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材施教”论教师的素质储备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
  “因材施教”的观点在教育界可谓常提常新,它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教育者“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孔子是最早主张“因材施教”的人,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对于教师而言,大家都认同这种教育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存在着差异。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能否落实“因材施教”的关键。
  教师要想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拥有博大的胸怀
  
  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把握施教的切入点。
  不同时代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性。多数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可谓驾轻就熟,这一点应该肯定,但是同时也存在局限。老教师爱用“以往”和“现在”作比较,多数观点是以前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朴实、听话、好管理;现在的学生浮躁、狂傲、难管教,因而对当今的教育现状产生种种抱怨的情绪。其实如果一个教师有着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就不会有此观点。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的胸怀放得更宽更广,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判断力去细心观察学生和热爱学生,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和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拥有足够的智慧
  
  教师的智慧是吸引学生的“磁铁”。智慧从哪里来,是从知识中来的。孔子之所以让众千弟子折服,甚至最难缠的子路到最后也不得不对老师膜拜,并不是因为他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因为所拥有的知识,他可以让学生从他那里得到他们迫切想知道的东西。这是教师所必备的。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征服学生的武器,是“因材施教”这个环节最重要的砝码。作为教师,要做到学生关注什么,就必须重视什么,这不是你原有的知识储备里的,而是你必须不断摄取并且领先摄取的。
  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拥有足够的智慧,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是蓄满为师的“底气”
  
  受教者是学生,他们是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教师如何做到让学生佩服,是能否施教的基础。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为师的“底气”,它包括“正气”、“才气”、“书卷气”。
   “才气”是教人成才的重要法宝。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重要!你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以及信仰度,从而决定了你能否施教的关键。
  养成读书的习惯,打造一身“书卷气”,为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榜样,这样你在施教时才能有游刃发挥的资本。朱永新先生指出:“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作为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教师必须持久地学习,并且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和感悟积淀,才能学得真知,悟得真理,进而厚积薄发,才能成为博学多才、富有书卷气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而这种具有“书卷气”的教师是多数学生从内心里佩服一生并且对他们影响一生的教师。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必须牢记,世界上没有不可造之“材”,只有不合格之“匠”。教育者必须充分储备最完全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个性突出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论语·先进》、《论语·雍也》、《论语·子路》;
  2.《论语集注》,朱熹著;
  3.《教育诗》,马卡连柯著;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文献引用是学术语篇的常用修辞手段和突出特征,是体现学术规范与写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水平的高低,对确保学术成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学术写作能力,学术写作中的引用特征更是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前人研究发现,先前研究大多关注引用功能和引用能力的单一研究,缺乏对引文动机和引用影响因素的深入调查;多数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导致研究方法和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要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让我们的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个性,充满真情的好作文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品味;感悟;书写    翻开苏教版国标本的新教材,大部分的作文训练题目都是紧扣学生的生活而编排。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是因为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对于学生而言,丰富而迷人,具体而生动。然
【摘要】美狄亚与刘兰芝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家庭婚变模式中的不幸女性,她们都被不幸的婚姻所累,但二者对不幸婚姻所采取的行动却是不同的。本论文通过对二人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来审视东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异同。  【关键词】美狄亚;刘兰芝;爱情悲剧;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西蒙波伏娃曾说:“即使选择了独立,对大多数女人最有吸引力的也仍然是爱情这条路。”当爱情离去时,随着生命意义的丧失,女性不可避免地会沦为绝
【摘要】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要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去。数学教学是小学学科教学的重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是必要的而且可行的,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了解学生,积极维护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爱上数学课,学习心
政府工程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达60%以上,考虑政府工程采购过程中评标的重要性及评价过程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构建基于灰色理论的政府工程采购灰靶评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