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地理教学浅谈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身边可感可触可视可闻的所有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也可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探寻地理知识,并且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如非常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
  二、课堂实例演示,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图表图画往往更受欢迎。在课堂上,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的图画放映出来,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置身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对这些图画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比如,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单纯看字面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惑,但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大家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后,通过学生手持玻璃球、乒乓球、排球运动的方式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想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探索地理这一学科无穷无尽的奥秘。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来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亲切感受到地理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八年级上)这一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通过书籍、咨询长辈等多种方式去准备有关的材料。这个准备的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融入生活中的教学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地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游戏或者组织野外考察的方式来了解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在大自然中寻找地理现象的活动,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对地理课也会渐渐充满期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小组,让这几个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某些地理现象,比比哪个小组发現的地理现象最多。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且让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灵活实用的目的。
  总之,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老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其他文献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是集体,在每一个集体里生活的是一个个充满鲜明个性的个体,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科学地进行处理,才能缓和矛盾,平息冲突,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也能体现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  一、 听——顺藤摸瓜、发现问题  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倾听。当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第一要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先平静下来。
期刊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语言学家 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少;而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但目前高中生习得词汇的状况是词汇量偏低,这影响到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学生掌握的积极词汇少,消极词汇多,对部分词汇的掌握还停留在理解阶段,不能在口头交际或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在传统的
期刊
观察力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小学生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真正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观察力,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地睿智、谨严,发现许多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对学生来说,观察就是学习。观察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
期刊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这对于每节语文课都适合。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有些课适合预学,有些课则不适合预学,比如一些关于公式、定理的课,预学这样的课会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的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数
期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管是在乡村学校还是在城镇学校已经非常普及了。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它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所没有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
期刊
《蔡根谭》有言: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人的品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坚固而持久的房屋。诚如斯言,忠孝友悌是众善之纲,修身立命之本。当官有当官的孝道,士民有士民的孝道;富贵有富贵的孝道,贫贱有贫贱的孝心。子女对父母行孝道,乃人之本分,兄弟姐妹互相爱护尊敬,乃人之伦常。正如《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兄弟和
期刊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历代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家道、家教、家风、家业,养亲、事亲、尊亲、悦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孝道传统,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核心的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学校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记忆难、忘得快、易混淆等都会让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英语学科偏科严重的现象。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呢?  一、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现状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仍缺乏必要的词汇积累,所以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新词汇,还需要提醒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旧”词汇,充实词汇量。首先,学生容
期刊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之间知识是相互依赖的,均与自然界的事物有密切的联系。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数学思维和方法融入其中,来辅助学生理解和解答物理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逻辑。本文对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融合能力。  一、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  (1)渗透数学由繁到简的思想。物理学科的部分知识具有一定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理使用阅读策略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有效地落实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 語篇 阅读策略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简单地说,任何以特定文本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都可以称之为语篇。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