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灶画的发展与传承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灶画是江南地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视为江南地区农家灶头上独特的民俗现象,它不仅仅是作为装饰效果画在灶头上这么简单,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它同时也见证了江南地区百姓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生活。但在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飞速的今天,很多家庭都抛弃了灶头灶画这种复古,落后的家伙什。
  灶画的历史
  灶头画在江南地区已经拥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于灶画产生的具体年代至今都没有确切的信息可供考证。一些老艺人的灶画认为,早在明清时期炉画就已经存在了。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它起源于1000年前的“隋王朝”。有史以来,灶画就代表着江南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好将来的追求,以及寄托着人们对衣食无忧的生活的祈求和万事如意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人们与勤奋的劳动生活的深厚感情,高超的泥水匠会依据灶头空白处区块不同的形状大小,对其进行巧妙的设计构思,线条、花边、图案、文字有机结合,做到结构布局恰当、疏密有致,让整个炉子的画面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的,有一种统一的感觉,但具体到每个站点上,显然是一个单独的章节。若一幅灶画画得出彩,那真的是满屋生辉,主人脸上也有光,所以有灶画旧时被看作一种炫耀家庭地位和财力的象征这种说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利用灶头做饭的人家也越来越少,会此技能的老一辈泥水匠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而且越来越少,因此灶头画可能也随之逐渐失传……在过去,当你迈入江南水乡农户的厨房,你会看到农家灶头上画着丰富精彩的灶画,农村每户人家每日三餐全都用灶头做饭,一副新灶头打好,其很多空白处均要进行装饰,这就要画灶画了。从而创造了众多的民用炉灶绘画艺术家。每个村庄都有三到四个,其手艺为前辈原本传授垒灶的匠人在新垒的灶上绘制的传奇故事。灶画是旧时画在土灶(柴灶)上的一种民间绘画形式,其内容较为丰富,图案也很优美,从中反映出民间工匠的技艺和智慧。灶头以灶面为边界,分为2个部分,上部为炉胸,烟囱,形成了半块壁,下部设有一米左右的炉裙,这是可以画灶画的地方。常见的灶画有花鸟山水、龙凤呈祥、福禄寿之类的内容。有些善画的工匠还能将传统古戏里的人物形象搬上灶画中。 南汇的灶画常以线条和图案相结合。线条通常被用到图案四周,成为灶画边界线。这种线条以粗细线条相结合,黑白虚实相间。工匠们运用比较的手法使灶画体现出黑白和粗细的强烈对比。画灶画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毛笔和木尺。艺人们主要是在灶墙和灶裙中用紫金石灰粉刷得光滑的灶壁上作画,不同的部位也有不一样的选画内容。比如在灶胸膛内,即灶君神位处、通常是画花鸟画,如牡丹、凤仙、凤凰、鸳鸯、丹顶鹤、孔雀等,或是写福、禄、寿。工匠们创造的“灶画字”体(类似琥珀体)。在灶台中间部位的左右侧一般画古代戏剧中的人物画,在通向烟囱的部位,通常是画水草图案。
  灶画的图案丰富多彩
  据一些老人介绍,农民们旧时非常重视打炉灶,炉灶的大小、方位、朝向等因素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决定的,通常都要选择良辰吉日才能开工,在旧社会,人们对建灶的重视程度仅低于建房屋。有些农家在打灶时还要把小甏贮米和茶打进灶内,有的也会埋进铜钱,寓意是祈祷灶神菩萨能够保佑全家平安健康。正因为人们如此向往、渴求美好的生活,因此,打灶师傅们便开始在灶头的墙壁上描画各种有着寓意美好生活的图案,灶画也由此产生。 在江南地区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因为灶王爷居住在灶头上,故而用这些象征着吉祥、昭示着富贵的图案陪伴灶王爷,陈述着向往、包含着祈求。旧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在灶头上涂上一层石灰浆就算完工了,那么就要做好被乡里乡亲称之为“豆腐灶”的心理准备。一般在灶头上,普遍都是画一些富贵牡丹、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日进斗金、火烛小心等象征吉祥富贵的图案或文字。据一些灶画老艺人介绍,江南地区的灶画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线条型、图案型和文字型。三类之中以线条型最简单,图案型的灶画则复杂得多,一般也可分为三种:故事传说型、山水风景型和寓意之物型。故事传说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太公垂钓”、“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山水风景型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钱江大桥”、“新安江电站”等。寓意之物型如“凤凰飞天”、“麒麟送子”、“百鸟朝凤”、“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鲤鱼跳龙门”等。文字型的灶画又分为好几种,例如有单字的,“福”、“寿”二字比较普遍;也有四字的,如“米中用水”、“年年有余”、“日进斗金”、“小心火烛”等;还有用对句形式表现的,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常流”等。 一般由灶脚、灶身、灶栏、灶山、灶门墙、灶顶等构成农村传统灶头。对于哪个位置要画哪种图案的灶画,人们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很讲究。例如灶脚上的构图,一般以全墨色居多,呈长卷形,表现出一种稳重。灶身的图案一般都是连续对称的,采用这种图案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和灶脚的稳重完美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灶栏、灶山、灶门墙、灶顶等部位被设计成长的、方的或菱形的,达到一种变化多样、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而灶头背面的灶洞上方则一般写有“小心火烛”和起灶日期,这个“火”字也有一定的讲究,“火”字倒写或横写。灶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大概与民歌相似,蕴含着劳动人民对当下安逸的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福,对美好的向往。画灶画不是谁都可以顺手拈来的,它必须要求作画者有一点艺术才能,江南流传着一句老话“打灶容易画灶难”,许多泥水匠打得一手好灶头却不一定會画灶画,也有一些泥水匠勉强能画一点,但水平很差。因此各家各户的灶画画的五花八门、大相径庭也属正常。画灶画靠的是师承和个人的悟性,由于农村的泥水匠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太高,有好多甚至是文盲,所以真正画得好的属凤毛麟角。灶画画得出色的泥水匠,除了要经过一番勤奋的苦练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悟性,二者结合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灶画的难度就在于它不像别的画种一样画错了还可以修改、调整,为了达到效果,通常都是一遍就必须敲定。
