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a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发展,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被投入紧急使用。本文介绍了新冠疫苗技术路线,并就新冠疫苗应对多种突变毒株的效力和在高危人群中的使用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疫苗对突变毒株效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应关注突变毒株的影响。现有疫苗对高龄,孕妇等高风险人群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应尽快开展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方法收集1995—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问题(166篇)、人员素质问题(312篇)、人员激励问题(115篇)文献,综合人员规模适宜程度、素质适宜程度、激励适宜程度等3个指标,计算妇女保健人力资源的适宜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北京妇女保健人力资源适宜程度从2000年的26.20%升至2017年的39.
鼻-眼-脑型毛霉菌感染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成功治疗脑毛霉菌病报道较少.本文对某院1例使用泊沙康唑联
目的通过比较接种/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境外输入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4日—4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接种灭活疫苗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接种疫苗组),及同期来自相同输入国家的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确诊COVID-19患者(未接种疫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结果及抗体、胸部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分析总结接种灭活疫苗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
目的了解福建省南平市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的关系,为NAFLD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招募2328名年龄18~7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参照《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将其中543例NAFLD患者和1785名未患NAFLD体检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NAFLD患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NAFLD患者血尿酸水平为(375.24±93.36
目的了解综合防控策略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效果。方法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19年11月乳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两个时段共发生的4次SSI发生率升高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控制新辅助化学治疗带来的影响、关注引流管维护、完善手术操作以缩短引流时间、高年资医生专项关注并改善引流方式等。结果2007年12月—2019年12月共监测乳腺手术4951例,手术部位感染81例,感染率为1.64%。根据每个时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施行肝癌外科切除术的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感染情况等。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另选取2020年1—6月肝癌外科切除术患者100例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34例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KPLA组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组。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黏液丝试验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表型,采用PCR法进行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细
血浆置换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中,血浆置换是安全有效的,且是药物治疗无效或肝移植前的有效治疗手段。血浆置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驱铜药联合使用,以更好地治疗暴发性肝衰竭产生的一系列致死性并发症。本文现对血浆置换在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结果共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25株,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株10株,占40.00%。神经外科检出最多(7株,占28.00%),标本来源以尿为主(13株,52.00%)。25株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药,耐药
血小板减少是晚期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慢性肝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影响既定治疗方案的实施,严重者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了解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并早期干预是必要的。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在过去被认为是脾功能亢进的结果。近年来,随着血小板生成素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发现,研究人员对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有了新的理解。本文现对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