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osh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关节周围骨折治疗方法的应用及规范。
  方法:选取并随访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肩、肘、腕、髋、膝、踝6个关节周围的骨折病例100例,汇总其愈合情况,结合关节周围骨折的解剖结构,分析同骨干骨折治疗的不同,总结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原则,探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
  结果:根据国际通用评分标准,100例关节周围骨折病例总有效率达到95%。
  结论: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应注重术前评估、解剖复位及支撑固定。
  关键词: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研究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8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01-01
  对骨折实施切开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后,尤其是关节周围的骨折,容易出现关节内的活动障碍,尤其是形成骨不连接情况或骨折愈合延迟的患者,由于需要长时间外固定,引起关节内粘连、关节外肌肉肌腱粘连及挛缩,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患者严重病残甚至病废,因此探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方法,是骨科向来都极其重视的研究课题。我院通过总结回顾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周围的骨折病例100例,分别分析了AO标准、可吸收螺钉、解剖型钢板、张力带内固定、髓内钉等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了早期康复锻炼在促进患者痊愈方面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周围的骨折病例100例,其中男性51例,女49例,年龄分布为15-67岁,平均年龄为42.6岁。致伤原因分别包括摔伤28例,交通事故61例,砸伤或压伤9例,击打伤2例。其中尺骨鹰嘴骨折23例,肱骨髁间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头骨折13例,髌骨骨折17例,内外踝骨折6例,肩周骨折及脱位8例。入选患者中包含多发性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2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8例。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拍摄标准X线平片检查,若属较为复杂的干骺端或者关节内骨折,则需拍摄特殊体位的X线片,以便清楚地了解骨折块形态、断骨移位情况以及关节面的塌陷程度等,从而判断骨折损伤机制,了解其严重程度,并做好临床分型。
  经确认后,患者均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凡上肢骨折的患者均采取臂丛神经麻醉方式,凡下肢骨折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根据骨折位置、骨折类型及骨折位置软组织损坏情况选择相应的切口。治疗手段可分别采用AO标准、可吸收螺钉、解剖型钢板、张力带内固定、髓内钉等方式,若属粉碎性骨折病例,可采用钢板模具进行复位;若伴有关节面塌陷或者骨缺损,则需要进行填塞植骨;若有软组织损伤,可采用带蒂皮瓣转移进行钢板或者骨外露问题,确保关节周围绝对稳定。本次入选病例中具体手术方法包括:
  (1)股骨头骨折:采用可吸收螺丝钉进行内固定,掀起进钉部位的软骨,完毕之后复位。
  (2)髌骨骨折:膝前U形切口,髌骨远近骨块采用克氏针2枚平行贯穿,保持与髌腱同宽,针尾弯折后埋在皮下,采用张力钢丝∞形缠绕。
  (3)尺骨鹰嘴骨折:肘后纵形切口,经复位后,由三头肌附着处向尺骨干方向平行钻入克氏针2枚,深度约为5-6cm,选取尺骨嵴皮质下距离骨折线远端约1.5-2cm位置横钻一孔,采用张力钢丝呈8字形缠绕。
  (4)内外踝骨折:根据AO分型的标准,属A型骨折者采用克氏针配合张力带或者松质骨加压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属B型及C型骨折者则采用接骨板螺钉、拉力螺钉与克氏针配合的方式进行内固定。
  (5)内外肱骨髁间及肱骨髁上骨折:选取斜向肱骨近端的位置钻入克氏针1枚,并取骨皮质下距离骨折线近端约1.5-2cm位置前后向钻一孔,采用张力钢丝呈8字形缠绕。
  (6)肩周骨折及脱位:属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者采取经肩峰钻入克氏针1-2枚,取近端皮质下方钻一孔,缠绕张力钢丝。属肱骨外科颈骨折从肱骨大结节位置逆行或顺行钻入V形髓内钉或者梅花针,尽量六短钉尾,取距离骨折线远端约1.5-2cm位置的骨皮质下钻一孔,采用张力钢丝缠绕固定于钉尾。
  2结果
  入选的100例关节周围骨折病例参照疗效评判标准,经半年到两年的随访后发现,治疗疗效显著的为75例,占总病例数的75%,疗效良好的为11例,占总病例数的11%,疗效一般的为9例,占总病例数的9%,疗效不理想的为5例,占总病例数的5%。总有效率达到95%。
  3讨论
  随着交通事故及建筑工伤的增多,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关节内以及干骺端骨折病例逐渐增多,当出现关节内骨折时,关节面的骨折块之间往往存在台阶或者空隙,易合并干骺端破碎,若处置不当,容易导致畸形愈合,发生关节面不平整、关节僵硬疼痛、软骨遭到破坏、关节状态不稳定、肢体轴线以及关节运动轨迹异常等,导致关节功能障碍[1]。因此,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目标在于能够有效恢复患者关节的良好对合,保持其稳定性,确保肢体关节维持原有的正常活动范围,维持正常的关节力学轴线。对此,应坚持严格合理的治疗规范,确保治疗效果。其中包括术前评估、合理的复位及固定措施以及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等,从而促使骨折尽早愈合,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1认真做好术前评估。通过拍摄骨折的X线片,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出骨折损伤机制,并掌握其严重程度,正确进行临床分型,从而确保医务人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2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由于关节周围骨折需要解剖复位,且较为靠近关节,通常不易进行固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因此对于固定工具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   (1)可吸收螺丝钉能够经过人体组织的细胞新陈代谢产生水及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安全度较高。由于可吸收螺丝钉的最初弯曲强度是250-350kPa,弹性模量达到8-15Gpa,符合关节面骨折块的固定强度标准,用于内固定时,骨折断端能够有微小的活动范围,对骨折愈合较为有利,防止出现因应力遮挡所导致的骨质疏松[2]。在治疗关节内或者距离关节部位极近的骨折,例如内外踝、股骨头、髁骨等骨折治疗时,可吸收螺丝钉可列为首选方法。
  (2)解剖型钢板具有板孔及贴近关节端的特殊弧度设计,与普通的直形钢板相比,在对关节周围骨折进行治疗时具有显著的优势,它具有板材厚薄不一的突出优点,能够分散应力,满足人体生物力学要求,在具备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能够促使软组织更快闭合,并且容易固定小骨块。同时,解剖型钢板的多平面外形能够避免过多的术中塑形,若遇有严重粉碎性骨折病例,同样能够简单复位[3]。因此,干骺端骨折应优先考虑使用解剖型钢板,能够有效避免髓内针造成的并发症等不良后果。
