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坤的书法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云坤的书法
  
  
  
  
其他文献
这是2012年的六月,这是昆明一个寻常的夏天,连年的干旱已让这个城市失去了往日的一些鲜活,但时不时落下的几滴小雨,为这个盛夏带来了几分清新、几许凉意、几多生气。  依然是全城修路、依然是水泄不通,只是人们早已被磨平心中的愤怒,偶尔的交通事故也很难再引起围观。菜价又涨啦、油价回落了一点,市中心也开始限时供水啦、房市股市都是不愠不火地那样撑着……电视里依然是各种宫廷各种穿越,甚至《黑衣人3》的国语配音
期刊
入刊理由  民营企业融资的难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云南民企联贷联保投资互助基金”的提出,给云南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样一个集股权投资与债券投资于一身的创新型基金必定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引起一场革命。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感到生存压力大,尤其是融资困难。针对云南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省民营企业家协会的部分企业家经过多次充分商议,由13家云南知名企业联名率先发起
期刊
入刊理由  和润培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把濒临崩溃的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带出困境,扭转其连续11年亏损的局面,从全国供销社排名倒数第二跃升为排头兵,连续5年荣获全国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并创造了全国供销社改革的一大样板——云南模式,成为了云南深化改革中光彩夺目的一大亮点。  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撰写了《供销社改革的“云南模式”》报告。报告指出:近几年云南省深
期刊
珥季路、春融街、驼峰街、羊肠村、霖雨桥、穿心鼓楼……这些让人遐想无边余味悠长的街道名称,以后都会在末尾加上一个“站”字,这是昆明地铁的站名,是1、2号线首期工程31个车站中的一小部分,加上其他“伙伴”,共有27个站台已封顶。看不到地底的工程进展,昆明人的等待几近焦灼,那一点点成型的站台,安放了这些渴望。  两年来那给昆明人交通出行带来极大阻滞的用蓝色铁皮围挡起来的区域,承载了多少抱怨和期待,而今,
期刊
入刊理由  2012年5月30日下午,段绍译应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鲁豫有约》之邀与湖南“高考王”曹湘凡对话,争论的焦点是:曹湘凡认为农村孩子只有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走向成功。而段绍译认为人生的道路有多重选择,考不上大学照样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掌握市场需要的知识,使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高考王”真有意义吗?  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过上好日子的曹湘凡耗费20年先后参加了
期刊
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杂志创刊至今5年的光阴,得到了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16州市、129县市(区)领导,全省国有企业、非公企业高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为感谢各级政界精英、商界名流对杂志社的关心、关注、关爱,特刊发一组各级领导、各界精英名流阅读《时代名流》杂志的新闻图片,以飨关爱《时代名流》杂志的读者。
期刊
五年前,一群年輕人站在时代大潮的浪尖,面对市场经济的洪流,面对西部大开放和云南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精心策划、构思书写与记录这一伟大时代的历史足迹,在云岭大地,一本纪实性的政经类综合性杂志——《时代名流》(原《商界名流》)应运而生。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时代名流》走过了五个年头。回首五年的往事和走过的历程,《时代名流》已经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进入快速成长的青年期,由最初的一刊——《时代名流》
期刊
为把云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省第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这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和重大提升的必由之路,是发挥优势、培植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治本良策,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
期刊
入刊理由  在当前出现的社会矛盾中,农村涉地维权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土地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做好农村土地这篇大文章,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持农村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农村涉地维权问题的成因  据笔者调查了解,农村涉地问题的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政策问题。一是法规缺失,农村征地拆迁问题缺乏
期刊
每一個成功的企业都少不了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也少不了一支强有力的管理人才队伍以及强大的技术人员、普通工人阵容。而云南佳浩茧丝绸集团可谓是云南丝绸行业内独领风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他们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全国桑园面积减少、鲜茧产量锐减的情况下,云南省逆势而上,抓住“东桑西移”工程机遇,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加紧培植和壮大茧丝绸产业,抢占茧丝绸市场份额,茧丝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