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到新疆,不知山河之壮美,不来伊宁县,怎知塞外又江南。
伊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东临尼勒克,南隔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巩留县隔河相望,西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霍城县,北靠库色木契克河与博乐市、精河县两县交界,县城距离西北最大的路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国道218线、省道314线从县境穿过,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精伊霍铁路贯穿全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中的桥头堡地位和物流大通道的作用更加突出。丝路重地风光俊美
中共伊宁县委书记李宁平在记者的眼中是一位年轻富有活力的领导干部。他告诉记者:伊宁县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境内北部丘陵前缘一带已有人类生息。春秋、战国、秦时,伊宁县境内属塞地。西域民俗风情浓厚的伊宁县古称“宁远”。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伊宁县纳入祖国版图,建治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设治最久、屯垦最早、人口最多的县。
采访中,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伊宁县全境总面积6153平方公里,辖16个乡、2个镇、两个地方国营农场,总人口40.1万人,由维、汉、哈、回等28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65%。处于伊犁河谷腹地的伊宁县水源充沛、四季分明。全县共有百万亩耕地、420万亩天然草场、近20条河流,宜农宜林宜牧,物产丰富,是新疆重要的粮食、肉食、禽蛋、甜菜、亚麻、果品等生产基地。
伊宁县文物胜迹有弓月城遗址,位于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东北部,是古代中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有大小二城,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苏丹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宁县东北部麻扎村内,麻扎墓区占地约百亩。歪思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代孙。1428年去世葬于阿布热勒山麓博尔博松河滨。歪思麻扎为土木砖结构,三层方形,项为六角形塔楼,上竖新月,颇为壮观。伊宁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阿克塔什瀑布”,汇聚着源出科古尔琴山涧涓涓溪流,从洁白如玉的山体跌落,主瀑幕宽4米,高6米,总高26米,颇为壮观,境内惟一的“阿克乌增森林公园”,植被丰茂,风光俊美,辖区内还有国内罕见的大片第三纪冰川残遗树种小叶白蜡林,以及面积近2万亩的珍贵药材阿魏,是伊宁县生物多样性极为明显的最好体现。
近年来,伊宁县坚持“主动融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理念,围绕草原观光、特色民俗、园林休闲、农家田园等特色,着力打造以托乎拉苏草原为龙头,以弓月城民俗、青冈林园林、农家乐田园、庆华会所园林等为重点的旅游线路,目前,投入565万元建设的托乎拉苏草原景区已具备了良好的接待能力,总投资3亿元的新疆庆华五星级会所大部分工程已完成,以回民风情、维吾尔风情为主的农家乐旅游点已经达到了120个。
西部开发 如虎添翼
记者在伊宁县实地采访得知,伊宁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裕,现已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金、银、铁、铜、铝、锌、石英砂、石灰石、花岗岩等20余种。其中煤的探明储量为50亿吨,石英砂矿床储量7.5亿吨,石灰石地质储量6531亿吨,建材花岗岩1880亿立方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有人民、团结、托海、温泉四大水电站,周边有吉林台、恰甫其海两座装机总容量7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有全疆惟一的220KVA二回路直供电变电所及两个110KVA变电所。
据悉,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伊宁县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县域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人均GDP年均增长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40元,永煤、国投、新汶、庆华等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入驻参与优势资源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总值达38亿元,增速达1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6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增长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亿元,增长1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73元,达到5448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
工业方面,伊宁县立足丰富的矿产、电力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抓园区建设、抓招商引资、抓软环境建设,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快速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编制完成了远期49.2平方公里的园区总规和产业区详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搭建了“一园三区”工业发展平台。伊东工业园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铺设柏油道路20余公里,完成24公里供排水管网建设,实施了场地平整、供电、绿化等一系列工程,逐步实现了“六通一平两化”,入驻企业达到17家。2009年9月,伊东工业园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农业方面,伊宁县围绕打造农民8000~10000元的收入框架,以革命性的措施强势推进了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高效种植业、劳务经济、庭院经济、产业化经营等增收措施,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坚持奶牛业、育肥业、养禽业、养猪业四业并举,伊宁县正在成长为全州乃至全疆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方面,伊宁县坚持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围绕精伊霍铁路站址,全县规划了8条铁路专用线,6条铁路专用线已完成核准,其中天通伊、伊力特、中储粮、粮油物流配送中心4条专用线已开工建设,年运力200万吨的大物流框架已经形成。伊宁县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推进商贸、餐饮、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大力加强城乡市场开发建设,建设了60家农家连锁经营超市和25个农贸市场、果蔬批发市场,成立了温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县域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
关注民生 和谐发展
十年来,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劲风,伊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稳定两大主题,围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镇促县、旅游活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方针,强调突出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县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伊宁县各级党委、政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宁平向记者强调:多年来,伊宁县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办实事、得民心”工程,坚持每年为群众承诺办好十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群众用水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贷款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伊宁县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了县体育中心、县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室建设,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连续承办了四次“南岗杯”国际男子篮球邀请赛,已形成了以“百日文化广场”、草原文化活动、阿肯弹唱、麦西来甫、农牧民运动会等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伊宁县依靠科技进步,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更加协调,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科技工作扎实推进,伊宁县被自治区授予2007年2008年度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伊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东临尼勒克,南隔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巩留县隔河相望,西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霍城县,北靠库色木契克河与博乐市、精河县两县交界,县城距离西北最大的路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国道218线、省道314线从县境穿过,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精伊霍铁路贯穿全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中的桥头堡地位和物流大通道的作用更加突出。丝路重地风光俊美
