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we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机械类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从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并在“施工机械自动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成绩考核
  作者简介:陈永清(1965-),男,湖北麻城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徐其彬(1985-),男,河南周口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09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然而,专业选修课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开设,受学生生产实习、专业课学习、考研和个人心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对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许多学生对专业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选修课不太重要,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了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讲授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与难点
  相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没有太多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多为要求学生了解或识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教师应该略讲,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教师“泛泛而谈”、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体现了“教学是上一门课,而不是只讲一本书”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转化为“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解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1]
  所谓“重点”是建立知识框架结构的支撑点、逻辑推理的出发点,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精髓,是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一般也是“难点”内容。在专业选修课中基本原理、方法一般都是重点内容,教师在突出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注重以下教学方法:①与近似的、易混淆的知识或相反含义的知识进行对比讲解;②将知识点分解,各个击破,逐步深入;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
  2.开设专题讨论与专题讲座
  讨论课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方法,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尤其是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课前要为学生布置任务,告诉学生要讨论问题的核心、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等,要求学生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课上,学生可以针对话题畅所欲言,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引导,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要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辩论;学生发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材上知识更新往往落后于实际,尤其是技术前沿和企业实际应用方面,教师也很难在这些方面准确把握,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相对于一般教学形式,讲座具有以下明显优势:①能克服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最新知识和研究热点;②能突出工程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③讲座者渊博的学识和对知识的钻研精神都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仿真软件等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把理论教学直观化,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在不能进行现场教学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所讲解的知识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学生接受。[2]例如利用数码相机将作业现场设备及其工作过程拍录成视频,用Adams、Pro/Engineer、Solid Works等计算机仿真软件将机构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动画,能表现动态过程和微观现象,尤其是视频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对知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受课时、教学资源等条件限制,往往只重视理论环节而忽视实践环节。机械类专业选修课一般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实践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环节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观实习是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实习可以在学校实习工厂、企业车间和施工现场等地进行。实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中学生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善;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改进措施,并写出实习报告,教师可以将这些报告反馈给企业。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和企业长期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
  2.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应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可以减少验证性、示范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成立实验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课题,相当于一个小型课题的研究,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让他们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研究,同时,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1]
  3.鼓励学生参加学科性竞赛、参与科研项目
  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比较有代表性的全国性竞赛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竞赛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能提高软件的应用能力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资料的能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有多种方式,但本科生一般不具备独立完成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想法,或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和选择方案、完成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写出分析报告等,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②督促学生努力学习;③检测教师教学活动的成效。目前考核体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真正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1.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学生总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考勤、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三部分,对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的比重,不同人对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看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两种分配,即平时成绩占20%和30%。笔者认为期末考试成绩占80%或70%都过大,容易使学生平时不努力,靠“考前突击”侥幸取得好成绩,造成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现象。因此,应增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达到40%或50%,甚至更高。平时成绩除了应包括上面提到的三部分外,还应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讨论课发言情况、是否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等方面。
  2.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
  对于专业选修课,目前采用较多的考试形式有闭卷、开卷、半开卷、小论文、大作业等。闭卷考试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开卷考试容易使学生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写作小论文,论文内容往往泛泛而谈,没有深度,甚至有学生抄袭论文;布置大作业,学生往往相互抄袭。各种考试形式各有利弊,对不同的课程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考试形式,笔者认为考试形式不宜单一化,应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即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等识记知识可采取面试的形式;对计算类知识采取半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将公式在考前写到一张指定的纸上;增加实验考试形式,验证性实验由学生脱离课本完成,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参考资料完成。
