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过程中受现代文化元素的冲击较大,充斥着“重技轻论”的思想。基于此,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民族情感,转变教育观念,完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培养体系与教育机制,对于高校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公共艺术教育;传承
  0 引言
  民族文化是具有独特意识形态的文化资源,体现出民族的精神与智慧。从汉字、陶瓷、丝绸、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到书画、诗词、礼乐、戏曲等方面都体现出民族价值观与文化精神。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艺术教育与思想诉求间的关系,认识艺术的作用,全面发展自身的独特个性。而公共艺术教育中缺少民族文化内涵是难以用想象力来补充的,因此,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让民族文化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得到良好的传承。
  1 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1 受现代文化元素的冲击较大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与更新速度特别快,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介,大量信息不断涌向高校,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造成冲击。高校与学生都无法全面地将民族文化要素与公共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无法将自己学习到的哲学、文学、历史与艺术知识妥善地结合在一起,无法在目前拥有的知识前提下,进行开拓性的艺术创新。
  1.2 “重技轻论”的教育思想严重
  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重视技能轻视理论、重视西方轻视东方的现象,难以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强调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民族文化理论方面较欠缺,让民族文化教育的地位逐步降低。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不强,进而导致具有价值的民族文化在逐步遗失。
  1.3 囿于传统,缺乏创新
  我国的应试教育机制及以就业为目标的大学教育,造成现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较差,无法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内涵,导致大学生分析能力、辨识能力差,缺乏完善的价值选择意识与思想理念。尽管学生中不乏有人学习过绘画、书法和音乐,但因为其感知与理解艺术能力不足,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视野的广阔性及完善民族艺术的可能性降低。难以有效的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更无法创新民族文化。
  2 公共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2.1 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面对强势侵入的国外文化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狭隘理解,中国艺术教育一度陷入短暂的迷茫中,造成我国民族文化整体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甚至在某一时期产生盲目注重西方文化、无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落后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教育速度放缓、教育成效较差的情况。因为长时间受实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正确审美观。近些年,国家大力提倡与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才让禁锢已久的教育思想获得解放,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2.2 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公共艺术教育限定性存在的矛盾
  我国悠久历史造就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如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民族歌舞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教育与学生个性间的差异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增加困难。高校艺术教育很难在课程内容、师资等方面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要求。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接受高校教育时缺少必要的文化艺术底蕴,而此底蕴,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加大素质教育力度,是传播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2.3 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公共艺术教育机制尚不完善
  过去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基本是书本记载和口耳相传,其传承与发展的效率较差还遗失很多优秀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逐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但公共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播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是脱节的,没有建立起系统、全面的机制。其方式方法与理论基础都较陈旧,难以有效的鉴赏与分辨民族文化的优劣,因此无法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3 公共艺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目的是培育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提高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全面开展民族文化教育。高校教育应该以辩证、发展、科学的态度引导和鼓励学生既要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也要借鉴与学习其他文明成果,提高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以包容、和谐的处事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融合,并积极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3.2 分层次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
  尽管我国民族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与千年的历史,也建立起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态特征、文化理念及创作方式,但还没形成系统、完善的理念体系。现阶段,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中,构建起一系列涉及中国传统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语言学,独特、完整的中国民族文化体系是必要且重要的。中国建立民族文化教育体系,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重视各地区民族文化的实践与传承,建立起分层次、多方面传承民族文化人才的教育体系。其次要建立起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介质,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角度、多种类文化艺术作品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引导与鼓励学生建立和参与民间艺术社团,定期开展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艺术展览,在活动中邀请传承民族文化的艺人进行讲座,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研讨会等等。
  3.3 构建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机制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建立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学习、科研基地,构建起合理、科学、系统的研究机制,逐步探索新方式,补充新理论,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作用。建立起集教育、学习、研究于一身的民族文化基地,第一步要建立一支研究、保护民族文化的团队。借助对民族文化内涵及发展的研究,分析与甄别目前掌握的民族文化资料,努力做到去伪存真,既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也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并研究出发扬民族文化的新方式。
  4 结束语
  民族文化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随着全球化参与水平的逐步增强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分层次构建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机制,以全面促进民族文化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舒畅.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 刘徐湘.人为状态下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教育评论,2011(02).
其他文献
穿过伽师强震群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提供了研究区从地表直至莫霍界面的地壳细结构图像.探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地壳分界面埋深约20-30km,莫霍界面埋深约52~58km.上地壳内部存在着
2010年10月10日,来自全省10个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聚集西安,参加省人大报刊工作会议。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
2010年,吴起县地方税务局在延安市地税局和吴起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组织税费收入中心,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积极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体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
目的:观察软坚清脉方对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经皮氧分压(TcpO2)的变化.方法:将100例患者分设软坚清脉方组50例(85肢)、丹参对照组40例(71肢)、多烯康对照组10例(16肢),分别对患
本文用错格实数傅里叶变换的拟谱法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震波在冲积扇、盆地等不均匀地震构造体区域的传播过程和地面运动分布.结果表明,地震波由岩石区进入盆地结构后,在盆地内上下多次反射振荡,对地面建筑物可能形成多次连续的振动和破坏,仅有极少量地震波能量返回岩石区域中,这是防灾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地面运动特征;地震波在盆地边界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的地震波体波与次生面波动的叠加干涉形成了大振幅的地面运动,它可
目的:探讨安氟醚吸入麻醉对呼吸系统的损伤机制及中药黄白口服液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安氟醚吸入麻醉对家兔肺毛细血管通透性(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法)、肺灌洗液巨噬细胞超
当代水墨画创作多元取向也表现在和版画画种的互动与融合,相互之间的吸收、借鉴,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创作方法创新和艺术综合的有效方式.对两个画种的创作元素进行综合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大承气冲剂对腹腔感染所致SIRS/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45例急腹症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22例和大承气冲剂+综合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0)、治疗后1、3、7 d观察一般临
机关权力运行档案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的组织以及依法受委托的组织依据相关法律形式国家行政权力、服务与管理国家、社会事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资料,能够保存一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