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辽宁高职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主要是努力挖掘所授专业当中的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些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达到人才共育的目的.但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还不应仅仅局限于此,课程思政还有更深层次的要义.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内核应该是立德树人,其要义在于育人与育才的齐头并进和辩证统一.高职院校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除了需要真正明确其本质,还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在教学原则、教学措施、教学规划方面下功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有序发展,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其他文献
《庄子》的“无何有之乡”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与人生哲思,历代文人对此均有或多或少地继承.苏轼对“无何”的接受,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命轨迹.在诗词创作中,苏轼丰富和扩展了“无何”的含义;在生活实践中,他继承《庄子》“无何”的人生哲思,通过以时间为纵向维度和以地域空间为横向维度,来展开他的人生思考.苏轼还扬弃了《庄子》“无何”所内含的悲哀情感,以豪迈、旷达的态度对待一切苦难.
以微博为主要语料的收集阵地,从邢福义小三角理论“表里值”出发,对网络词语“大+N省份”进行句法、意义、触发机制、流行动因以及语用功能的考察.“大+N省份”具有名词性功能,主要充当句子主语、宾语以及定语,其意义可以概括为:通过某方面的比较,实现主体认知凸显.因为差异和个体主观意愿的作用,以及格式适配和网络的助推,该词语得以被网友使用和广泛接纳,进行主观评价、收缩对话或人际交流.
唐诗在道德化的历史长河中,重于寻求并“发现”人生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蕴.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句,通过“夜半钟声”激发人们体悟“在途”之旅,警示人们追问“在途”之道,告慰人们反思“在途”之行.文章认为,诗人张继通过“夜半钟声”传承了“有无相生”的体用哲学,并映射了“在途”之行的实践范式;尤其是提醒人们权衡“在途”之行的时代价值,并矫正“在途”之行的前进方向.同时彰显着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教化功用,为新时代实践育人提供了借鉴.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剧增的国际研究生规模为我国国际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以习近平主席给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的重要精神为指引,探索构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位授予单位—第三方单位”“三位一体”趋同化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趋同化为手段,内外兼顾,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教育转型升级.
期刊
在企业业财融合这个大趋势下,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接触更多业务层面,这就使企业对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单对会计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品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业财融合趋势下高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现状的描述,找出专业发展融合思政教育存在的难题,并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严范孙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他早年投身官场,热衷于旧式教育的整顿改革,后又两次赴日考察,致力于天津的兴学实践.他在1905年创办的保姆讲习所和严氏蒙养院是天津乃至北方最早的近代幼儿教育机构.天津旧式的幼儿教育场所、晚清新学制的颁布及严氏女塾的设立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官绅群体在政策、人员、资金和舆论上的支持保证了它们的顺利运作.在清末民初之际,保姆讲习所和蒙养院的建立也起到了“开风气之先、育人才之众”的作用.此外,这些近代育儿机构的立废得失也可为今日的学前教育建设提供诸多经验启示.
诗歌创作离不开时空而存在,时空形式是诗人传达情感的重要依靠.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人生和心态都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其黄州诗歌设计出变幻多姿的时空结构以书写心灵:在时间表现上,或时间共举,或进行预设,或压缩变形;在空间形式上,有同一空间内部的大小相形,也有不同空间的变幻转场;同时,还存在整体时空中今与昔、幻与实的交织并行.
《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系写本文献,具有重要的宗教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史料价值.但该书释文存在部分文字讹误,实因字迹模糊、草率、误释异体字、未识字形、未悉造像记体例等疏漏所致.文章以原图片为底本,结合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等知识,纠正讹误,补充缺漏,并指出释读误释、漏释原因,为这些写本造像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为学界提供精准的研究史料.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奠基时期.自1933年“二刘大战”结束后,峨眉山相继诞生了近代旅行社,并推动了食宿业的商业化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峨眉山游客陡然增加,带有“导游”性质的峨眉山宣传日益热烈,游客逐渐萌发近代旅游意识,游前之物品准备、路线选择以及时日选择,皆有明确规划.游览后之旅游体验也呈现“旅游化”的特点.峨眉山之形象发生多元化转变,由单一的宗教圣山转变为集宗教、避暑、旅游、科考于一体的“风景区”.峨眉山的近代旅游业由此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