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异体质学生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探了讨农村初中特异体质学生的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特异体质;安全管理
近年来,学校安全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教育能力的制约,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主体缺位、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异体质学生管理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有效规避安全风险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动态档案,实施特殊教育
1.加强宣传,完善档案。农村初中寄宿生、留守儿童是主体。家长的监护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健康知识欠缺、家校联系不畅等因素都增加了农村初中安全管理的压力。学校要通过新生体检、学生查体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可劝其休学进行治疗,待痊愈后入学。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学生以及有手术史的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规范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完善必要的信息和注意事项,让家长签字备案。对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家长要提交学生不能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情况的书面材料,提供学生的体质、体能和病史状况。经核实后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要分发给行政、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公寓管理员手中,相关人员都要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2.安全管理,科学施教。班主任要认真落实特异体质学生的考勤报告制度和晨检、午检制度,实时排查,动态上报,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责任。提醒有特异体质的学生随身携带必需的急救药物,相关安全教育记录由受教育学生签名认可,需要由家长配合的由家长签字确认。班级设置针对特异体质学生的“绿色通道”,使其在集会、餐饮、活动中享有充分的保护。班主任、体育教师及其他相关教职工要转变育人观念,摒弃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管理职责,对特异体质学生,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照顾,在学习和体育运动中因材施教,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3.强化培训,厘清责任。有条件的学校要聘请校外健康辅导员,对校医、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体育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特异体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禁忌及解决办法。心理教师要对特异体质学生予以心理干预,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家长和学校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特异体质学生安全管理中家庭与学校的义务与责任,制定有效的家校共育措施。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实施结对帮扶。学校制定“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积极与帮扶对象交流,定期进行家访,适时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及时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
2.办好家长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加强特异体质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网络平台等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3.注重人文关怀。实施特异体质学生全员保护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特异体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信心,增长才干。也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单独开展活动,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应急预案,强化风险预警
1.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效能。制定《特异体质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努力将因突发疾病造成的特异体质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实行安全工作首问责任制,当特异体质学生在校有异常反应时,第一个发现或第一个接到学生报告的教职员工,要第一时间运用救护常识进行应急处理。同时,通知校医、班主任、政教处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校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紧急救护。班主任要立即联系学生的监护人,通报现场情况,与家长沟通就医安排。政教处负责人维持现场秩序,保护好第一现场,并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组长报告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写出情况报告。政教处及时公布特异体质学生的治疗情况,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防止不实信息传播。心理教师做好其他学生的疏导工作,防止恐慌情绪蔓延,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应急指挥小组相关人员做好应急处置的过程记载、救护报告、文案存档工作。
2.有效规避学校管理风险。学校要加强人防技防设备的投入,扩大校园监控的覆盖面。如果有特异体质学生发生意外造成人员身亡时,学校可主动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及时开展调查取证,学校提供能证明教育管理职责落到实处的有效材料和第一现场视频材料。收集应急处理的过程性、终结性材料,特别是由当事人、证人等签名的第一手材料。积极应对,依法维护学校的权益。
参考文献:
[1]叶润龙.农村初中特异体质学生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2014(6).
[2]何自奉.对农村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9(7-8).
[3]侯春平.依法治理“校闹”,还校园安静教学环境[J].人民教育,2016(2).
关键词:农村初中;特异体质;安全管理
近年来,学校安全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教育能力的制约,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主体缺位、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异体质学生管理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有效规避安全风险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动态档案,实施特殊教育
1.加强宣传,完善档案。农村初中寄宿生、留守儿童是主体。家长的监护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健康知识欠缺、家校联系不畅等因素都增加了农村初中安全管理的压力。学校要通过新生体检、学生查体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可劝其休学进行治疗,待痊愈后入学。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学生以及有手术史的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规范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完善必要的信息和注意事项,让家长签字备案。对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家长要提交学生不能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情况的书面材料,提供学生的体质、体能和病史状况。经核实后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要分发给行政、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公寓管理员手中,相关人员都要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2.安全管理,科学施教。班主任要认真落实特异体质学生的考勤报告制度和晨检、午检制度,实时排查,动态上报,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责任。提醒有特异体质的学生随身携带必需的急救药物,相关安全教育记录由受教育学生签名认可,需要由家长配合的由家长签字确认。班级设置针对特异体质学生的“绿色通道”,使其在集会、餐饮、活动中享有充分的保护。班主任、体育教师及其他相关教职工要转变育人观念,摒弃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管理职责,对特异体质学生,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照顾,在学习和体育运动中因材施教,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3.强化培训,厘清责任。有条件的学校要聘请校外健康辅导员,对校医、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体育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特异体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禁忌及解决办法。心理教师要对特异体质学生予以心理干预,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家长和学校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特异体质学生安全管理中家庭与学校的义务与责任,制定有效的家校共育措施。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实施结对帮扶。学校制定“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积极与帮扶对象交流,定期进行家访,适时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及时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
2.办好家长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加强特异体质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网络平台等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3.注重人文关怀。实施特异体质学生全员保护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特异体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信心,增长才干。也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单独开展活动,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应急预案,强化风险预警
1.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效能。制定《特异体质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努力将因突发疾病造成的特异体质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实行安全工作首问责任制,当特异体质学生在校有异常反应时,第一个发现或第一个接到学生报告的教职员工,要第一时间运用救护常识进行应急处理。同时,通知校医、班主任、政教处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校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紧急救护。班主任要立即联系学生的监护人,通报现场情况,与家长沟通就医安排。政教处负责人维持现场秩序,保护好第一现场,并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组长报告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写出情况报告。政教处及时公布特异体质学生的治疗情况,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防止不实信息传播。心理教师做好其他学生的疏导工作,防止恐慌情绪蔓延,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应急指挥小组相关人员做好应急处置的过程记载、救护报告、文案存档工作。
2.有效规避学校管理风险。学校要加强人防技防设备的投入,扩大校园监控的覆盖面。如果有特异体质学生发生意外造成人员身亡时,学校可主动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及时开展调查取证,学校提供能证明教育管理职责落到实处的有效材料和第一现场视频材料。收集应急处理的过程性、终结性材料,特别是由当事人、证人等签名的第一手材料。积极应对,依法维护学校的权益。
参考文献:
[1]叶润龙.农村初中特异体质学生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2014(6).
[2]何自奉.对农村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9(7-8).
[3]侯春平.依法治理“校闹”,还校园安静教学环境[J].人民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