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动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完整体系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本文分别从训练、赛前准备两个阶段论述了如何进行中长跑的心理训练,向广大中长跑教练员介绍了较为可行的提高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 心理特点 心理训练
  
  1.引言
  
  科学性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由之路,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化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国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都把心理训练列入了训练计划之中,并坚持经常训练,有的坚持每天训练30-40分钟,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运动场上能够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现象,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活动。本文是从从训练、赛前两个阶段论述如何进行中长跑项目的心理训练,向广大中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了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以有利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培养。
  
  2.在训练中如何进行心理训练
  
  中长跑的一项艰苦的训练,训练较枯燥,笔者认为可把心理训练运用到训练中,增加训练的趣味性,调节运动员的训练情感,这样对促进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例如:在斜坡跑训练当中,要想减轻上坡跑训练中的坡度大,跑得难度大的问题。在跑的过程中,可把前方的树林或者是行人想象成为对手,当看到对手一个个甩到身后时,运动员会在心理上涌现出一种喜悦感和胜利感,会越跑越有情绪,越有力量。下坡跑时,队员可以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向对手报以友好的微笑,微笑对队员能起到镇静的作用,又能增强队员对取得胜利的自豪感。
  如果队员成功的完成了一堂中长跑训练课,心理会感到无比的陶醉,内心也由衷的高兴,因为这是一次战胜自我;相反,如果没能坚持下来这堂训练课,那么队员就会懊悔很长时间,内心将会不断的责怪自己,时间一长会减弱运动员的训练勇气,导致队员的心理衰竭。
  
  3.赛前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注意的心理训练方法
  
  赛前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优秀运动员适应专项所需要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克服运动员各种心理障碍,创造适宜的心理状态,建立自信心,防止运动员怯场,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认清影响中长跑运动员赛前的消极因素,并设法排除干扰,战胜自我,以一个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准备参加比赛。
  由于每个运动员的动机、能力、性格、气质的不同,赛前一般会出现以下四种赛前类型。
  第一种是对比赛任务有较清楚的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参加比赛和争取好成绩,因此,赛前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比赛的进行,比赛计划安排得非常周密、细致,注意把心理活动调节到参赛最适宜的状态,感知觉的敏锐性显著提高,思维活动与新体活动达到最佳配合状态。
  第二种是对比赛抱消极态度,没有求战的意愿。
  第三种的赛前过度兴奋,心神忐忑不安。
  第四种是赛前盲目自信,有侥幸心理,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力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由此可见,在制定训练计划与要求时,必须考虑到运动员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变化,那么,如何区別对待队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并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注意力转换法”:使自己的思想力求超脱,避开紧张的气愤,减少有关信息的输入。
  (2) “自我暗示法”:借助自己的语言、词组组成一些积极套语,通过默念思维和想象,按一定的心理施加影响。例如:队员赛前感觉信心不足,可边想边默念:“我四肢很有力”;“我今天心情很舒畅”等等。
  (3)“表象重现法”: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知,有意识的在大脑做动作或是重现过去最佳状态时的运动表象。
  (4)“自信心训练”:信心是任何成功者的基础,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自信心是奋力精神的支柱,是夺取胜利的源泉,是每个优秀的运动员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有了自信心,不仅能在比赛中应付各种复杂的变化情况,而且也能在心理上气势上给对手造成一定心理压力。
  (5)“气功练习法”:运用气功的调心、调息来调节人体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对于稳定队员的参赛情感,提高队员的心肺功能,调动队员的潜在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6)“音乐方式练习法”:采用功能性音乐,可以给运动员生理上的共振,感情上的激发,情感上的陶冶,哲理上的启迪。用音乐放松是多数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易掌握并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总之,心理训练的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保证,是优秀运动员对专项运动的兴趣,提高优秀运动员对专项运动成绩的情感,锻炼运动员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夺取胜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董双英.田径运动[M].北京市体育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