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思,被当做“替罪羊”的美国外交官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8297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伟思,1909年8月出生于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和重庆度过了童年,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11岁时随父母迁往上海,就读于那里的美国学校。全家返回美国后,谢伟思在那里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青年谢伟思立志从事外交,1933年通过国务院的资格考试,成为活跃在外交舞台上的青年才俊。
  20世纪40年代,全世界正处在“二战”的阴云之下。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联邦调查局的触角伸向各地的时候。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闹得鸡飞狗跳。这次,他们又盯上了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官员。
  时值“大萧条”时期,由于经费不足,美驻外机构精简人员,新人一时难获外派,谢伟思遂自费来华并在美国驻昆明领事馆打工当职员。两年后,他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外交官,被派往北京(时称北平)任文化官员。他是美国外交界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不仅目睹了“一·二九运动”和“七七卢沟桥事变”,还结识了史迪威将军、埃德加·斯诺、拉铁摩尔等风云人物。
  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谢伟思被调往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后又于1941年调往“陪都”重庆任大使馆三等秘书。一个月后,原驻上海总领事高斯被任命为驻华大使,而被任命为“中印缅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将军也于1942年3月抵达重庆。不久,这两位大人物之间就围绕才华过人的谢伟思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1944年7月,史迪威趁高斯大使回国治病之机,把业已升为二等秘书的谢伟思的使用权拿了过去,委派他担任派往中共政权首府延安的美军“气象观察组”的政治顾问,以充分利用中共武装对日寇进行更有效的抗战。此后,谢伟思在延安生活了3个多月,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还访问了许多抗日革命根据地,会见了林彪、聂荣臻等将领。
  谢伟思根据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在报告中这样写道:“美军观察组人员及迫降的美空军人员几乎访问了华北和华中所有重要的中共控制区。他们的所见所闻证实了中共所声称的对敌占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有效控制。”“迄今,对我们证实这点帮助最大的是从这些地区被护送到安全地带的大批美国空军人员(现有70名)。”“从他们的获救处到达终点,有些飞行员在中共控制区内行进约1000英里(约1600多公里)。他们在抗日军民护送下从山海关附近毗邻满洲的海滩途经北平抵达延安。……一路上,庆祝会、欢迎会和演讲会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根据地的报纸不断提到这些过路客人,有的飞行员连美国军装都懒得更换。以下结论无疑是正确的:1.我们必须承认中共关于他们控制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广大农村的说法总体上是对的;2.我们过去一向将这些地区统称为‘日占区’的提法要修正。日军只控制了点和线,其余广大地区实为共方势力所控制。”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使谢伟思相信:“中共早晚会成为执政党。”在与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多次交谈后,谢伟思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很想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得到美国的支持,中共也想在战争结束后,在经济方面与美国人合作。同时,延安与重庆的强烈反差也使他更为厌恶国民党政权。谢伟思的观点在当时在华的美国人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后来也回忆说:“在1945年,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当权的政府垮台,中国人还好过些。”
