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探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为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2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各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性别与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x2 =0.000,P>0.05).(2)淋巴结的转移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01,P<0.05).(3)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52,P>0.05),但有直肠癌距肛门越近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的趋势,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5~5.5 cm组和≥5.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2.5 c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7,P<0.05).(4)肿瘤侵犯肠管周径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x2=2.323,P<0.05).(5)淋巴结的转移率与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转移率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x2=2.277,P<0.05).(6)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的转移率显著升高(x2=4.322,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侵犯肠管周径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OR(95% CI)分别为5.562(0.105~0.444)、2.178(0.144 ~0.971)、1.563(0.038 ~8.613)(P均<0.01).结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侵犯肠管的周径、浸润的深度以及分化的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的浓度,探讨25(OH)D3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 (OH) D3浓度,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 D3浓度较低,但2型糖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因素,指导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防止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85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5为对照.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结果 多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开始认识世界的地方。在幼儿教育中,结合幼儿的年龄、思维认知以及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游戏化教学能顺应幼儿的天性,有利于幼儿教育的改革,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教学;运用;  引言  注重实现游戏教学,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中取得了
目的 观察内窥镜下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应用可动性内窥镜下腰椎管有限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4例,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按Nakai标准将患者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按优、良、可、差进行分级.结果 术前与术后出院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早、最主要的表现,也是限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促进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是脑卒中康复的中心任务.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手段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脑功能重塑等理论发展而来的治疗体系.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部分神经元在适宜的情况下可再生,康复治疗的目的就是结合适宜的治疗时间,适当的治疗强度,综合的治疗手段实现患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官腔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行宫腔镜检查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丙泊酚人工静脉注射组(A组)30例、丙泊酚靶控输注组(B组)30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组(C组)30例。观察各组给药前、给药后1、2、5rain及苏醒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心率(
期刊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7例76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过程、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依据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评测.结果 77例高龄患者手术之后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一期愈合,主要并发症包括骨质疏松10例,异位骨化1
目的 比较腹腔镜探查以及剖腹探查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合性腹外伤患者的效果,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5例闭合性腹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腹腔镜探查术(腹腔镜探查组),22例行普通剖腹探查术(剖腹探查组).对比手术、术后疼痛持续、术后排气、术后进食、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腹腔镜探查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目的 总结左心室较小的法洛四联症患儿一期矫治手术经验.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一期手术矫治左心室较小的法洛四联症患儿38例,男18例,女20例;手术年龄5~18月,平均年龄(9.37±2.45)个月,体质量6.6~10.4 kg,平均体质量(8.33±1.72) kg.所有患儿口唇发绀,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通过扩大室间隔缺损来根治左心室较小的法洛四联症.结果 全组病例均存活,随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结合外固定架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合并失血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13例,立即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行CTA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及其他抢救措施.结果 成功抢救12例,死亡l例,12例患者随访8~50个月,骨盆功能按Majeed评价标准进行判定,优7例,良3例,可、差均1例,优良率为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