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艺术周再次开启。这仿佛是个分外响亮的品牌,也是近年来亚洲艺术市场参与群体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出自伦敦。恰恰是2010年亚洲艺术周期间的11月11日,伦敦班布里奇斯拍卖行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约合人民币5.54亿元天价成交,将中国瓷器工艺品市场行情推向新一波热潮。2011年,无论是纽约还是伦敦,亚洲艺术周依然有十足的魅力,将各地的视线吸引过来。
佳士得胜利开场
11月8日,伦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率先开场。佳士得每年两季分别于纽约、伦敦、香港、巴黎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也在伦敦南肯辛顿举办定期拍卖,拍品年代横跨新石器时代至民国。佳士得还拥有众人瞩目的收藏专场,如放山居藏御制珍品、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等。
此次亚洲艺术周共计成交2860万英镑(约合4570万美元),其中中国艺术品上拍444件,包含陶瓷、玉器、掐丝珐琅器、犀角雕、牙雕、青铜器、紫檀家具、佛画等,总预估价超过1500万英镑。全场成交256件,成交率只有58%,但成交价颇让人欣慰,价值成交率达到72%,成交总金额也有1821.755万英镑。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已经达到3190万英镑,几乎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
本次拍卖包括多个欧洲及亚洲私人收藏,率先开始的是一批犀角雕家族收藏,伦敦佳士得表示,此家族为欧洲显贵,其收藏始于19世纪,至今已在家族中深藏逾1世纪,本次拍卖释出超过30件犀角雕,实际成交额达到330万英镑。其中最受瞩目的为一只17世纪犀角雕百子图高足杯,预估价30万-50万英镑,杯身近琥珀色,半浮雕出百童子图,杯足色偏深紫黑,雕竹下石桥、仙人童子,整体润厚且朴拙可爱。最终这件拍品以38.525万英镑成交。最让人瞩目的是一件清雍正年制粉彩模制烛台(图1),估价仅4-6万英镑,最终成交价达到了132.925万英镑(约合213.08万美元),被一位亚洲私人藏家竞得。激烈的竞价让这件拍品成交价飞涨33倍之多,也让这件拍品成为当之无愧的此次中国艺术品拍卖魁首及成交“黑马”。专场成交价第二高的拍品也因为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这是一件清乾隆粉彩瓜棱壶,估价仅有2-3万英镑,最终成交价格也飞涨32倍,以高达64.61万英镑(约合103.56万美元)的高价被一位亚洲交易商竞得。(图2)
本次拍卖另一号重点拍品要属一对清乾隆御制铜胎鎏金掐丝珐琅灯笼,出自乔治•法罗(1916至2001年)收藏,方型灯笼四面嵌八角形丝屏,上绘山水白鹤,溪畔亭阁,顶带莲花式冠,铜胎上做镂空莲枝八宝纹,觚型高足饰芭蕉叶纹,足底则饰有一圈山石海水纹,整体精致繁复,富贵气派,实富宫廷之气。这件拍品预估价20万-30万英镑,最终以38.525万英镑(约合61.76万美元成交)被一位亚洲交易商购得。(图3)
亚洲藏家在这一波伦敦中国艺术品拍卖中占据着绝对的有力地位,佳士得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前十位拍品,全部挂上了亚洲买家的名头,五件被亚洲私人藏家购得,另五件被亚洲交易商购得。相比此前欧洲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买家构成来看,亚洲买家的份量明显加重。
苏富比可圈可点
11月9日,伦敦苏富比亚洲艺术周也在邦德街总部开拍。苏富比瓷器工艺品部每年在伦敦、纽约、巴黎、香港举行两场中国艺术品拍卖,拍品包括陶瓷、玉器、象牙和犀牛角雕刻、青铜雕塑、绘画、家具、钟表等,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苏富比自1922年开启了第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至今已与收藏领域建立了紧密联系,这也给苏富比带来了一些重要的私人收藏委托和支持,如玫茵堂收藏、戴萍英基金会收藏等。
伦敦苏富比亚洲艺术周中拍品总数超过500件,总预估价超过1200万英镑。本次秋拍还包括重要私人收藏,如理查德•卡瑞德单色瓷收藏(1903-1954),帕伯•豪尔中国工艺品收藏等。全场以总成交额1234.20万英镑(约合1980万美元、1.3亿元人民币)收官。
