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怎么对付“外国势力”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外国势力?他们如何游说?他们花了多少钱游说?他们游说的对象是谁?这些都一清二楚。想要在法律之外玩点花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建国初期,美国特别担心“外国势力”渗透进美国,甚至掌控美国的政治经济大权。这也很好理解:原本美国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独立战争之前,保王党人的势力很大,是独立派用强制的手段驱离了保王党人,才确保独立战争中众志成城。尽管如此,由于文化、经济上的联系太密切了,要想完全驱除英国和欧洲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英军就驻扎在加拿大边境、1812年甚至连白宫都被入侵的英军烧掉的情况下,对外国敌对势力渗入的担心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由于这样的担心,美国人最开始连政党都不敢成立。因为华盛顿担心“外国势力”会借由党派而轻易控制美国。同时,法国的托克维尔也认为民主政治会造成外交的短板。后来的历史证明托克维尔和华盛顿的逻辑判断是对的—党派政治和民主政治会给其他国家觊觎美国国内政治提供机会;但他们的事实判断却完全错误—因为外国势力要想控制美国可没那么容易。美国对付外国势力的方法说来非常简单:分权、法治、透明、市场化。
  美国本来就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所谓主权(最高权力)被最大范围地分割成碎片:在联邦层次,权力被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在地方层面,权力又被分割为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在社会层面,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又直接规定了个人权利和自由不受国家权力侵犯。主权是如此高度分散,以至于你很难找到一个机构拥有最高的权力。但同时你又会发现这种权力似乎存在于很多机构当中。在这样的国家,外国势力影响、渗入很容易,但要掌控美国的政治走向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外国势力在权力被分割成碎片并相互制约的美国会“迷路”的。
  以色列游说集团在美国的影响极大,照理说应非常熟悉美国的政治运作。但在其赢得众议院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年初访问美国的机会时,总统奥巴马却表示拒不接见。搞定了国会却搞不定政府,令以色列非常尴尬。事实上,即使是国内势力也没这么大本事在各大机构包打通关。一战后威尔逊提出14点原则并倡议成立国联,结果已经和各国签了条约,而回国后国会就是不批准条约,美国到最后也无法加入国联。
  除了避免权力集中,用法律规范权力也是重要的选项。美国在1938年就出台了《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将外国游说公开化,并加以严格规范,但并不取缔。近几十年来,很少发生牵涉外国势力的国会丑闻,说明立法的效应不错。再加上后来出台的《联邦游说法》、《游说公开法》,形成了完整的外国利益集团游说规范系统。
  而在复杂的政府系统之外,美国新闻媒体的嗅觉也非常灵敏。如果“外国势力”收买了美国政府官员,那是第一时间就要发布的特大新闻和特大丑闻。不仅如此,对于外国游说资金,公众也有权知道其去向。NGO“公众诚信中心”有过调查:将近100个国家花费了6.24亿美元游说美国政府,排名前五的国家是:英国、瑞士、德国、日本和法国。谁是外国势力?他们如何游说?他们花了多少钱游说?他们游说的对象是谁?这些都一清二楚。想要在法律之外玩点花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对付外国势力的“损招”就是建立政治市场,使各种不同的外国势力相互博弈,甚至为美国所用。2006年,在韩国游说团体推动下,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通过了议案,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认在二战期间强迫数以万计的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的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日本国家形象遭到重击。而日本的反应是加大游说力度,让这份议案暂时搁置,不付诸众议院表决。2014年奥巴马出访日本,韩国游说团体成功“截胡”,说服奥巴马同时访问韩国,并将其访日行程缩短了两天,令日本政府感到不满。在政治市场里,各种外国势力竞相影响美国政策,而这种竞争的本质就是向美国输送资源,以及将矛头指向其他外国势力。类似情形也发生在以色列、沙特等国身上。在“外国势力”游说过程中,实际上谁也不能左右美国政策,美国反而在各国的竞争中予取予求,做出最独立的决策,得到最大的国家利益。
  这样看起来,美国对付“外国势力”的经验其实就是其国内政治的经验—分权、法治、自由,不仅可以规范本国政府的权力,还是对付“外国势力”百试不爽的法宝。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东厅共同签署协议文本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白宫东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协议上签字。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签署仪式,包括中美双方官员,美方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或者“枪打出头鸟”,这种古老中国庙堂与江湖的智慧共识,在曾经全面向中国学习的日本也有对应的词句,只不过,中国人的理解建立在一种自保诉求之上,而日本人则用以作為对集体主义文化的强调。01. 日本原宿, 同为17岁的Nao Sugie和Sayaka Narita在周末穿着传统的校服。  Pascal是一名对日本这个东方国度充满好奇的年轻的荷兰摄影师,他在201
