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必须重视

来源 :审计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农村新面貌逐渐显现。但随之而来,在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上也暴露出一些应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资金过于分散。由于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跟不上,每年拨付各村的资金多的也就是10多万元,少的1~2万元,资金使用的效果不明显。
  二、资金的使用上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从调查情况看:上级拨付的资金大多用于公路工程和“改水、改厕”方面,很少有资金用于购科普书,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村民素质等。
  三、观念存在“局限性”。部分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好路、建好房,并以此多争取国家拨款,因此在资金预算中过于集中在硬件上。
  四、财务管理较乱。由于资金分布广,监管部门鞭长莫及,财务监督实际上成了一个“真空”。新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的是村民理事会管理,由村民选举产生,部分人没有财务管理知识,不会做账。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理事会没有建好账,做了账的也只是纸包账,支付的各项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大多是便笺、烟纸、市场上购买的三联单,核算上也不规范,资金用在什么上看不出。
  于此,笔者建议:
  1.新农村建设资金要加强计划管理。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在试点阶段,各个县市要有计划申报,避免点多面广,确保资金有效使用。
  2.制定《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广,主要是政府投入、名人名士捐款、村民自筹等,资金如何使用,有关部门要制订一个管理办法。
  3.监管切实到位。一是有关部门、乡镇要定期对理事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二是有计划地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监督,每年可选择4~6个资金量大的村进行检查,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向政府报告;三是资金使用要实行跟踪问效制度,定期报告制度。
  (作者单位:宜丰县审计局)
其他文献
我渐渐的远离了校园,将在审计的道路上扬帆前行,在工作的几个月里,我发现审计不仅是一项工作,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多少审计人员在这条道路上都是一如既往,不辞辛劳。青春、家庭、财富……,都献给伟大的审计事业,留下来的是一摞摞的审计记录,一声声的百姓赞扬。年迈同志额头上的白发诉说了一个个的审计故事,年轻同志脸上的皱纹经历了一个个审计的案例。“红色审计第一人”阮啸仙同志
一、前言随着市场边界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单一法人的企业己经无法有效管理日益复杂的业务组合,企业集团逐渐成为当代经济中最常见的企业组织形式。两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