专场拍卖成交价魁首来自482号拍品,一件体型硕大雍正年瓷盘。这件做工精细的瓷器掀起了全场竞价的高潮,四位电话委托者将价格一路抬至104.925万英镑,之前的估价仅为2万-3万英镑。这件瓷盘是雍正时期少有描绘雪景的艺术品:远山朦胧、水面宽阔,拱桥上一位高士携一童子悠然前行,似携琴访友之典故。近景是错落的崖石和盘曲的小道,青绿的枝叶给茫茫的雪景增添了生气。(图4)
清乾隆鎏金铜胎掐丝珐琅虎型水注(图5),高21厘米,预估价20万-30万英镑,原为高登将军收藏,后由彼得•摩尔斯收藏,曾为伦敦佳士得1994年秋拍编号259拍品,此水注带乾隆年款,虎型做蹲卧式,虎皮填以淡褐金彩,间杂黑彩虎斑,虎腹施白彩,虎目则点以孔雀蓝,虎背负祥云纹小罐,为注水口,上填以宝石蓝、珊瑚红、鸡蛋黄和白彩,带花型鎏金盖,造型独特颇有奇趣,虽为文房之物,却显武将之风。这件编号400拍品经过七位现场和电话委托的激烈竞拍,最终以82.525万英镑成交,为专场第二高价。专场成交价第三位是一件明早期钧窑六角花盆,估价5万-7万英镑,最终成交价也达到10倍于最高估价的73.565万英镑(约合118.30万美元)(图6)
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主管史蒂芬•卢克斯(Stephen Loakes)提到:“从今天人山人海的拍卖场,到十分俱竞争力的电话委托,我们明显感受到中国艺术品拍卖已然调动起了全世界买家的兴趣,同时中国的买家也在逐渐成熟,变得越来越挑剔了!”
宝龙拍卖后来居上
11月10日开启的伦敦宝龙拍卖公司(Bonhams)亚洲艺术周拍卖,显然演绎了一场“后来者居上”的局面。宝龙拍卖公司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于1793年。尽管此次宝龙拍卖档期排在佳士得和苏富比之后,但宝龙以3090万英镑的总成交业绩,取得了此次伦敦亚洲艺术周拍卖的领先地位。其中中国艺术品共计成交2480万英镑,依然是亚洲艺术拍卖的主力板块。
此次宝龙中国艺术品拍卖,推出超过600件拍品,其中包括数件清乾隆官窑瓷器及一批犀角雕精品。拍卖会由四个部分构成,除了中国艺术品的常规拍卖之外,还包括三个重要私人收藏专场,率先上拍的因德•睿登陶瓷收藏,英国艾凡斯陶瓷收藏,欧洲私人玉器收藏,另外还有德国私人古典家具收藏。
全场拍卖最高价拍品是185号拍品——一件清乾隆粉彩绿松石地花瓶(图7),瓶身绘有缠枝西番花纹饰。该花瓶在1920年代被人从香港带到英国。这件拍品估价500万-800万英镑,三位电话委托买家竞价分外激烈,最终以高达900.125万英镑的成交价被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获得,挤满竞投者的拍卖厅即时爆发热烈的掌声。这也是今年伦敦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此外,125号拍品清乾隆青花梨壶,也以50.525万英镑成交。封面拍品编号170号的清乾隆青花釉上彩九龙海水纹梅瓶,预估价30万-40万英镑,出自法国私人收藏,底带乾隆印文款,瓶身以钴蓝釉画海水波浪,高温烧制后另施彩釉,留白处以朱红釉画浪间九龙,有五爪海龙亦有三爪飞龙,张牙舞爪活灵活现,浪拍山石,气势奔腾壮阔,是官窑上乘佳品,以38.525万英镑成交。另一重点拍品清中晚期鸡翅木长案,预估价10万-15万英镑,原为苏格兰私人收藏,案沿雕有祥云纹,中心雕展翅蝙蝠,两边云纹间涌出凤凰,四脚柱头亦以神鸟祥云为主题,造型神异,柱里则雕山石灵芝,整体繁复华丽,寓意吉利,为清中期工艺风格写照。这件拍品最终以27.725万英镑成交。
因德•睿登收藏以清瓷为主,历经30多个年头,其收藏主要有康熙青花瓷、清官窑釉上彩、单色瓷、以及特富巧思或美感之器。其中,89号拍品——一对康熙年制珐琅碗以36.125万英镑成交。
艾凡斯陶瓷收藏的主人安东尼•艾凡斯为英国重要晚清及民国瓷监赏家,艾凡斯的收藏始于1980年代初期,是当时艺术界中少数关注于晚清及民国瓷的收藏家,深谙中国文学的艾凡斯亦曾藉不同机会试图阐扬晚清及民国瓷的艺术价值,如1998年,他在英国《“春迟”民国陶瓷展图录》上,撰文强调民国瓷画和传统绘画的传承关联及开创性,同时也提供了其收藏品参展,其中展览编号23一对出自程门之手的对盘,也在本次邦瀚斯秋拍中以1.5万英镑成交。其中,艾凡斯陶瓷收藏拍卖的最高价拍品是一对民国初年景德镇著名绘瓷名家潘陶宇所绘制的扇形瓷板画,成交价达到36.13万英镑。
佳士得胜利开场
11月8日,伦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率先开场。佳士得每年两季分别于纽约、伦敦、香港、巴黎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也在伦敦南肯辛顿举办定期拍卖,拍品年代横跨新石器时代至民国。佳士得还拥有众人瞩目的收藏专场,如放山居藏御制珍品、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等。
