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理想国沙龙再次启动。这个去年刚发起的年度沙龙活动,因其强大的嘉宾阵容和丰富的沙龙主题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沙龙标志。也因此,北京贝贝特借机创办了一个著名的出版品牌“理想国”,在不久前789艺文节上,“理想国”一度夺得年度创意出版品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微博上发布“北京·文化沙龙汇编”,把每周在北京举办的文化沙龙以最简单的方式传播,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其实我只花了很少的时间整理,通过这些日子的整理,我发现,北京沙龙环境真的在不经意间形成了气候。
去年,香港《亚洲周刊》曾以“沙龙改变中国”为题做了一篇报道,详细梳理了发生在北京的沙龙现场。而我们生活在北京的沙龙爱好者,正是这些现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自觉融入每一次沙龙带来的思想碰撞和信息分享。
北京的沙龙环境经过多年的培育,如今已初具规模,主要的几个沙龙场所几乎每周末都有精彩的沙龙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和围观者。
北京沙龙有几种形式。一是出版社组织的新书沙龙,这类沙龙以推广新书为目的,嘉宾一般是新书作者,同时邀请几位捧场嘉宾,出版社推广者借机在微博上直播,并发动嘉宾和粉丝努力转发。
二是沙龙场所自行组织的沙龙,以单向街、时尚廊、雕刻时光、UCCA和雨枫书馆为代表,这几个主要场所每周都举行形式不同的沙龙,他们都已形成良好的沙龙策划机构和人员,抓住主题新书和热点话题,邀请当事人或专家,开办形式不一的沙龙。
三是媒体组织的沙龙,以活动促进媒体品牌推广。其中,《文史参考》杂志的“文史大讲堂”、财新传媒的“思享家”沙龙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媒体沙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的推广,也丰富媒体自身的内容和外延。
四是机构和个人组织的沙龙。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沙龙领域展开自己的探索,比如科学松鼠会的“果壳时间”、叁号会所的“新知沙龙”、les+的拉拉沙龙等。不久前,我个人也以《绿茶书情》一周年的由头举办了一场纪念沙龙,就书情和书评等相关话题和书友们讨论。
承办沙龙的场所日益增多。单向街书店,这里几乎每周末都有两场以上沙龙,形式也非常多样。时尚廊书店也渐渐形成自己的气候,但不见得每周都有沙龙,比较好的是,这里活动空间较大。UCCA,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渐渐成为东北角的主要文化沙龙区域,也是几乎每周都有几场沙龙。雕刻时光咖啡馆自从在三联书店二楼开起来后,活动也是接连不断。雨枫书馆是一家女性主题书店,每周都有主题性的读书沙龙活动。字里行间书店是一家出版机构主办的书店,属于比较典型的社区书店,在活动方面,书店有很多手段。库布里克书店,因其情调独特而受人喜爱,加之经常有些很好的沙龙捧场,让这个小小书店在开办没几年就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此外,叁号会所、今日美术馆、国图、首图、现代文学馆等等,都是北京沙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曾为我们提供花样繁多的特色沙龙。
被沙龙包围真是一个幸福的事情,我们的周末文化生活显得异常丰富。一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出版人编辑了一本《在北京生活的100个理由》,我想,丰富多彩的周末沙龙应该是重要的理由之一。
《把心安顿好》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这是周国平2006至2010年的随感集。这些年他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的问题,涉及平凡的生活和诗意的栖居,也涉及爱情与教育。有了恒一稳定的价值观,他的语境变得开阔而茫远。周国平说:“我觉得我的价值观已经比较清晰而坚定了,概括说便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遣悲怀》
作者:骆以军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是骆以军与1995年自杀的台湾作家邱妙津的生死对话,诉说关于爱和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由写给邱妙津的九封信贯穿。骆以军用《一千零一夜》中的方式来重新讲述邱妙津的遗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定焦她自杀的一瞬间,通过情书体和遗书体的交替,进行一场生和死的对话。骆以军说,“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涂佛之宴·宴之始末》
作者:京极夏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涂佛之宴甚至整个京极堂系列中反复强调的是,人类永远不能窥见这个世界的全貌,我们所见的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视网膜与脑神经的链接回路里;真相与事实永远取决于你的角度与视线;所谓“真相只有一个”是绝对的狂妄,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事物,不管是什么样的状态,只要存在于这个世上,只要发生于这个世上,那就是日常,这个世没有任何不可思议的事”。
《巨齿鲨》
作者:[美] 斯蒂夫·奥顿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被科学界认为已灭绝的史前巨齿鲨,事实上仍生活在神秘的玛里亚纳海沟附近。 因人类闯入巨齿鲨生活的深海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使巨齿鲨从深海来到浅海,让这种凶残的海洋霸主得以重见天日,一场灾难就此上演……斯蒂夫·奥顿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他的处女作《巨齿鲨》在1996年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成为最佳图书之后,几乎触及每一个重要的畅销书榜单,是大批欧美年轻人热爱和推崇的一本惊险小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微博上发布“北京·文化沙龙汇编”,把每周在北京举办的文化沙龙以最简单的方式传播,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其实我只花了很少的时间整理,通过这些日子的整理,我发现,北京沙龙环境真的在不经意间形成了气候。