  (3)髓内针通过长骨干部的中轴线实现固定作用,力学稳定性较好,符合生物力学标准,与钢板类的外固定方法相比,更接近下肢力线,固定较为稳固,对于骨折远端可能出现的旋转及后方移位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同时,髓内针因扩髓而产生的碎骨屑能够在骨折端保留下来,能够实现髓内植骨的效果[4],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骨膜的成骨作用,因而应视为治疗的首选。
  (4)张力带能够产生较大的动力性加压,尤其在采取“∞”形缠绕时,与克氏针配合使用,能够保持与骨块间的完整性,能够有效防止粉碎骨块的离散趋势。
  综上所述,关节周围骨折具有其特殊性,应注重术前评估,慎重选择治疗方式,采取适宜的固定支撑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闽,聂涛,李明军,等.改良股骨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34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7):953-955
  [2]聂涛,戴闽,李明军,等.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38):622-623
  [3]姜保国.足踝关节骨折的多中心随访结果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8,10(2):2930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96-797
其他文献
陈旭永(1982-),男,学历:本科,职称: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旨对奥曲肽与奥美拉唑配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我单位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4例不同类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52例(单纯奥美拉唑治疗);奥曲肽联合组:52例(奥曲肽配伍奥美拉唑治疗)。  结果:奥曲肽联合组临床显效率、总有率效均明确高于奥美拉唑组(
期刊
李国民(1963-),男,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沈菁(1965-),女,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进行降糖治疗。  结果: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0.0%,低血糖症持续时间平均(3.25±0.45)d,多为无症状、易激惹、四肢抖动等症状。年龄、病程与空腹血糖为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输卵管碘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行输卵管碘造影术的患者160例,按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推注药液,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比较两组成功率及药液外渗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药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成效。  方法:选取47例2003.6.1~2013.6.1这10年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对其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并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甲组(20例2003.6.1~2008.6.1之间收治的患者)和乙组(27例2008.6.2~2013.6.1之间收治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几率、心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鼻中隔穿孔患者18例,采取了鼻内窥镜下双侧鼻中隔、鼻底转移黏骨膜瓣修补15例,加颞筋膜崁入修补3例。术后定期复查,随诊半年以上。  结果:18例患者中17例均一次手术成功(94.4%),半年后鼻腔粘膜光滑,穿孔区粘膜覆盖良好。1例因转移黏膜瓣太小,颞筋膜干燥穿孔未完全修补成功。  结论: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大大提高,大家对口腔正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中国口腔正畸医学工作者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2010年3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正式加入世界正畸联盟,标志着中国正畸学科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进入新的阶段。信息科学使得口腔正畸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加符合口腔治疗的目标和理念,侧重于对病理的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国生物医学的又一大进步。  关键词:口腔正畸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酚妥拉明与阿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酚妥拉明联合阿拉明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病症变化,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病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无细胞和全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的接种反应。  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疾控中心接种室接受百白破三联制剂预防接种的婴幼儿546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法分组。A组接受无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B组接受全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对比两组接种反应的差异性。  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婴幼儿接种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7.1℃;对疫苗中成分过敏;免疫缺陷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地奈德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9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地奈德乳膏组)和对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两组,每组45例,连续治疗十四天后,观察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皮炎湿疹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李增鸿(1974—),男,住院医师。  摘要:目的:探析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笔者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组40例采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