此次亚洲艺术周共计成交2860万英镑(约合4570万美元),其中中国艺术品上拍444件,包含陶瓷、玉器、掐丝珐琅器、犀角雕、牙雕、青铜器、紫檀家具、佛画等,总预估价超过1500万英镑。全场成交256件,成交率只有58%,但成交价颇让人欣慰,价值成交率达到72%,成交总金额也有1821.755万英镑。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已经达到3190万英镑,几乎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
本次拍卖包括多个欧洲及亚洲私人收藏,率先开始的是一批犀角雕家族收藏,伦敦佳士得表示,此家族为欧洲显贵,其收藏始于19世纪,至今已在家族中深藏逾1世纪,本次拍卖释出超过30件犀角雕,实际成交额达到330万英镑。其中最受瞩目的为一只17世纪犀角雕百子图高足杯,预估价30万-50万英镑,杯身近琥珀色,半浮雕出百童子图,杯足色偏深紫黑,雕竹下石桥、仙人童子,整体润厚且朴拙可爱。最终这件拍品以38.525万英镑成交。最让人瞩目的是一件清雍正年制粉彩模制烛台(图1),估价仅4-6万英镑,最终成交价达到了132.925万英镑(约合213.08万美元),被一位亚洲私人藏家竞得。激烈的竞价让这件拍品成交价飞涨33倍之多,也让这件拍品成为当之无愧的此次中国艺术品拍卖魁首及成交“黑马”。专场成交价第二高的拍品也因为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这是一件清乾隆粉彩瓜棱壶,估价仅有2-3万英镑,最终成交价格也飞涨32倍,以高达64.61万英镑(约合103.56万美元)的高价被一位亚洲交易商竞得。(图2)
本次拍卖另一号重点拍品要属一对清乾隆御制铜胎鎏金掐丝珐琅灯笼,出自乔治•法罗(1916至2001年)收藏,方型灯笼四面嵌八角形丝屏,上绘山水白鹤,溪畔亭阁,顶带莲花式冠,铜胎上做镂空莲枝八宝纹,觚型高足饰芭蕉叶纹,足底则饰有一圈山石海水纹,整体精致繁复,富贵气派,实富宫廷之气。这件拍品预估价20万-30万英镑,最终以38.525万英镑(约合61.76万美元成交)被一位亚洲交易商购得。(图3)
亚洲藏家在这一波伦敦中国艺术品拍卖中占据着绝对的有力地位,佳士得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前十位拍品,全部挂上了亚洲买家的名头,五件被亚洲私人藏家购得,另五件被亚洲交易商购得。相比此前欧洲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买家构成来看,亚洲买家的份量明显加重。
苏富比可圈可点
11月9日,伦敦苏富比亚洲艺术周也在邦德街总部开拍。苏富比瓷器工艺品部每年在伦敦、纽约、巴黎、香港举行两场中国艺术品拍卖,拍品包括陶瓷、玉器、象牙和犀牛角雕刻、青铜雕塑、绘画、家具、钟表等,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苏富比自1922年开启了第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至今已与收藏领域建立了紧密联系,这也给苏富比带来了一些重要的私人收藏委托和支持,如玫茵堂收藏、戴萍英基金会收藏等。
伦敦苏富比亚洲艺术周中拍品总数超过500件,总预估价超过1200万英镑。本次秋拍还包括重要私人收藏,如理查德•卡瑞德单色瓷收藏(1903-1954),帕伯•豪尔中国工艺品收藏等。全场以总成交额1234.20万英镑(约合1980万美元、1.3亿元人民币)收官。
专场拍卖成交价魁首来自482号拍品,一件体型硕大雍正年瓷盘。这件做工精细的瓷器掀起了全场竞价的高潮,四位电话委托者将价格一路抬至104.925万英镑,之前的估价仅为2万-3万英镑。这件瓷盘是雍正时期少有描绘雪景的艺术品:远山朦胧、水面宽阔,拱桥上一位高士携一童子悠然前行,似携琴访友之典故。近景是错落的崖石和盘曲的小道,青绿的枝叶给茫茫的雪景增添了生气。(图4)
清乾隆鎏金铜胎掐丝珐琅虎型水注(图5),高21厘米,预估价20万-30万英镑,原为高登将军收藏,后由彼得•摩尔斯收藏,曾为伦敦佳士得1994年秋拍编号259拍品,此水注带乾隆年款,虎型做蹲卧式,虎皮填以淡褐金彩,间杂黑彩虎斑,虎腹施白彩,虎目则点以孔雀蓝,虎背负祥云纹小罐,为注水口,上填以宝石蓝、珊瑚红、鸡蛋黄和白彩,带花型鎏金盖,造型独特颇有奇趣,虽为文房之物,却显武将之风。这件编号400拍品经过七位现场和电话委托的激烈竞拍,最终以82.525万英镑成交,为专场第二高价。专场成交价第三位是一件明早期钧窑六角花盆,估价5万-7万英镑,最终成交价也达到10倍于最高估价的73.565万英镑(约合118.30万美元)(图6)
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主管史蒂芬•卢克斯(Stephen Loakes)提到:“从今天人山人海的拍卖场,到十分俱竞争力的电话委托,我们明显感受到中国艺术品拍卖已然调动起了全世界买家的兴趣,同时中国的买家也在逐渐成熟,变得越来越挑剔了!”
