生信仰、信念
期刊
摘 要: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增强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稳定学习情绪;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情感教育;意义  情感教育是指在帮助学生认识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的主观体验促进学生的感情变化。换言之,情感因素不仅对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对策  高校的大学生社团活动是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也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一种教育活动,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作用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其重要。教师应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成长为自信、独立、有创新精神的人。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在德、智、体等诸方面主动发展,就要提高行动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山东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体现了对于水产养殖事业的重视。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看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培训班;现存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被生产者掌握,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在水产养殖专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中,掌握相应科学与技术的人并不多,一般的养殖户
期刊
摘 要:王志信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传统艺术素材为音乐创作题材,充分借鉴传统的曲艺、原生态民歌音调和戏曲唱腔的艺术因素,并汲取西方音乐艺术营养,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改变了原民歌结构内容单一的不足,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大中型声乐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本文试从创作题材以及创作手法两个方面分析其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求对其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
期刊
摘 要:农民外出务工带来了一系列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品行问题等。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协调完成。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位导致的心理与人身安全问题。缺乏父母关爱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沉默寡言,人际交往能力差。调
期刊
摘 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强健体魄,而且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平等合作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养成良好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质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作用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便捷的练习方法
期刊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是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动队、代表队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有效地增强其体质,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抓好学校課余运动训练,能够为优秀运动队伍培养一支强大的后备军,对提高我国运动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区域的影响力。然而,当前小学生课余运动消极的状况令
期刊
摘 要:目前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市场、学校共同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采取对策。学生要正确选择学习目标,调整就业期望值,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认真选择教材;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实训基地。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问题;对策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和就业问题突出。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