  针对蒋介石和美国国内有些人宣扬中共是苏联的“附庸”和“代理人”的诬蔑,谢伟思以其敏锐的观察和精辟的分析给予了有力驳斥。他在报告中说:“目前在延安仅有3名俄国人,其中一位是名叫奥洛夫的外科医生。他自己说他不是职业军人,只不过是在1938年应征入伍而已。他于1942年获准离职3年,并在11月乘最后一架俄国飞机抵达延安。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外科医生。他带来了一些新的医疗技术,终日在延安中央医院忙于做手术。另两名俄国人是‘塔斯社’代表,于1942年来接替他们的前任。在延安,没有任何人把他们当成重要人物。他们来时不会讲中国话,现在也说不好。他们身上毫无‘中国通’的特征。他们看上去和中共主要领导人并不熟悉……事实上,除非在重大社交场合,他们很少露面,即便出外活动,也消失在普通人群之中。在中共控制的所有地区内,除了从像天津那样的城市来的白俄难民外,看不到其他俄国人。”
  毛泽东就中、美关系等重大问题所发表的许多精辟谈话,都由谢伟思及时、详尽地反馈给了美国当局,但在国务院的档案室里被束之高阁,尘封了20余年。当时,毛泽东的谈话要点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美国人民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中共不仅愿意加强和美国对日作战中的合作,而且期盼在战后重建国家时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应当放弃向蒋介石一面倒的政策,因为那样只会增强蒋介石压制民主以及在战后发动内战的决心。中、美两国战略上和经济上都不会有利害冲突。
  对照谢伟思在报告中体现出的前瞻性和非凡的预见能力,胡佛这个一向以国家利益化身自居的政客,祭起的是必除之而后快的法宝。
  1945年3月30日,谢伟思收到了要他立即返往华盛顿报到的命令。谢伟思的返国,是国会反共右翼集团和亲蒋介石的“院外援华集团”在对华政策上全面发难的结果,是时任驻华大使赫尔利做的手脚。4月12日,谢伟思抵达华盛顿。
  令谢伟思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已成为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对象。
  谢伟思曾经邂逅了一位名叫菲利普·贾夫的《美亚》杂志主编,便将自己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底稿交给了他阅读。外交官和报人之间交换非保密材料的做法,完全是正常的。但在联邦调查局警惕的眼睛里,却不啻是一种叛变行为。被联邦调查局疑为苏联间谍的贾夫和美国杰出外交官谢伟思的这桩往来,很快成了轰动全美国的头版新闻。
  6月6日,谢伟思及与此案有牵连的贾夫等5人一同被捕。次日,《旧金山新闻报》在头版头条用大标题登出了《共产党获得了美国机密》的报道。再过了一天,该报的攻击矛头已直指谢伟思这个“赤色分子”和导致史迪威与蒋介石不和的“罪魁祸首”。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说,这次逮捕“标志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并警告说:“如果美国当局决心支持中国反动派,那他们将从中国人民那里得到其应有的教训。”
  贾夫被判有罪。而大陪审团的20名陪审员一致同意对谢伟思免于起诉。不过,法院所做出的结论里还是留下了一条“莫须有”的尾巴:谢伟思在此案中“有失检点和谨慎”。
  “贾夫案”结束后,谢伟思先是被派往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在麦肯阿瑟手下工作,后来又被派往新西兰。但国会右翼势力一直对他对亚洲问题的熟稔耿耿于怀,根据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材料”,国务院又被迫对他进行了4次调查,但一直没有发现任何不当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急需寻找“丢失了中国”的替罪羊时,国务院里的“中国通”们终结其外交生涯的时机也就来到了。谢伟思被从新西兰召回,在国务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但鉴于他受到的争议太大,国务院只好委派他担任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这一任命因遭到参议院里一帮右翼分子强烈反对而搁浅。国务院只得重新任命他为领事,又遭到部分参议员抵制。最后,国务院任命他为驻新德里大使馆参赞。谢伟思不得不第三次印好了名片。但这一次,他的名片仍然没有机会派上用场。他和家人所搭乘的船刚到日本横滨,就收到了要他乘飞机返回华盛顿的命令。麦卡锡得知此消息后得意地嚷道:“他们召回了谢伟思。我终于抓到他们和他了!”