宝龙拍卖后来居上
11月10日开启的伦敦宝龙拍卖公司(Bonhams)亚洲艺术周拍卖,显然演绎了一场“后来者居上”的局面。宝龙拍卖公司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于1793年。尽管此次宝龙拍卖档期排在佳士得和苏富比之后,但宝龙以3090万英镑的总成交业绩,取得了此次伦敦亚洲艺术周拍卖的领先地位。其中中国艺术品共计成交2480万英镑,依然是亚洲艺术拍卖的主力板块。
此次宝龙中国艺术品拍卖,推出超过600件拍品,其中包括数件清乾隆官窑瓷器及一批犀角雕精品。拍卖会由四个部分构成,除了中国艺术品的常规拍卖之外,还包括三个重要私人收藏专场,率先上拍的因德•睿登陶瓷收藏,英国艾凡斯陶瓷收藏,欧洲私人玉器收藏,另外还有德国私人古典家具收藏。
全场拍卖最高价拍品是185号拍品——一件清乾隆粉彩绿松石地花瓶(图7),瓶身绘有缠枝西番花纹饰。该花瓶在1920年代被人从香港带到英国。这件拍品估价500万-800万英镑,三位电话委托买家竞价分外激烈,最终以高达900.125万英镑的成交价被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获得,挤满竞投者的拍卖厅即时爆发热烈的掌声。这也是今年伦敦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此外,125号拍品清乾隆青花梨壶,也以50.525万英镑成交。封面拍品编号170号的清乾隆青花釉上彩九龙海水纹梅瓶,预估价30万-40万英镑,出自法国私人收藏,底带乾隆印文款,瓶身以钴蓝釉画海水波浪,高温烧制后另施彩釉,留白处以朱红釉画浪间九龙,有五爪海龙亦有三爪飞龙,张牙舞爪活灵活现,浪拍山石,气势奔腾壮阔,是官窑上乘佳品,以38.525万英镑成交。另一重点拍品清中晚期鸡翅木长案,预估价10万-15万英镑,原为苏格兰私人收藏,案沿雕有祥云纹,中心雕展翅蝙蝠,两边云纹间涌出凤凰,四脚柱头亦以神鸟祥云为主题,造型神异,柱里则雕山石灵芝,整体繁复华丽,寓意吉利,为清中期工艺风格写照。这件拍品最终以27.725万英镑成交。
因德•睿登收藏以清瓷为主,历经30多个年头,其收藏主要有康熙青花瓷、清官窑釉上彩、单色瓷、以及特富巧思或美感之器。其中,89号拍品——一对康熙年制珐琅碗以36.125万英镑成交。
艾凡斯陶瓷收藏的主人安东尼•艾凡斯为英国重要晚清及民国瓷监赏家,艾凡斯的收藏始于1980年代初期,是当时艺术界中少数关注于晚清及民国瓷的收藏家,深谙中国文学的艾凡斯亦曾藉不同机会试图阐扬晚清及民国瓷的艺术价值,如1998年,他在英国《“春迟”民国陶瓷展图录》上,撰文强调民国瓷画和传统绘画的传承关联及开创性,同时也提供了其收藏品参展,其中展览编号23一对出自程门之手的对盘,也在本次邦瀚斯秋拍中以1.5万英镑成交。其中,艾凡斯陶瓷收藏拍卖的最高价拍品是一对民国初年景德镇著名绘瓷名家潘陶宇所绘制的扇形瓷板画,成交价达到36.13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