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博客,虽说各类网站纷纷热推,但都是在还没有明确及很好赢利模式下试水抢滩,博客经济的曙光谁会首先抓到呢?
作为中国唯一在美国NSDQ上市的财经类专业门户网站,金融界(www.jrj.com)并没有像其他各类网站纷纷抢滩博客市场,他们到目前仍没有投入博客产品的使用。
这在网络界可算是一个另类了,难道他们不识时务,还是认为博客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8月11日,金融界负责内容和广告销售的副总裁王伟,对于为什么没有投入博客产品的使用,向《大视野》表达了以下看法。
“如何在财经专业领域使用博客这一产品是我们的一个考量,之所以不推出博客产品,是因为我们要对博客们的需求要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过程。财经博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博客,因为财经文章的附加值较高,很多真正的高端研究文章都是收费的,我们不认为作者会单纯依赖网志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好的表现方法和博客的市场渠道去打开这个市场。这个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我们会在近期推出自己的博客服务。”
作为曾经在新浪、搜狐都工作过的互联网界资深高管,如今主管金融界内容的王伟对于盲动追赶博客热潮,想必有他理智的考量。
如今的博客,虽说各类网站纷纷热推,但都是在还没有明确及很好赢利模式下试水抢滩,博客经济的曙光谁会首先抓到呢?
在互联网初期,大多数的网站之建立都是奔着美国上市圈钱去的。2000年左右,笔者本人也跳进了互联网泡沫,经历了从初期创建,到发展,到高潮,然后死去的全部过程,也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当时的老板是香港一著名地产商,他从地产转型到互联网,一口气收购了亚洲区国内外几十家网站,然后满怀信心的包装,再然后就是像所有的网站一样,只出不进,没有赢收,最后全部灰飞湮灭。
这样上市的设想,如今又在一些网站复活。虽说互联网的第二春终于来了,但真正能否海外上市,还是未知数。笔者8月3日去一家还算有些知名度的专业财经博客网站拜访,他们的CEO就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去海外上市,而且计划2年内完成。当笔者聊及其创收模式的时候,他也表示并没有明确的赢利路径,还在摸索。
对此,金融界王伟表示:“关于博客2.0我整体上暂时不看好,博客服务必须有明确清晰的盈利模式才可能去谈及上市,现在虽然是泡沫期,但同时也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我相信现有的以博客为主的网站可能会有一些成长起来,但应该说这种机会很小,博客只是互联网众多服务的一个方向,在大家都提供这种服务的前提下,专业的BSP(博客专业服务商)很难生存。比如新浪博客对整个博客类网站的冲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5年年初到年末,中国最著名的IT人方兴东创建的最著名的博客网(www.bokee.com),就经历了一场疾风骤雨的涨落,年初公司从40多人迅速扩张到年中的400多人,到年末又迅速大裁员,恢复到年初的人员状态。据笔者熟悉的博客中国内部人告诉说,这场变故源于资本方的压力,因为博客中国的迅速扩张并没有良好的赢利做支撑。
8月12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网站副总裁这样评价方兴东:“说实话,他曾经有机会,但自己最后方向性的错误导致如今的这个下场。”该总裁所指的方向性错误是指“专业的BSP(博客)服务本来是他的强项,最后改做门户让他迷失了方向。”
笔者对此表示认可。2005年7月,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改版成博客网(www.bokee.com)的时候,方兴东曾号称要做比拼新浪的大门户!看来当时涌进的风投资金让他有些过于自信了。
资深博客人方兴东如此,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博客时代固然势不可挡,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层面,但怎么从中发掘利润回报以保证可持续发展,还值得博客运营商们早出对策。
作为中国唯一在美国NSDQ上市的财经类专业门户网站,金融界(www.jrj.com)并没有像其他各类网站纷纷抢滩博客市场,他们到目前仍没有投入博客产品的使用。
这在网络界可算是一个另类了,难道他们不识时务,还是认为博客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8月11日,金融界负责内容和广告销售的副总裁王伟,对于为什么没有投入博客产品的使用,向《大视野》表达了以下看法。
“如何在财经专业领域使用博客这一产品是我们的一个考量,之所以不推出博客产品,是因为我们要对博客们的需求要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过程。财经博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博客,因为财经文章的附加值较高,很多真正的高端研究文章都是收费的,我们不认为作者会单纯依赖网志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好的表现方法和博客的市场渠道去打开这个市场。这个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我们会在近期推出自己的博客服务。”
作为曾经在新浪、搜狐都工作过的互联网界资深高管,如今主管金融界内容的王伟对于盲动追赶博客热潮,想必有他理智的考量。
如今的博客,虽说各类网站纷纷热推,但都是在还没有明确及很好赢利模式下试水抢滩,博客经济的曙光谁会首先抓到呢?
在互联网初期,大多数的网站之建立都是奔着美国上市圈钱去的。2000年左右,笔者本人也跳进了互联网泡沫,经历了从初期创建,到发展,到高潮,然后死去的全部过程,也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当时的老板是香港一著名地产商,他从地产转型到互联网,一口气收购了亚洲区国内外几十家网站,然后满怀信心的包装,再然后就是像所有的网站一样,只出不进,没有赢收,最后全部灰飞湮灭。
这样上市的设想,如今又在一些网站复活。虽说互联网的第二春终于来了,但真正能否海外上市,还是未知数。笔者8月3日去一家还算有些知名度的专业财经博客网站拜访,他们的CEO就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去海外上市,而且计划2年内完成。当笔者聊及其创收模式的时候,他也表示并没有明确的赢利路径,还在摸索。
对此,金融界王伟表示:“关于博客2.0我整体上暂时不看好,博客服务必须有明确清晰的盈利模式才可能去谈及上市,现在虽然是泡沫期,但同时也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我相信现有的以博客为主的网站可能会有一些成长起来,但应该说这种机会很小,博客只是互联网众多服务的一个方向,在大家都提供这种服务的前提下,专业的BSP(博客专业服务商)很难生存。比如新浪博客对整个博客类网站的冲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05年年初到年末,中国最著名的IT人方兴东创建的最著名的博客网(www.bokee.com),就经历了一场疾风骤雨的涨落,年初公司从40多人迅速扩张到年中的400多人,到年末又迅速大裁员,恢复到年初的人员状态。据笔者熟悉的博客中国内部人告诉说,这场变故源于资本方的压力,因为博客中国的迅速扩张并没有良好的赢利做支撑。
8月12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网站副总裁这样评价方兴东:“说实话,他曾经有机会,但自己最后方向性的错误导致如今的这个下场。”该总裁所指的方向性错误是指“专业的BSP(博客)服务本来是他的强项,最后改做门户让他迷失了方向。”
笔者对此表示认可。2005年7月,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改版成博客网(www.bokee.com)的时候,方兴东曾号称要做比拼新浪的大门户!看来当时涌进的风投资金让他有些过于自信了。
资深博客人方兴东如此,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博客时代固然势不可挡,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层面,但怎么从中发掘利润回报以保证可持续发展,还值得博客运营商们早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