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路”背景下的中国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分析与建议

来源 :一带一路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巴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本文从中巴经贸历史回顾、双边投资、经贸合作区建设、承包劳务等多方面对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巴经贸合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并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产品互通、产业联通、区域融通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经贸合作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经贸合作一直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的重点。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重要环节,中巴经济走廊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了“1+4”的经济合作布局。
  目前,走廊龙头项目瓜达尔港区已建成一个拥有三个2万吨级泊位的多用途码头,随着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瓜达尔港自贸区陆续迎来包括银行、保险、物流、粮油加工、渔业加工、家电组装等30多家中、巴企业入驻,直接投资额约4.74亿美元。2017年7月,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能源项目旁遮普省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已全部投产,投产第一年共计发电90.4亿千瓦时,满足了巴基斯坦10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同时还为巴基斯坦培养了近百名工程师,为当地创造2000多个就业机会。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已于2018年正式通车,全长392公里,它将与喀喇昆仑高速公路共同组成中巴经济走廊北段主干线。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已于2019年12月举行建成和试车仪式。投入商业运营后,巴基斯坦将正式进入地铁时代。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巴合作的项目也在不断更新,中巴经济走廊已进入充实、拓展的新阶段。
  二、中巴经贸交流分析
  (一)历史回顾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就建立起贸易关系,1952年易货贸易协定规定的易货贸易额为巴方向中国出口9720万卢比的棉花;1969年中巴两国签订边境贸易协定,开始边境贸易:1978年喀喇昆仑公路通车后,中国新疆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之间的边境贸易大幅增加,年边境贸易额从1970年的24万卢比增加到1983年的390万卢比,1988年更是增加到4000万卢比;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巴商品贸易值虽有增长,但增长不太大,且有起伏;2006年双方为进一步推进经贸往来,签署了《中巴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和《中巴自由贸易区协定》;2009年进一步签订了《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2011年12月签署《中巴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的补充协议》;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经贸合作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中巴贸易有一定互补性,合作空间和潜力较大。近年来双边贸易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商品日趋多样化,机电产品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中国自巴基斯坦进口的商品种类变化不大,仍停留在传统商品上。中国对巴基斯坦主要出口商品为电机电气、锅炉、机械设备、钢铁及其制品、化学纤维、有机化学品、塑料制品等。巴基斯坦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棉纱、谷物、矿砂、纺织产品及初级制品等,其中,棉纱、谷物和矿砂等产品长期占据对华出口前三位,占比分别约为60%、10%和6%。2017年之后,中巴两国在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建立了更为广泛的合作,中国在对巴基斯坦出口商品上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出口增幅同之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回落。2019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79.7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为161.67亿美元,同比下降4.5%,中国进口额为侣.06亿美元,同比下降16.9%,貿易顺差为143.61亿美元。随着中巴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中巴之间的进出口产品种类将进一步丰富,产品数量将进一步优化。
  (二)双边投资
  2007年以前,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总额仅为1.08亿美元。2007年在两国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的推动下,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呈现出大幅度提升。2007年,中国移动以4.6亿美元收购巴基斯坦Paktel移动通信公司88.88%的股份,而后又全资收购并斥资数亿美元改扩建网络设施;2008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基斯坦财政部联合投资2亿美元,成立了中巴联合投资公司;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投资5000万美元在巴基斯坦设立卡拉奇和伊斯兰堡两个分支机构;同年,东方集团控股的中国香港上市公司联合能源集团成功收购BP巴基斯坦公司全部资产,该公司在巴实际投资总额已超10亿美元;2014年,中国移动赢得巴基斯坦3G牌照和4G牌照。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8年末,中国对巴基斯坦直接投资存量42.47亿美元。
  (三)经贸合作区建设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巴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能有效带动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经贸往来。2006年11月26日,中国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设立了海尔一鲁巴经济区,该经济区是中国商务部批准设立的首批“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巴政府批准建设的“巴基斯坦中国经济特区”,是中巴合作五年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经济区将小家电及发电设备、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化工及包装印刷业等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目前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正处在开发建设阶段。中方为支持海尔一鲁巴经济区的发展,在投资手续便利化、中长期低息贷款、境外投资贷款贴息补助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巴方也为海尔一鲁巴经济区给予了诸如允许100%外资控股、允许全部资本自由汇出、经济区内设立独立海关等优惠政策。目前海尔一鲁巴经济区已有福建亚通科技、山西太谷建设、青岛纺联集团等10佘家公司入驻。
