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对于人生,是多么灿烂的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8124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有很多种的吧。一种是,你想和他牵着手,在街上、在超市里,走。你们做爱、做饭。你们看电视、给对方夹菜。你们在一起,像头驴子,转啊转,把时间磨成粉末,然后用粉末揉面,做包子、饺子、面条,吃下去,饱了,心满意足。
   还有一种,就是像我对你这样,远远地,用一点微弱的想象,张望。给这暗下去的岁月,涂一抹口红。这么些年来,我都不知道,我是在用想象维持对你的爱情,还是在用你维持想象的能力。
   我想清楚了。想清楚这么些年来,为什么会对你念念不忘。也许就是因为我对一些遥远的东西,有一种偏执的倾心。
   你看,你离我很远,你总是离我很远。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所热愛的那些东西,离世界那么遥远。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休西底斯。这种遥远,这种偏执的遥远,这种与逃避无关而与深入有关的遥远,让我眷恋。
   你看这世界,杀声震天的,都打成什么样。挣钱的瞧不起读书的,读书的瞧不起挣钱的。爱国愤青瞧不起民主愤青,民主愤青瞧不起爱国愤青。看周星驰长大的瞧不起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大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大的瞧不起看周星驰长大的。发财的瞧不起下岗的,下岗的诅咒发财的。
   这历史的死胡同,一路都是被揪掉的头发,踩落的球鞋,和打掉的牙齿。国内国外,都一样。太近了,太近了,他们靠在一起,挤成一团,脸红脖子粗,挤得都变了形。相比之下,你在我心里,就像一个奇迹。你思考,但是转过身去。打动我的,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的背影——在这摩肩接踵的世界里,挤累了时,我想知道,这个背影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否有更多的安宁。
   也许,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是我认识的人中,唯一不可归类的人。唯一不需要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的人。唯一不被流行的情绪传染得感冒了的人。他们恐惧孤独,所以需要一个圈子。但你就在你自己的角落里,远远地,雕刻你自己的时光。而我,就这样远远地眷恋你。我可怜吗?我还觉得我可喜可贺呢。
   我是说,从你那里,我学习到了一点信心。对孤独的信心。这一点,真的要感谢你。当然,你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稀罕。但是,在我这里,这很重要。每次,我被挤得失去重心,挤得想骂娘,挤得想脱下高跟鞋去敲“他们”的脸。突然之间,就会闪现出你的背影。远远地,像一声口哨,微渺,却明亮。于是我也想挤出人群。也开始接受,孤独对于人生,是多么灿烂的事。
其他文献
张佳玮:朋友,一个江南小姑娘,带了一个身材健美,有北非血统的法国男朋友回家。父亲:“不说是黑人吗?这也不黑啊!比我白!”外婆:“啊哟不愧是外国人,长得很洋气嘛!”妈妈很不满意,背地里叮嘱:“你们不要对他太热情,搞得他很骄傲!”于是面谈时,妈妈很严肃地问:“你在巴黎住,有没有巴黎户口啊?”  Vigor绵绵熊:我的QQ名字一直是真名,有次跟朋友打赌,取了一个很难听的网名一个月。好像叫什么“龙哥傲视天
我觉得甘蔗是极为离奇的植物,人如果不把它砍下来,它会把自己甜死。嚼甘蔗时,我一边嚼一边想:这么甜,甘蔗怎么受得了。真甜,太甜了!甘蔗早晚能把自己甜死。   甜死是怎么死的?首先是舌头因狂喜而麻木死掉了,像毒贩子吸食毒品过度死掉一样,然后是主管嗅觉的中枢神经被源源不断的甜给甜死了。这里说的是人,而甘蔗作为植物,我认为它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糖分。   甘蔗的糖是单糖,热量太大,不跑马拉松消耗不掉这么多
如何对待这个日夜不停提速的时代,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选择。社会一直努力绑架我们,手段花样百出。在我看到的背道而驰的人生中,有一位是淡水河邊的老阿妈,她在那里卖冰激凌蛋筒,人家卖15元新台币,她卖10元,每天都还早早就收摊。我一位本地朋友有次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为什么,老阿妈的回答是:“我够了。”真是振聋发聩。  也许所有的秘密都在这里了。对抗这永无宁日的飞奔,“够了”是真正的解药。满足感毫无疑问是幸福感
以有趣的微縮世界照片,透过迷你的模型,配合各种日常用品,凭着创意、想象力与幽默感,表现不同的主题影像,甚至有人称之为“微日记”。
赞扬与责备  究竟有多大威力   繁忙的一天结束后,很多人都会通过与朋友聊天、与伴侣共进晚餐、看电视、翻阅杂志、浏览购物网站来释放工作评判带来的压力,渴望得到暂时的解脱。记录、反思、修改这些评判,是让人心力交瘁的。而当我们进入舒适的私人社交空间时,心中的评判机制会安静下来,仿佛一只即将入睡的小猫。   我们是否在工作中得到了应得的赞扬,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与寿命。事实上,人们在工作中对来自他人的评
前几天特别去了一趟银行。我对打着领带的秃头经理单刀直入:“有什么手续我现在办理,可以让儿子们不需要我就能够直接处置我的账户财务?”  他露出疑惑的表情。  我耐心说明:“就是,如果我明天死了,他们如何可以不啰嗦,直接处理我的银行账务。”  经理紧张地用手指头敲他的桌子,连续敲了好几下。这是美国人的迷信手势,谁说了不吉利的话,敲一下木头桌子,“老天保佑”,就可以避开厄运。  紧接着,他把食指竖直在嘴
还是高中的时候,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天到了,那天早上,有秋天独有的夹杂露珠清冷的小雨。雨过,教学楼还并无许多人,楼梯也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几个人,我正琢磨着早上的安排,听到一人说起楼下小卖店旁才见了一只松鼠还有一只猫头鹰,恰是两只,但现在已全然不见了。“哦,”我想,“若是可以,我倒想先放下书本,去买些东西喂它们,应该比公园里喂金鱼来得值得。”随之,一如既往长也不长,九月的一天的学习生活平淡地开始又结束
桃花  前世红杏出墙的少妇  眼波养出的一汪水色  姐姐脚踝上一根红线  羽化而成的霞衣  随四月春风,荡漾  民间  化为一株,妖妖  之桃  青山隱隐,渐行渐远  心事悠悠,辗转轻叹  小轩窗前,一卷残词搁浅  兰花无心抽穗,新枝倒垂  几杯薄酒,锡壶一温再温  黄昏月下,丝柳深处  万万朵窖藏的心事  守在枝丫,脉脉敬候  山野一天  人世几回泅渡  前朝的斑驳古刹  今世的碧水流榭  年年
对于写作者来说,扩大文学视野非常重要,文学视野“最起码是全国的视野,更应该是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只有在全球视野下摆正自己的位置,再反观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才能写出“大多数人都能共知、共通、共感的作品”。   如何认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有一个外国人说过:面对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这话说过很久了,都是我们今日的状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作家写作,对于世界来讲它是特殊的,是“这一个”。它
你知道朱晓玫吗?  《观点周刊》评价:朱晓玫的演出是冷静和严谨的——这就是天才;  《费加罗报》赞叹:你一定要去听朱晓玫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她演奏的就像作品写的一样纯净无邪;  宋鸿兵感慨:她的巴黎演奏会场场爆满,她演奏的巴赫,堪称天籁!她是朱晓玫,真正的钢琴大师!  朱晓玫是谁?  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就连她的百度百科也是这样的介绍:“一位目前不为人知,低调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