中共伊宁县委书记李宁平在记者的眼中是一位年轻富有活力的领导干部。他告诉记者:伊宁县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境内北部丘陵前缘一带已有人类生息。春秋、战国、秦时,伊宁县境内属塞地。西域民俗风情浓厚的伊宁县古称“宁远”。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伊宁县纳入祖国版图,建治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设治最久、屯垦最早、人口最多的县。
采访中,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伊宁县全境总面积6153平方公里,辖16个乡、2个镇、两个地方国营农场,总人口40.1万人,由维、汉、哈、回等28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65%。处于伊犁河谷腹地的伊宁县水源充沛、四季分明。全县共有百万亩耕地、420万亩天然草场、近20条河流,宜农宜林宜牧,物产丰富,是新疆重要的粮食、肉食、禽蛋、甜菜、亚麻、果品等生产基地。
伊宁县文物胜迹有弓月城遗址,位于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东北部,是古代中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有大小二城,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苏丹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宁县东北部麻扎村内,麻扎墓区占地约百亩。歪思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代孙。1428年去世葬于阿布热勒山麓博尔博松河滨。歪思麻扎为土木砖结构,三层方形,项为六角形塔楼,上竖新月,颇为壮观。伊宁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阿克塔什瀑布”,汇聚着源出科古尔琴山涧涓涓溪流,从洁白如玉的山体跌落,主瀑幕宽4米,高6米,总高26米,颇为壮观,境内惟一的“阿克乌增森林公园”,植被丰茂,风光俊美,辖区内还有国内罕见的大片第三纪冰川残遗树种小叶白蜡林,以及面积近2万亩的珍贵药材阿魏,是伊宁县生物多样性极为明显的最好体现。
近年来,伊宁县坚持“主动融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理念,围绕草原观光、特色民俗、园林休闲、农家田园等特色,着力打造以托乎拉苏草原为龙头,以弓月城民俗、青冈林园林、农家乐田园、庆华会所园林等为重点的旅游线路,目前,投入565万元建设的托乎拉苏草原景区已具备了良好的接待能力,总投资3亿元的新疆庆华五星级会所大部分工程已完成,以回民风情、维吾尔风情为主的农家乐旅游点已经达到了120个。
西部开发 如虎添翼
记者在伊宁县实地采访得知,伊宁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裕,现已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金、银、铁、铜、铝、锌、石英砂、石灰石、花岗岩等20余种。其中煤的探明储量为50亿吨,石英砂矿床储量7.5亿吨,石灰石地质储量6531亿吨,建材花岗岩1880亿立方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有人民、团结、托海、温泉四大水电站,周边有吉林台、恰甫其海两座装机总容量7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有全疆惟一的220KVA二回路直供电变电所及两个110KVA变电所。
据悉,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伊宁县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县域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人均GDP年均增长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40元,永煤、国投、新汶、庆华等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入驻参与优势资源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总值达38亿元,增速达1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6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增长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亿元,增长1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73元,达到5448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
工业方面,伊宁县立足丰富的矿产、电力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抓园区建设、抓招商引资、抓软环境建设,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快速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编制完成了远期49.2平方公里的园区总规和产业区详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搭建了“一园三区”工业发展平台。伊东工业园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铺设柏油道路20余公里,完成24公里供排水管网建设,实施了场地平整、供电、绿化等一系列工程,逐步实现了“六通一平两化”,入驻企业达到17家。2009年9月,伊东工业园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农业方面,伊宁县围绕打造农民8000~10000元的收入框架,以革命性的措施强势推进了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高效种植业、劳务经济、庭院经济、产业化经营等增收措施,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坚持奶牛业、育肥业、养禽业、养猪业四业并举,伊宁县正在成长为全州乃至全疆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方面,伊宁县坚持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围绕精伊霍铁路站址,全县规划了8条铁路专用线,6条铁路专用线已完成核准,其中天通伊、伊力特、中储粮、粮油物流配送中心4条专用线已开工建设,年运力200万吨的大物流框架已经形成。伊宁县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推进商贸、餐饮、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大力加强城乡市场开发建设,建设了60家农家连锁经营超市和25个农贸市场、果蔬批发市场,成立了温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县域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
关注民生 和谐发展
十年来,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劲风,伊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稳定两大主题,围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镇促县、旅游活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方针,强调突出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县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伊宁县各级党委、政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宁平向记者强调:多年来,伊宁县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办实事、得民心”工程,坚持每年为群众承诺办好十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群众用水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贷款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伊宁县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了县体育中心、县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室建设,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连续承办了四次“南岗杯”国际男子篮球邀请赛,已形成了以“百日文化广场”、草原文化活动、阿肯弹唱、麦西来甫、农牧民运动会等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伊宁县依靠科技进步,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更加协调,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科技工作扎实推进,伊宁县被自治区授予2007年2008年度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