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小切口手术及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小切口组和射频消融术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射频消融术组给予射频消融术,小切口组给予经腹小切口手术(切口< 6 cm),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切口约10 cm)。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

射频消融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8.62±15.45)min、(5.26±1.94)d、(20.17±2.45)h、(6.17±2.45)d、(9.53±1.35)m L,小切口组分别为(90.64±18.16)min、(7.76±2.59)d、(29.17±2.45)h、(10.78±2.42)d、(107.94±62.37)m L,对照组分别为(115.67±17.93)min、(8.65±4.14)d、(38.40±4.81)h、(19.76±3.23)d、(217.62±14.25)ml,射频消融术组均优于小切口组(t= 4.32、3.67、2.84、5.37、6.49,均P< 0.05)和对照组(t= 2.69、4.83、4.27、1.25、2.81,均P< 0.05);射频消融术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小切口组(12.50%)及对照组(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5.36、3.89,均P< 0.05)。射频消融术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均高于小切口组及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7、0.64,均P> 0.05)。

结论

应用射频消融术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子宫肌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复发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母婴结局,为初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初产妇8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9例,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观察组42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主要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探讨电子染色内镜联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普通胃镜检查结合镜下病理考虑为黏膜内癌的患者17例,在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前行EUS检查并进行T分期,并在电子染色内镜模式下标记病灶切除范围后行ESD治疗,将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US诊断T1期17例(累及黏膜及黏膜肌层12例,黏膜下层5例);术后病理T1期14例(累及黏膜层及黏膜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15 min泵注完毕,术中维持0.2μg·kg-1· h-1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10 min;C组泵注同样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手术时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冠状断面中“火山口征”在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BVS系统对70例乳腺实性肿物患者进行分析,并与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对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5.5%,特异性为90.5%。“火山口征”的出现在乳腺良、恶性肿物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