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国家教育对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方向。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见实效,就要加强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奋斗复兴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关键词:理想信念 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G6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国家教育对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方向。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见实效,就要加强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奋斗复兴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关键词:理想信念 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G641
其他文献
摘要: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关注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过程、评价和改进五个核心问题。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毕业生为例,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学院近两届毕业生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反观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现状并进行持续改进。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 跟踪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156-02 OBE(Outcome-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神圣家族》是一部具有过渡作用的重要文本,在该文本中隐含着生发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分歧。因此,《神圣家族》作为一个过渡性文本,对于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完整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1844年手稿》)与《神圣家族》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神圣家族》 《1844年经济学哲学原理》
摘要:本文对屈原之前的宇宙观进行了简要叙述,通过与屈原宇宙观作对比发现,屈原在前人的宇宙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观点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清晰地说明,由元气生明暗、明暗生阴阳、阳生万物的状态,同时彰显了他理性的唯物主义倾向。正是这样的观点,对汉代气化宇宙论有了很大的影响。最后,从屈原的其他著作总结出,屈原的宇宙观和贯穿整个人生观中的爱国精神——由《天问》结尾段引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见证伟大诗人的爱国主
摘要:装饰画是一种集装饰功能与美术鉴赏于一体的艺术,通过夸张、变形、提炼等方式表现图形、场景等主体。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基础课程,结合装饰画技能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寻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美术技能的方法,以满足未来职业需求。 关键词:装饰画 平面构成 三维立体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215—02 装饰画作为一种新兴
摘要:以上海杉达学院西班牙语专业高起点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班级学生的学习面貌,包括动机、习惯和能力几个方面,结合学生在西语精读课呈现的问题,联系课程的特点,提出适合高起点班学生的教学法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口语表达优势,同时弥补在语法和词汇学习方面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为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固基础。 关键词:西语专业 高起点班 精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社团有自己的章程,并在学生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组织各类大型学生活动,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第二课堂教育引导学生阵地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学生社团参与对就业素质影响的研究内容,了解到了更多学生社团参与的正向作用。随后通过深入访谈各社团负责人,了解到一手的学生感知信息,得出社团发展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尝试通过分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四方面的优化组合实现教学目标。以分组教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小组共同练习、相互纠错的优势;以理论教学三大模块为基础,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以三大类型实践活动为载体,对接理论,突出教学口语;以评价体系为标准,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教师口语 学前教育 教学设计 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立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本文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并得出结论: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对此,本文 对我国日后如何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教师话语是指在课堂教学和课堂组织上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能夠教授语言知识,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师生语言交流。”[1]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中可理解性输入和互动假设为基础,运用观察、记录和文本转录等方法,以2014浙派名师一节公开课——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7《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探讨教师话语量、提问和反馈,以进一步促进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以北华大学学生为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行调查,简要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49-02 大学是大学生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才会主动培养职业化素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