  灶画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了,随之灶具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烧柴火灶已被煤气灶、电磁炉替代,同时,灶头上也用瓷砖代替传统灶画。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逢年过节的时候,传统灶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尤其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农民家中,他们在翻新自家住房后,会保留传统的灶头,但灶画已经大多被印有图案的瓷砖代替了,灶画也在下一代人中逐渐被遗忘。此外就是在一些生活水平不是特别高,居住条件比较差的偏僻农户家中,几乎也都保留有灶头,还依赖着传统灶头过日子,他们把灶画保留的比较完整。这种现在不禁引起我们当代人的反思,如今我们大力呼吁保留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要求学校首先从提高民俗文化的“能见度”,更多的让同学们了解灶画的起源,形式,内容,工艺,从而帮助提成学生的家乡荣誉感和自豪感,这也是继承和发扬民俗艺术文化。其次,推行民俗文化保护工程,让灶画以绘画课程的形式走进课堂,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培养孩子们对民俗艺术文化的感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具备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搜集灶画、了解灶画、宣传灶画、组织灶画作者参加农民画比赛、培养传承人等途径加大保护力度,使之更好地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邱振中先生在中国书法发展时期特殊的三十年的不断创新变革,在书法创作、教学、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做出极大的贡献,并且留下了有影响的作品和著作。对中国当代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作出的伟大创新。  【关键词】:邱振中;书法理论;创作  西方有一种说法: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的剧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在现代文学中,有说不完的卡夫卡;中国文学中,有说不完的红楼梦。我觉得,中国历史
期刊
【摘要】:洗浴空间是家庭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的场所之一,尤其是对老年人更是如此。洗浴本来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可是对老年人来说洗浴却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洗浴过程困难还有发生意外的潜在危险。本文主要内容是浅析无障碍设计在老年人整体浴室设计中的应用,如何让老年人更加安全、方便、舒适、独立的洗浴。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身体状况出发,以人机工程学的一些相关知识为基础,考虑整体空间的要求、盥洗设备和其它
期刊
【摘要】:借鉴民间剪纸艺术可以极大程度丰富包装设计的类型,将传统审美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走具有国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民族视觉设计道路,不仅是对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有能展现包装设计的民族性。  【关键词】:包装设计;剪纸艺术;现代设计  民间剪纸艺术是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剪纸艺术起源于民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凭借丰富的
期刊
【摘要】:对于书法的现代创变有一大批书法人士为之做出努力,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书伪汉字的形成原因,现代文化的嬗变及影响,徐冰独特的艺术观,《天书—析世鉴》、伪汉字的地位及影响等几方面对徐冰的伪汉字进行浅析。  【关键词】:徐冰;现代书法创变;伪汉字  一、伪汉字的形成原因  (一) 现代文化的嬗及影响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撞,其政治、经济、文化与封建的旧中国相比,可谓发生
期刊
【摘要】: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被公认为是第一部俄罗斯社会心理和哲学小说。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社会“多余人”形象 ——毕巧林。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毕巧林这一矛盾个体的爱情观,探视其内心的矛盾,并得出俄罗斯青年的普遍爱情观。  【关键词】:毕巧林;爱情;多余人  有人说,《当代英雄》是千年不朽的经典,是天才的杰作,是人类中的精灵创作出的作品;有人 说,《当代英雄》中的情节与人物会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内在的活态性导致保护过程中面临许多难题,严重影响了文化的传承。笔者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技术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很大进步。该项技术不仅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充分应用,同时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数字化技术也受到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期刊
【摘要】:随着眼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建设也随之不断进步,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要对其加以管理,注意施工设计和后期养护,保证园林景观建设质量,同时提高景观建筑的使用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养护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措施,并详细介绍了后期的养护技术,希望为园林建设者提供有力的参
期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是这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宝,丰富多彩的56个民族舞蹈各有着自身特色和神韵。首先舞蹈的本意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生活、劳动是舞蹈的起源,千百年来,先民们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产生的艺术结晶,故舞蹈来源于生活。随着历史的进程,人类产生了宗教,在宗教活动中,它的仪式中有巫舞、傩舞、跳大神等等,都与舞蹈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
期刊
【摘要】:任伯年是当代著名人物画家。他并不是不擅长其他绘画,而是人物画最为著名。仔细品评任伯年的人物画,你会从绘画当中看出任伯年对绘画艺术追求的精神。本论文研究的是任伯年人物画的特点。任伯年在传统人物画塑造当中融入新法,独创出属于自己独具一格的人物画特点。下面就从主题,题材,造型,中西结合等方面来详细论述任伯年的人物画特点。  【关键词】:任伯年;人物画;中西结合; 色彩背景  一、任伯年人物画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仿生设计在家用健身器材领域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方法。方法基于家用健身器材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人们选择家用健身器材的主要因素,并从形态仿生、功能仿生、色彩仿生、环境仿生几方面入手,研究仿生设计在家用健身器材中的应用细节,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仿生设计带给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结论仿生设计在家用健身器材中的应用,丰富了健身器材的本体价值,平添了趣味性,在保留其自身功能性的同时,满足了使用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