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园 常规习惯 养成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一个孩子的常规好不好,会影响孩子行为的形成。记得有英国大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一个班的常规习惯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常规培养的前提
  老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父母的天使,他们都有享受一切的权利,无论他们在家是何种状态和地位,是长得没得丑的、可爱的木讷的、聪明的顽皮的,在班级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朋友,在孩子在游戏时就是他们的伙伴,与他们一起玩耍。爱是可以传递的,刚入园时,你对他关爱多一点,他会马上对你产生依恋,看到你就不再吵闹,并会对你微笑。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与孩子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良好地常规。
  二、创设情景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得说话,只能是孩子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孩子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因此,我们设计的常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幼儿就会产生厌倦。比如,我们在解决孩子不爱惜图书、斯书,乱放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进行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图书宝宝哭着来找我说,不愿再呆在我们班了!”由此引发孩子们的讨论。“他是不开心了吗?”“他们是想出去玩吗?”一些反应比较快、懂事的孩子说“不对,是小朋友把书撕掉了,还乱放,所以图书宝宝就不愿意来我们班了!”这时,我就引导孩子“自我检讨”,孩子们主动承认错误,并答应我,以后会好好爱惜书的。在接下來的几天里,孩子们对待书的态度明显好转。更有孩子跑到我的面前问图书宝宝还哭不哭了,我开心的对他们说,图书宝宝现在很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在幼儿园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以上情况,只要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时,用对好的教育方法,抓住一切可利用资源,贯彻到幼儿园常规中去,那么一个班良好常规的形成就会容易的多。
  三、强化激励,做到家园一致
  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得对,幼儿也不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就如上述的图书问题,当孩子们的表现很好的时候,我就夸奖表扬他们,孩子们接受到老师的表扬时都非常的开心,所以当我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孩子们是喜于遵守的,我并相信,他们会做的更好。孩子相信老师,所以,老师应对孩子多一些信任。收放自如的教学,对教师来说而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可是,孩子在园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记”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在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制定了一些规定,也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这些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的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
  四、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里形成正确的概念。
  对孩子进行常规培养首先要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幼儿本身有什么好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育,幼儿才能真正接受。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成人应该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根据孩子协调性动作发展水平,略微超前地、由简到繁地提出要求,让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帮助和指导。
  幼儿一天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随时、随机观察教育,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展活动,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幼儿自信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效果  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比较沉闷。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在教学实际中,许多老师对“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上不是很恰当。  提问太难太易,脱离学生实际。问题缺乏思维空间,学生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提问要渐进:提问不能平面化,老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没有层次感和纵深度,不利于推进思考,发展
期刊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方法  一、改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期刊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决定孩子的成长的关键。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兒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高中美术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高中美术教学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学校、学生及家长对美术教育认识的误区,从而导致高中美术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滞后。因此我们要对高中美术教学方法及途径去探索,特别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要创新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素质教育 现状 探索创新 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教学由于认识存在着误区,得不到有利的发展。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
期刊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自己的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从而让小学
期刊
新课程实行以来, 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重视师生对话,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发现在课堂教学氛围上热热闹闹,学生大胆自由展示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某些欠妥之处。因此,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提升教师素质,夯实基础知识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表现出与传统教育观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融汇了世界优秀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出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新课程理念,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
期刊
朗读是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朗读不是简单地“念”,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篇篇的课文更富有魅力,更 具有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
期刊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可见,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不但是儿童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儿童、赋予我们整个民族的要求,这不但能够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