  (四)承包劳务
  巴基斯坦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重点市场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巴基斯坦,积极参与巴通讯、油气勘探、电力、水利、交通、机场、港口、房建、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项目实施,且成绩不俗。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8年中国企业在巴新签承包工程合同236份,新签合同额43.2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约12.71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约1.6万人,年末在巴基斯坦劳务人员2.37万人。新签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包巴基斯坦塔尔煤田2区块二期TEL 1×330MW坑口燃煤电站;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包7200吨/天水泥熟料生产线及8.25MW废热回收系统项目;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华能山东如意巴基斯坦萨希瓦尔2×660MW燃煤电站项目等。   三、中巴经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中国加入WTO、中巴自贸区建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因素影响,中巴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但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与加深,中巴经贸发展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中巴两国贸易规模小且产品结构单一
  中国对巴基斯坦出口产品种类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机械产品、纺织皮革、矿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和陶瓷首饰等产品,但出口规模都比较小。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皮革类商品上,多为低附加值纺织品,出口规模小且结构较为单一。在巴基斯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棉花一直占据出口额第一的位置,且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15年达到1.5亿美元,超过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在中国市场,巴基斯坦出口商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印度、孟加拉国和埃及等国的商品,巴基斯坦商品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中巴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速差距扩大
  受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国内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中巴贸易顺差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中巴自贸协定签署之后,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巴基斯坦,这也使得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05年,中巴贸易顺差只有25亿美元,而到了2018年,其增加至147.4亿美元,这反映出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速上的差距。
  (三)中巴两国产业关联度较低
  两国工业半成品之间的贸易往来,能够进一步帮助两国间相关产业的互动,工业半成品往来越多,两国间产业关联度越高,反之若两国之间贸易往来多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两国间的产业关联度。中巴两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的商品包括皮革制品、食品饮料及烟酒、纺织及原材料制品等,均为工业制成品。而矿产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等原材料及工业半成品等贸易往来不够活跃,其中塑料橡胶及其制品还有趋于贸易冷淡的风险。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量很大的机电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产品是单向贸易,这意味着两国产业关联度还需提升。
  (四)口岸在两国边境贸易中的作用还有限
  中巴两国开展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边境贸易和海运贸易,其中边境贸易都是通过中国新疆的红其拉甫口岸进行,这是中巴两国进行边境通商的唯一口岸,因此新疆在与巴基斯坦开展边境贸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红其拉甫口岸的活力远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新疆本地产品通过其出口到巴基斯坦的贸易额占中巴贸易额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一)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机遇,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在中巴合作方面,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了中巴在技术、资源和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并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几次追加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资金投入,旨在提高巴基斯坦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一带一路”倡议除了会带来一系列大型项目落地之外,还会带来中巴两国人民的民心相通,巴基斯坦人民对“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期待,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与中国各方面的沟通来往,进而增进两国的友好关系,这对两国之间商品的往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扩大对巴投资,加强中巴技术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在对巴基斯坦运输、能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上有了显著增强,要想进一步促进中巴贸易,中国应加大对巴基斯坦出口产业的投资。例如,巴基斯坦主要出口棉花和低附加值的纺织品,那么中国就加强对其农业生产器材,纺织机器和纺织工厂的投资,推动巴基斯坦纺织向技术型加工转变,而不是过去落后的人力生产模式。另外,对巴基斯坦不发达的产业,中国可以在巴基斯坦建厂,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技术投入,通过支持巴基斯坦产业发展来增加其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未来,中巴的合作應该放在高新技术上,巴基斯坦应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平台,积极参与中国高科技的生产研发,将技术带到本国优势产业纺织业和劣势产业工业和制造业上,真正做到技术承接。加大对驻巴企业的鼓励力度,让企业将中国技术带出去,将效益带回来,让中巴两国在经济和贸易上达到双赢。
