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对于音乐而言十分关键,任何音乐都是具有规律与节奏的节拍。由节奏着眼来进行音乐教学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愈加重视,这是因为音乐能够辅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节奏,以提升其音乐素养。所以,教师应更为关注节奏训练应用到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的各类途径,让学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节奏训练  初中阶段  音乐教学  效果  教学质量
  前言
  旋律、节奏、音符对于音乐作品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而其中,节奏是最为关键的。一般教师在对学生自身的音乐能力进行点评时,均会用到“节奏感”这一标准。在新课程改革得到全方位推行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师在借助于节奏感对学生进行点评的前提下,还应把节奏训练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给学生构建更为良好且适宜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感悟到音乐节奏本身的魅力,进而提升音乐教学最终的效果与质量。
  一、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参与性
  音乐教材相对来说较为单调,所选乐曲大多都不是流行的乐曲。而借助于节奏训练,可以让简单的肢体动作、说话等辅助学生感悟并学习节奏,从而更为迅速地掌握音乐本身的韵律,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加入课堂中,并提升自信心。
  2.趣味性
  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类例如音响等的乐器,让学生自身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同时,还可以借助于风格不相同的音乐给予学生启迪,加深其对音乐的认识。不稳定性节奏与多元化乐器让节奏训练更具趣味性,处于这一前提下,学生会主动跟着教师进入音乐中。
  3.便利性
  教师无须专门准备各类打击乐器,利用身边的物体就能够打击出节奏。这就凸显出了节奏训练所具有的便利性,任一物体都可以被当作教学工具,比如木桶、黑板擦、尺子、杯子、粉笔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自己身边的物体打击出节奏,并表演出来。
  4.综合性
  音乐节奏可以让各类舞蹈动作总体的速度、幅度等出现许多改变,在对舞蹈者进行节奏训练后,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协调性,让舞蹈动作融合至音乐中,提升表现力、活力,使得舞蹈更为动人、更具魅力。另外,节奏训练联合打击乐器能够凭借更多的模式出现在音乐教学中,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求知欲望,还可以让其发挥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进而促进节奏与其余学科的融合,在掌握到更多节奏的前提下,也提升了学习其余艺术模式的能力。
  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歌曲开展节奏训练
  对歌曲本身的背景进行理解,能够更为全方位地掌握音乐中的感情与节奏。学生在掌握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就可以对歌曲的各类节奏具有更多的认知。比如《龙的传人》,其表述出了十分浓重的爱国情怀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骄傲感等,学生在掌握了这类感情后,就会在训练期间,找到更为铿锵且有力的节奏感,对歌曲进行更为良好的表达。再如,《欢乐颂》体现出了全世界人民都应团结互助、奋发向上,追求和平自由,它不但能够激励人心,同时还具有更为强烈与突出的节奏感,这些都能够辅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并使用歌曲中的节奏。
  2.结合自然声音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对于艺术而言,是一种十分关键的表现方法,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都有音乐。教师在辅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可以依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增强音乐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对音乐具有更多的求知欲望,进而提升音乐最终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比如,对于“鸟啾和蝉鸣”,教师可以对大自然中“鸟鸣啾啾”的声音、“蝉鸣吱呀”的声音等进行模仿,活跃学习气氛,进而让学生更为喜欢音乐。另外,在对音乐配乐进行演奏时,也可使用平时生活中的各类声音,比如水“滴答滴答”落下的声音、机器“嗡嗡”运转的声音、筷子“叮叮”敲动碗沿的声音、拍手“啪啪”的声音、敲锣“哐哐”的声音、树枝“咔嚓”折断的声音、雷声“轰隆”炸响的声音、风声“呼呼”吹动的声音等。在《幸福拍手歌》中,就有许多声音:“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拍手‘啪啪’的声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跺脚‘咚咚’的声音)……”
  3.结合实践活动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无法脱离实践性活动,在进行各类实践性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相应的乐器作为辅助,给予音乐更多的活力。同时,在对乐器进行演奏时,应与音乐本身的节奏相符,让学生就乐器演奏进行训练,促进其对于音乐节奏总体地掌握。比如,学生可以借助于竖笛演奏《茉莉花》《摇篮曲》《念故乡》《欢乐颂》《我和你》等,以更为良好地掌握竖笛演奏技巧。同时,学生借助于乐器进行演奏,能够提升对音乐的求知欲望,更为主动地加入各项教学活动中,这可以提升音乐总体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4.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节奏训练
