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报告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在完成500余例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1]),于2008年4月至8月,尝试施行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孔法LC),22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取得了初步的临床经验。

其他文献
腹腔镜手术用于肝外科,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我院腹腔镜外科近年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TLLR)治疗肝脏肿瘤13例,效果较好.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我科共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9~77岁,平均52岁.术后病理证实肝海绵状血管瘤6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转
期刊
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是每一位胆道外科医生职业生涯中难以回避的困扰,发生率约0.5%.究其原因与肝外胆道的解剖变异较为复杂密切相关,胆囊和肝外胆道的解剖变异发生率可高达50%.本文就肝外胆道变异与胆管损伤的关系加以探讨。
期刊
1.病例介绍:天津大港医院外二科2006年收治一例严重多发伤病人,该病人胃及十二指肠多处断裂,胰腺断裂,因合并严重头胸四肢外伤,故为其腹部行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修补,胃空肠吻合,胰腺一期缝合,胰腺上下引流,空肠距离吻合口30 cm置窄肠营养管治疗。
期刊
目的 观察脾动脉缩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脾脏iNOS、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随机分3组(n=10):假手术组(SOG)、脾动脉缩窄术组(SAC)和脾动脉结扎术组(SAL);正常大鼠10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NCG).免疫组化法测脾脏iNOS表达,RT-PCR法测脾脏IFN-γ、IL-4mRNA表达,对iNOS与IFN-γ、IL-4表达量作相关分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是细胞高尔基体上的一种Ⅱ型跨膜蛋白.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GP73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关系密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了甲胎蛋白(AFP),有可能成为诊断PHC,尤其是早期PHC新的血清标志物.文章对GP73与肝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胆道探查术已在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对于器械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IBCS)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此种损伤术中易漏诊,处置不当可产生腹膜后严重感染,病死率高达50%~100%[1],现就其成因及诊治进行探讨分析。
期刊
自从1991年Reich等[1]首次进行腹腔镜肝脏浅表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术以来,由于肝脏解剖的复杂性、断肝器械及经验不足等因素的限制,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尤其是完全腹腔镜下的肝段(叶)切除目前仍被认为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相对于其他的部位,左肝在解剖学上具有容易控制入肝血流与出肝血流的特点,具有易行腹腔镜下肝切除的优势.我们于2005年5月
期刊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但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肝癌治愈率的最主要障碍。
期刊
目的 构建携带p53基因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株抑制效应是否优于Ad-p53.方法 PCR扩增p53基因,利用酶切连接方法 将其插入CNHK600载体,PCR鉴定.经293细胞包装成病毒,抽提病毒DNA,PCR鉴定.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TCID50 方法 测病毒滴度.病毒增殖实验检测病毒在不同细胞增殖能力.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近年来胰头癌的外科治疗进步显著,表现在手术切除率较前有了显著提高,围手术期病死率及各种合并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对涉及治疗理念如手术适应证、切除范围、外科治疗的局限性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诸方面,认识上更趋理性.但由于中远期生存率无显著改善,在不断尝试多种辅助手段治疗效果的同时,亦不断有热点问题出现,特别是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面临对既往经验性的结论予以重新评价的必要性,特别是需要设计开展符合循证原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