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政治意义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兼论汉娜 阿伦特的革命观

来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阿伦特对马克思革命观的解读尤为独特,其核心论点是批判马克思将革命目标定为解决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开创自由为核心的“政治问题”,脱离了革命的原旨.遗憾的是,阿伦特未能理解,在资本主义现代性条件下,马克思将“贫困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力量”,通过推翻私有制实现人的普遍解放,正是为创建崭新自由政治体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生命道德教育是消解道德教育困境的突破口。在教育视域下,对话是基于教育参与者主体的平等性而展开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对话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维度,现代语境下教育参与者的
在马克思的阶级概念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日益扩大和对立的主流阶级,而中间阶级则会日益萎缩最后融入这两大主流阶级之中。然而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来看
数学化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主流趋势。从技术层面考察,经济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作为技术中介,起到了沟通经济学与数学桥梁的作用。虽然经济学数学化是西方经济学
政治与哲学的张力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从对马克思所亲历的革命行动的探查来看,马克思从来没有参加过切切实实的工人运动、政治斗争,即使是在工人政治
毛泽东主导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过程,阐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从"应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到群众中搞调查研究、采取恰当的群众工作方法、修正群众工作中的错误、将党的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提出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路径选择。
丰富的权力资源是党对基层进行有效执政的重要保证。但是,权力资源在缺乏制度化规范和足够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就会受到损害,权力资源则会存在流失的可能。
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本文从所学知识出发,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历史为依据,对比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得出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对新时代农民的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阐述了影响农民价值观念转变的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正确认识的结果,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陈云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
后发国家正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体,但后发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普遍呈现空间困境,表现为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城市化一极化集聚,城乡混合发展,城市贫困与城市病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