  在通常的情况下,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可以借助于“四步训练法”,主要包括“读”“击”“唱”“合”,依据依序而行、从浅至深的原則来进行总体性的训练。“读”即为阅读节奏谱,这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拍子有关的变化图对节奏进行训练,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节拍本身的规律性与强弱性,提升其协调性、节奏感。“唱”即为歌唱出节奏,尤其是应多关注多声部方面的演唱。“合”即为把之前几步加以融合,把单个步骤加以融合,对节奏进行总体性训练。比如,对于《那不勒斯曲》,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一歌曲的前奏进行朗读,同时,打起拍子进行伴奏。接着,对这一歌曲进行试唱。最后,把“读”“击”“唱”等各个部分加以融合,对节奏开展总体性的训练。
  5.培养学生创新创作思维
  在对音乐伴奏的节奏进行创编期间,借助于节奏训练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可以激起更多的活力,并激起其节奏感,进而创编出自己的节奏感。如此,就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感悟音乐的各项能力,提升其创造能力,进而更为良好地创作音乐。
  在平时演奏教学期间,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节奏,知晓节奏有、无的关键性。接着,感悟歌曲中的各类节奏、舞曲中的各类节奏,以掌握不相同节奏种类的不相同风格特征。最后,对节奏进行创编,发挥出自己的主观性,创编出具有自己风格特征的各类节奏,并把其表现出来。比如,《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就是没有伴奏而具有三声部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对于非洲类音乐而言,其具有十分独特的节奏风格,即“跨节奏”。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一歌曲来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出有关的节奏,再把这类节奏写下来并加以融合,最后,打击出乐曲。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仅是辅助者,而学生是主导者,教师给学生构建出了一个更具创造性的空间,使其能够在自主创作期间,感悟到音乐的趣味性,进而构建更为良好的学习气氛。
  结语
  综上,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更为科学且高效地使用节奏训练,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总体考虑到学生兴趣喜好和社会流行趋势等更多方面的因素,持续创新各类节奏训练活动,并把节奏训练融入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借助于更为简单且明了的节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求知欲望,辅助学生树立起节奏意识。同时,借助于制作打击乐器等各类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节奏来源于平时的生活,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保障音乐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飞,苗雨.初级中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区三所初中为例[J].北方音乐,2019,(15):105-107.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其他文献
土房子曾经是我们最熟悉的建筑类型,泥土也曾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筑"字的本意即是夯土之杵,土房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夯土的重新兴起,是一种传统与时尚、人文与科
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上,由于俄罗斯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致使议定书仍不能生效.俄罗斯拒绝批准议定书的主要原因是本国的"经济效益"重于温室效应.虽然
【正】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科学素养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教育之所以有必要,不仅仅是因为它能让人获得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更是因为科学能促进人本身的进步,提
依据湟中县的种植业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马铃薯生产,在种植中做到适销对路,克服栽培及销售等各方面影响因素,逐步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商品化,使其成为全县特色产业、支柱产
复杂网络是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方向,在信息科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乃至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贡献和持续影响。十几年来,复杂网络的研究成果一直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生产效益目标、加强资产安全管理、控制经营风险等而采取的一种机制和制度,能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安全、完整,为经营决策
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学生需要掌握诸多知识,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14年抗战的历史史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此,本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做了尝试,从课前引导
随着世界范围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利用X射线进行人体安全检查已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掌握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对受检人员的辐射影响,笔者对某采矿企业应用的此类设备
国企改革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都必然要求对经营者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本文认为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当采取严格责任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设计出国企经营者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