去年,香港《亚洲周刊》曾以“沙龙改变中国”为题做了一篇报道,详细梳理了发生在北京的沙龙现场。而我们生活在北京的沙龙爱好者,正是这些现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自觉融入每一次沙龙带来的思想碰撞和信息分享。
北京的沙龙环境经过多年的培育,如今已初具规模,主要的几个沙龙场所几乎每周末都有精彩的沙龙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和围观者。
北京沙龙有几种形式。一是出版社组织的新书沙龙,这类沙龙以推广新书为目的,嘉宾一般是新书作者,同时邀请几位捧场嘉宾,出版社推广者借机在微博上直播,并发动嘉宾和粉丝努力转发。
二是沙龙场所自行组织的沙龙,以单向街、时尚廊、雕刻时光、UCCA和雨枫书馆为代表,这几个主要场所每周都举行形式不同的沙龙,他们都已形成良好的沙龙策划机构和人员,抓住主题新书和热点话题,邀请当事人或专家,开办形式不一的沙龙。
三是媒体组织的沙龙,以活动促进媒体品牌推广。其中,《文史参考》杂志的“文史大讲堂”、财新传媒的“思享家”沙龙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媒体沙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的推广,也丰富媒体自身的内容和外延。
四是机构和个人组织的沙龙。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沙龙领域展开自己的探索,比如科学松鼠会的“果壳时间”、叁号会所的“新知沙龙”、les+的拉拉沙龙等。不久前,我个人也以《绿茶书情》一周年的由头举办了一场纪念沙龙,就书情和书评等相关话题和书友们讨论。
承办沙龙的场所日益增多。单向街书店,这里几乎每周末都有两场以上沙龙,形式也非常多样。时尚廊书店也渐渐形成自己的气候,但不见得每周都有沙龙,比较好的是,这里活动空间较大。UCCA,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渐渐成为东北角的主要文化沙龙区域,也是几乎每周都有几场沙龙。雕刻时光咖啡馆自从在三联书店二楼开起来后,活动也是接连不断。雨枫书馆是一家女性主题书店,每周都有主题性的读书沙龙活动。字里行间书店是一家出版机构主办的书店,属于比较典型的社区书店,在活动方面,书店有很多手段。库布里克书店,因其情调独特而受人喜爱,加之经常有些很好的沙龙捧场,让这个小小书店在开办没几年就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此外,叁号会所、今日美术馆、国图、首图、现代文学馆等等,都是北京沙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曾为我们提供花样繁多的特色沙龙。
被沙龙包围真是一个幸福的事情,我们的周末文化生活显得异常丰富。一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出版人编辑了一本《在北京生活的100个理由》,我想,丰富多彩的周末沙龙应该是重要的理由之一。
《把心安顿好》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这是周国平2006至2010年的随感集。这些年他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的问题,涉及平凡的生活和诗意的栖居,也涉及爱情与教育。有了恒一稳定的价值观,他的语境变得开阔而茫远。周国平说:“我觉得我的价值观已经比较清晰而坚定了,概括说便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遣悲怀》
作者:骆以军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是骆以军与1995年自杀的台湾作家邱妙津的生死对话,诉说关于爱和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由写给邱妙津的九封信贯穿。骆以军用《一千零一夜》中的方式来重新讲述邱妙津的遗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定焦她自杀的一瞬间,通过情书体和遗书体的交替,进行一场生和死的对话。骆以军说,“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涂佛之宴·宴之始末》
作者:京极夏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涂佛之宴甚至整个京极堂系列中反复强调的是,人类永远不能窥见这个世界的全貌,我们所见的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视网膜与脑神经的链接回路里;真相与事实永远取决于你的角度与视线;所谓“真相只有一个”是绝对的狂妄,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事物,不管是什么样的状态,只要存在于这个世上,只要发生于这个世上,那就是日常,这个世没有任何不可思议的事”。
《巨齿鲨》
作者:[美] 斯蒂夫·奥顿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被科学界认为已灭绝的史前巨齿鲨,事实上仍生活在神秘的玛里亚纳海沟附近。 因人类闯入巨齿鲨生活的深海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使巨齿鲨从深海来到浅海,让这种凶残的海洋霸主得以重见天日,一场灾难就此上演……斯蒂夫·奥顿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他的处女作《巨齿鲨》在1996年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成为最佳图书之后,几乎触及每一个重要的畅销书榜单,是大批欧美年轻人热爱和推崇的一本惊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