  3.考试内容注重能力的考查
  考试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而以往选修课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所选教材内容,使学生误以为学一门课就是学一本书。试题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要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在题型上要减少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等客观性试题,增加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验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学生能够背诵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不一定能真正用于解决问题,考试内容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
  四、施工机械自动化课程教学案例[4]
  1.课程概述
  施工机械自动化是面向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学习常用施工机械的主要机构、类型、性能、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选型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教学为32学时,其中24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参观实习、2学时讨论课、2学时专题讲座。课堂讲授以PPT课件为基础,并辅以大量视频、动画等;实验为施工机械模型认识与创新设计;带领学生到某大型水电站施工现场参观实习;讨论课为国内外起重机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专题讲座为国内外施工机械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起重机械章节教学实践
  起重机械是施工机械自动化课程的重要章节之一,也是重要的施工机械,广泛用于建筑、安装、港口、大型电站等工程领域,该部分教学用4个学时完成,其中2个学时课堂讲授,2个学时讨论课。
  首先由生活中常见的提升设备,如电梯等,引出本章内容——起重机械。再通过PPT课件向学生提出问题:起重机械的应用领域、分类、性能参数、主要零部件等,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并回答以上问题。然后,重点讲解起重机的主要工作机构及各机构工作原理,用Pro/Engineer制作机构主要零部件装配动画,Adams制作机构工作原理动画。最后,通过各种常用起重机械的工作视频,讲解自行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葫芦等,通过视频对比各种起重机械的异同。
  讨论课主题为国内外起重机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写出发言提纲或制作PPT发言课件,课堂上主动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如目前国内起重机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发展趋势向着多功能化、特大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等方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实践效果
  为了适应21世纪对机械类人才的要求,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施工机械自动化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选修课之一,选课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合所有课程,同一门课程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不懈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董永贵.专业课教学中数据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44-46.
  [2]冯远飞.直观教学法在机械专业课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77.
  [3]周先进,赵风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构建[J].学科教育,2004,(8):23-27.
  [4]田启华,李浩平.施工机械及其自动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从200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投入横向比较中,发现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横向比较;投入  作者简介:耿玉莲(1957-),女,辽宁北镇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茂名525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
期刊
摘要:针对电力拖动系统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Matlab的Simulink /SPS引入到“电力拖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给出了Simulink/SPS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实践证明该方法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关键词:Simulink /SPS;电力拖动;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林金星(1978-)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不断完善,变电站监控系统正从常规静态监视监控向数字化网络远程监控方向发展。根据岳阳地区无人值班发展的背景、特点,分析了基于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光纤通道的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与现有技术支撑结合后变电站无人值班功能的实现与应用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无人值班;远程监控系统  作者简介:刘勤(1974-),
期刊
摘要: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校企合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论述了课程改革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供配电技术”的课改为例,阐述了该课程进行校企合作、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必要性;出发点;归宿  作者简介:陈忠仁(1971-),男,河南信阳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工程师
期刊
摘要:为了达到独立学院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目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结合“电工实习”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严格规范教育和创新启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三期的教学情况分析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自我期望值也有所增加。  关键词:电工实习;规范性;创新性  作者简介:周战馨(1970-),女,吉林德惠人,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荆胜南(1967-),男,江苏
期刊
摘要:多元文化政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社会和谐和教育平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建构主义对多元文化教育有着指导意义。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为蓝本,从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知学徒和中介性学习这四个原理出发探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许文艳(1985-),女,山东德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窦琴(1960
期刊
摘要:开设专业选修课的宗旨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选择合适的专业选修课将为社会输送开拓型、创新型人才贡献重要力量。本文针对将生化分离工程设置为化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定位,对生化分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生化分离工程;选修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洋(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讲师;付任重(1981-),男,山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我国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突出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秦颖(1990-),女,山西运城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马海红(197
期刊
摘要:针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学时减少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实验效果及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提出了提高实验教学综合效果的改革措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应有的能力得到锻炼,实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袁振霞(1983-),女,河南辉县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常利武(1977-),男,河南洛阳人,中原工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进而也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作为新升格本科的地方师范院校应对新课程改革,应首先分析自身在新师资培养方面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和本校实际情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新升格;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董国豪(197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