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铅铋合金横掠管束对流换热数值计算

来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流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具有结构紧凑和换热系数高等优点,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态金属反应堆的紧凑性和经济性.此时蒸发器壳侧为液态金属横掠管束流动,而在可查阅文献中专门针对液态金属横掠顺排管束的换热关系式却很有限.本文采用SST k-ω模型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数值研究了液态铅铋合金横掠顺排管束的流动和换热特征.首先采用前人的实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努塞尔数实验值偏差小于8%.研究了普朗特数、雷诺数以及管束结构对液态金属横掠顺排管束换热特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工况下分子热扩散系数和湍流热扩散系数对于换热的贡献以及传热管周向局部换热特征.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拟合出了液态铅铋合金横掠顺排管束的努塞尔数公式.
其他文献
以松木屑、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四种生物质热解制备的生物炭为对象,分别采用自然老化、高温老化、冻融老化对四种生物炭进行5个月老化培养.结合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分析(SEM)、N2吸附/脱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pH测定等表征分析,研究了老化方式对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过程能够显著提高生物炭的BET比表面积,改善生物炭的微观孔隙结构,降低C元素含量,增加O元素含量,提高H/C、O/C和(O+N)/C以及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并降低生物炭的pH值,老化方
The complexity of threshold phenomena is exemplified on a prominent and long-known case-the struc-ture in the ∧p cross section (invariant mass spectrum) at the opening of the ΣN channel.The mass splitting between the Σ baryons together with the angular mo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of JPC =1-,(0,1,2)-+ charmonium-like hybrids are investigated under lattice QCD in the quenched approximation.We define the Bethe-Salpeter wave function (Φn(r)) in the Coulomb gauge as the matrix element of a spatially extended hyb
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需满足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要求,电机的发热与散热问题直接影响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以一台卷绕式非晶合金定子齿无磁轭模块化轴向磁通轮毂电机为分析样机,基于电机电磁损耗理论,建立电机的三维电磁场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电机的电磁损耗.分析定子齿热传导方式,计算各部件等效导热与散热系数,建立电机的三维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得出电机温升的幅值与分布.加工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通过热电偶和红外热像仪测试电机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与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所提出样机的热特性满足电
基于辛烷值正向预测原理,本文发展了一种多项式混沌展开-全局敏感性分析(PCE-GSA)融合的高效燃烧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初始温度、压力及汽油典型成分对辛烷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PCE替代正向预测方案,可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将建模需求的样本数量降低1~2个量级.在敏感性分析方面,初始热力学环境参数对辛烷值的Sobol敏感度随汽油种类、测试工况的不同而改变;相较于热力学环境,燃料成分的小范围扰动对辛烷值的影响不显著;乙醇的加入将明显地提升环境温度对汽油自燃特性的影响能力,同时进一步抑制了燃料成分对辛
空气除湿器中,吸湿溶液和湿空气在温差和湿差驱动下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传递.为量化该过程的不可逆程度,定义了湿空气和溶液水分传递过程的潜热(炽)及(炽)耗散并得到了绝热逆流除湿器中热质传递过程的(炽)平衡方程,给出了潜热(炽)的简化表达式及其T-Q1 图分析法.用上述新定义和分析方法对典型绝热逆流除湿器中湿空气和溶液热质交换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过程的潜热(炽)耗散约为显热(炽)耗散的3倍,因此,除湿器中水分传递的优化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The semimagic nucleus 90Zr,with Z =40 and N =50,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large scale shell model calculations.A logical agreement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predicted values.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lyi
气动探针是叶轮机械风洞实验中关键测试工具,有必要开展能够提高测量精度、扩展适用范围的基础性研究.本文推导出气体压缩因子δε~f(p*,ps,κ,λ)来修正伯努利方程,并讨论了扩展探针校准文件的适用范围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气流速度算法与现行的算法相比的计算误差在1.9×10-5~2.1×10-5内,具有可信性.引入气体压缩因子的修正项能够实现利用低速和跨声速流动的校准文件来求解高亚声速流动的气流速度和马赫数,其误差值均在接受范围内.但是,求解跨声速流动时的误差值超出接受范围.本文的研究能够丰富完
超临界水气化(SCWG)技术由于其清洁及高效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反应过程中颗粒表面的Stefan流动不可忽略.本文主要开展在雷诺数10~200范围内的不同Stefan流方向以及强度对超临界水绕流固定球形颗粒的曳力以及传热过程影响的研究,同时对颗粒周围的流场以及速度和温度边界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内向Stefan流强度的增大,曳力系数与努塞尔数均呈现增大的趋势,速度与温度边界层的厚度均呈现减薄的趋势;随着外向Stefan流强度增大,以上结论呈现相反趋势.
基于显微粒子成像测速(Micro-PIV)技术,对微通道内单柱绕流特性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了10< Re< 350范围内不同高度流层的速度场、涡量场及旋涡特性.结果 表明:微尺度绕流现象相比宏观尺度存在滞后,首次出现旋涡的第一临界Re约为10.随着Re的增大,尾流区长度不断增加,旋涡尺度逐渐增大,旋涡中心位置向下游延伸.涡量强度随Re的增加而提高,涡量向下游扩散能力增强,高涡量区变窄.不同高度流层的速度场与涡量场存在差别,体现出三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