徐明棋 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2019年12月11日,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因为美国阻挠新任法官的遴选和任命正式停摆。国际社会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切,不少媒体对WTO上诉机制的停摆给WTO多边自由贸易体制造成的伤害深表担忧,甚至认为从此国际贸易重回无规则时代,丛林法则将盛行,WTO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这些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认为WTO将因上诉机制停摆而走向崩溃,则并不准确。  的确,WT
戈尔巴乔夫延续了官方自由主义改革路线,但必须比赫鲁晓夫走得更远——改革已不能满足国民的胃口,破坏性冲动已占上风。对比在拖拖拉拉改革中迎来自己末日的沙俄罗曼诺夫王朝,苏联大厦可以说是在匆匆忙忙的大拆大建中垮塌的。  1985年5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他是列宁之后第二位有大学文凭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比短期内相继辞世的三位前任都年富力强,且辩才无碍,可即兴演说,迥异于
在外采访最大难处是:如何说服别人开口说话。现实中,这难度越来越大—除非对方刚好有求于你,否则,很多人不愿对陌生人开口,特别是身处这样一个充满怀疑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几乎被“腰斩”。  为此,我常常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沟通—而不是采访或写作。    印象最深的,是前段时间在深圳采访地产中介。当时,通过朋友关系,我联系上一位在深圳做地产中介的,他和我的朋友是初中同学,没考上高中,他后来到深圳
哲夫18岁就写出了60万字的长篇小说,90年代好几年都是文学界的“哲夫年”。做了20年的纪实生态文学后,他准备回到小说上,因为直接干预现实未必管用。  3月16日下午,一见到哲夫,话题就是“水土保持”。从清朝的屯垦,到民国时福建长汀县的“癞子山”、延安时期毛主席所做的调查研究,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沿革,他娓娓道来,话语里还夹着很多技术性名词。  似乎意识到什么,他停了下来:“讲这些,很枯燥吧?”
现在亟须给整个中国国民投资短期化和“一夜暴富”的社会狂热泼冷水和降温。。  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行,除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全球还未走出的大环境原因外,体制和国民经济创造分配流程扭曲所造成的挤压性衰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国民經济高利贷化,是这几年对企业投资、创业和经营利润形成强烈挤压,抑制实体经济正常发展,造成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  一个重要考察指标是,一个国家,其借贷融资净利润占G
《起火的世界:为何输出自由市场民主,却收获种族仇恨与全球动荡?》  蔡美儿 著 刘怀昭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民主为何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取得成功,却在南美、非洲的很多国家失败了?民主是平息种族冲突的对策还是煽动种族屠杀的推手?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恨之入骨,而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痛恨美国,两者根源有何相通之处吗?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起火的世界》给出了统一的答案—一
荀子的名篇《劝学》,善用比喻修辞方法,巧妙地借助形象说理;并以整散结合的句式,寓整齐于变化之中,富于恣肆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  一、善用比喻,新鲜贴切,丰富多彩,言近旨远  《劝学》一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主旨,演绎推论,层层深入,阐释谨严,说理透辟。全文几乎是用比喻说理的,采用的比喻不仅新鲜贴切,而且丰富多彩,层出不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博喻。  博喻,指的是用多种比喻来比一个事物的一个方面或
几十年前的教育有不少是搞大呼隆,上政治课的教师只要记住若干句口号,去解释这些口号的指向性、重要性、迫切性大抵就可以了。上语文课也不算太难,熟读一些诗词、警句,教一些生字,纠一些错句,读一两段批判文章,已经够份量了。英语课基本不设,坚持要设的,就英译中教读一些口号,也有一些有创意的,如教学生读一些“缴枪不杀”之类的口号。数学物理也差不多,上“两机一泵”,讲一颗子弹能打多远,说扔手榴弹的抛物线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