  根据“忠诚审查委员会”的要求,谢伟思不得不接受“忠诚安全委员会”的裁决。在那种黑云压城的气氛下,几乎没有谁敢于为他作证以证明他的清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挺身而出,随即失去了访问日本的机会。1950年10月19日,“忠诚安全委员会”做出了“没有发现问题”的裁决,国务院遂通知已在新德里等候谢伟思赴任达一年之久的家人返国。但到了1951年秋,谢伟思又被召到了“忠诚审查委员会”,“美亚事件”亦旧事重提,审查结果终于推翻了原先的判决,谢伟思的忠诚“值得怀疑”,国务卿艾奇逊马上决定:开除谢伟思。
  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外交官,就这样被葬送了前途。从此,谢伟思客居纽约,靠着40岁后学到的手艺,得以养家糊口。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外交官,就这样被联邦调查局葬送了前程。
  (摘自企业管理出版社《FBI之父——胡佛大传》 编著:沧海满月)(图片 62 (1).jpg 图注:谢伟思在延安。)
其他文献
很喜欢一个词,莫名其妙,因为我总是有莫名其妙的感觉,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事,有时候是一种感情,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情绪。就像我对阳朔的牵挂,没有理由的牵挂,莫名其妙地放不下它。  去阳朔的计划3次都未果,第四次终于去了。也许是有了太多挫折的缘故,真正出发前往阳朔的时候,心里很平静。慢慢收拾了行李,在一个阴冷的傍晚上了路。一个人的旅途让我欢喜,坐在长途汽车上摇来晃去,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爬过一道又一道山
期刊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的一生到底要做些什么,这一生才不算白活?  这是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只要不是白痴,都会有少年的烦恼、成年的迷茫、老年的无奈。  曾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美国一位普通警察,他在20出头时干警察这一行,接手的第一个案件是一个奸杀案。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花样年华被歹徒奸杀,可就是破不了案。大家都失去了信心,但他总忘不了那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脸。痛苦折磨着他,他常
期刊
有一位年轻的富豪开着豪车驰骋在乡间的小路上,突然感到口渴,于是把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前,富豪走下车询问能否借碗水喝,一个小孩子给他端来一碗水,一边看着他喝一边问道:“富豪先生,你这么年轻就有了这么多的钱,能告诉我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吗?”年轻的富豪看着他,认真地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了2美分,我拿着这2美分买了一个苹果,然后用4美分的价格卖给了一个陌生人,接着再用4美分买了两个苹果,又卖
期刊
有的人天天大骂腐败官员,但如果腐败能为自己带来一点利益,他就会容忍腐败。  2014年9月3日,《法治周末》以《一家央企的送礼“规则”》为题,率先披露了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二勘院”)员工胡剑兵,实名举报该公司南京项目部向南京六合区交通运输局、马鞍街道等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送礼事件。  江苏省南京市市委纪委就此公布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对相关干部的处理意见。而涉及此事的中交二
期刊
住居在大海边的人喜捕和喜食章鱼,章鱼不但是营养丰富的海鲜食品,而且在医学方面亦有极高的价值,是非常珍贵的补品。  然而,章鱼是海洋里的一霸,残忍好斗,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人所捕的。以前,渔民为了猎捕章鱼,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后来渔民发现,章鱼是个极其善于隐藏自己的聪明的动物,它喜欢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时,它会突然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向鱼虾发起猛烈进攻。原来章鱼没有脊
期刊
相比“70后”、“80后”,大多数“90后”学生打小对经济概念更加淡薄,忽然之间要自己养活自己,不少人吐糟“鸭梨山大”。《北京晨报》记者对在京工作的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调查后发现,不少毕业生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接济。不过,有了经济压力的毕业生们也有了积极的转变:懂得节约,开销也开始有度。  现状调查:  刚工作最大感受就是穷  四川籍女孩孙倩倩2014年6月从北京联合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私企
期刊
华为企业BG(业务集团)召集渠道经销商参与反腐大会,通报华为企业在业务领域内部反腐的情况,并讨论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来解决发生在经销商和华为企业之间的业务违规和经济违规问题。  华为管理层在大会上提出,对腐败“有必查、查必彻”。目前华为内部正在展开清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清除出队伍,情节严重者将移交司法机关。  华为企业BG成立于2011年初,当时华为为适应信息行业变化做出战略调整。2013年“华
期刊
洗发水基本上人人都用,有人喜欢去超市买,也有不少人喜欢网上买,因为网购既方便又实惠。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关注了真假洗发水的问题。报道称,谢女士平时常用某品牌洗发水,最近她网购了一瓶。但每次洗完头后,头皮很痒,有时发根附近的皮肤还会出疹子。刚开始,谢女士以为身体出了问题,后来发现,头皮痒的“罪魁祸首”是网购的那瓶洗发水。  在联系该品牌客服后,谢女士最终确认,她网购的那瓶洗发水是假的,就是
期刊
《雨巷》使他一夜成名  1923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进入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法国神甫教的是雨果、拉马丁、缪塞等浪漫派的经典作品,但戴望舒有更强烈的追新倾向,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他后来能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最早的译诗就是在震旦大学读书期间,将雨果的《良心》译成中文
期刊
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年),汉族,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学术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王阳明22岁那年,即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的时候,也就是他考中举人后的第二年,去参加会试,结果却落榜了。那时候很多人都来安慰他,连当朝宰相李东阳都来了。当然李东阳多半不是为王阳明而来的,而是为他那状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