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2014年广西横县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及Markov模型预测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uggi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横县1950—2014年疟疾疫情监测数据,探讨该时期疟疾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横县1950—2014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应用Excel2007、SPSS18.0和Matlab2016a统计软件分析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用Markov模型对横县2012—2014年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并验证预测效果。结果 横县1950—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5 259例,年均发病率为119.74/10万。发病率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 257.034、P<0.05)。其中,1953年疟疾为发病率最高(4 490.14/10万),1996—2014年疟疾发病率则保持在0.77/10万以下,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2—2014年无本地疟疾发生,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比例逐步增大(1984—2014年间输入性疟疾病例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3.75%)。同时,Markov模型预测模型用于发病率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广西横县经过六十多年疟疾防治,原发性疟疾流行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出现的输入性疟疾不可忽视,可能造成疟疾死灰复燃,应该把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胶原结合活性(collagen-binding assay,CBA)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验证后用于vwF纯化工艺的探索。方法用微量滴定板做载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的分布及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情况,并检测其携带的可移动基因元件。方法 2014—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送检标本中分离耐亚胺培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抗体平均每年下降3%,并且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然而,人们对抗原差异和个体差异的理解还不清楚。为了更好地理解对个体的潜在影响及其群体易感性,作者重
尽管用于预防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HPVs)和宫颈上皮内瘤(CIN)的疫苗比较普遍,但目前的治疗手段都是手术摘除并能导致长期的生殖发病率。本文评估了靶向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E6和
目的 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观察该生产株在疫苗制备过程中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方法 根据DNA序列数据库(Gen Bank)公布的SA14-14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2015年年底前在所有仅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的国家,应将1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用作脊髓灰质炎终结策略的一部分。将疫苗的低剂量用无针喷射器皮内投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了成年人中的高发病率和老年群体的额外死亡。当前尚无获批疫苗或者有效的治疗药物。
目的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一种与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enticola)近似的新种口腔螺旋体细菌Treponema putidum(T.putidum)。方法 选用16S r RNA,rec A和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