  (三)对中巴贸易中存在互补性或竞争性的商品采取不同对策
  存在互补性的商品产业间贸易程度大,加大出口有利于促进中巴之间贸易的关联程度。对于存在互补性的商品,中巴两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其出口。例如中国对巴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电器机械类产品,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动植物产品和纺织品等产品,这些产品加大了中巴两国间产业贸易程度,是属于互补性很强的商品。对于中国而言,在技术型产品上应加强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一方面满足巴基斯坦对技术型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中国产品在世界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应提高其农产品、植物产品和纺织品的质量,扩大其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巴基斯坦也应利用中巴友好的战略关系,加强对话,利用广交会、进博会等重要平台将自己的优势产业推销出去,增加中国人民对其产品的了解,从而扩大出口。此外,巴基斯坦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将资金用于扩大上述产业产品的生产上来,也有利于推动本国优势农业和纺织业进入中国,为其带来巨大的利益。
  (四)建立中巴交通运输立体网络,提高中巴贸易商品流通效率
  中巴贸易是否能够实现质的飞跃,最根本取决于中巴交通运输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通畅。中巴贸易的很多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贸易运输不通畅,因此要加速建立畅通中巴的立体交通网。首先,公路运输方面,中巴间主要贸易通道——喀喇昆仑公路,现阶段公路运输量已达到最大值,下一步应改善运输条件,提高运输规模。其次,航空运输方面,提高从喀什至伊斯兰堡的航线数量,保障两地之间人流、物流的通畅。最后,铁路运输方面,要加强新疆到瓜达尔港的铁路运输质量,增加线路,在巴基斯坦国内增开支线,促进与巴基斯坦更多地区的贸易往来。中国要同时加强对中巴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的建设,加大投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中巴交通网络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路线能够更好地发挥南亚丝绸之路连接线的作用,为丝绸之路南线各国家贸易往来拓展渠道,将“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作用发挥至最大。
  (五)培育新疆面向巴基斯坦的产业集群和出口加工基地
  在中巴贸易往来中,在中国一方来看,新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中巴连接的门户,肩负着中巴贸易枢纽的功能。在巴基斯坦一方来看,瓜达尔港的作用也同样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扩大中巴贸易往来,应更充分发挥好这两地的优势资源,将目光瞄准更大的国际市场,其必将为中巴贸易增添新的活力。
  责编:向雯
其他文献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面对疫情大考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全球抗疫的中国主张。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到底是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是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是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各国亟需就这些现实问题作出回答。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要共同构建
期刊
BRI video conference opens avenue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期刊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挑战,国际社会需团结一致、相互支持,这是多边主义的核心,也将推动把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进行研发并提供给每个人。我们呼吁国际社会行动起来,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中国与非洲的团结正是这一努力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我们鼓励中国和非洲继续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卫生安全。只有通过协调和多边行动、
期刊
稳住中国外贸基本盘,也就稳住了世界经济的阵脚。  从春到夏,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未远离,世界经济的节奏尚未恢复。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穩外贸”如何“稳”?该怎样“发力”?成为当下关注的“重头戏”。  稳外贸,要精准施策。从中央到地方,从减税降费到简化手续,从信用保险到贸易融资,一系列政策“礼包”相继投放,“组合拳”效应正在显现。  保市场,要双管齐下。奔跑在丝绸之路上的
期刊
作者简介: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现居上海。著有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时代的低语》,随笔集《普鲁斯特的凝视》,文论集《角度与风景》。曾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右图)    哈金,原名金雪飞,继林语堂之后在美国广有影响的华语作家,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1956年生于辽宁,14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中苏边界。1985年移居美国,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沉默之间》。30多岁时开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7日晚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面对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中非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双方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
期刊
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講话金句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国有企业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及国民经济主战场,凸显出国有企业在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及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微观基础所依,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所在。  国有企业为抗疫提供了高质量的“后勤保障”。比如,中糧集团发往湖北的米、面、油一度超过800吨/天。中储粮集团湖北粮食库存可确保6000万人半年以上的需求。中国移动等电
期刊
China sticks to openness,win-win cooperation in seeking development
期刊
Xi chairs China-Africa summit, calls for solidarity to defeat COVID-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