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h Evans:“极端贫困”终结者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_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疯狂的“80后”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在这一代消除极端贫困”。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真的发起了全球扶贫计划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人均日开销低于1.25美元的极度贫困人口约有14亿。然而,一个疯狂的“80后”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在这一代消除极端贫困”。他是在英国剑桥大学拿到国际关系硕士学位的澳大利亚小伙子,Hugh Evans。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真的发起了全球扶贫计划(The Global Poverty Project,简称GPP)。
  15岁时,Evans带着奖学金到印度做研究,“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Evans亲眼所见。印度贫困地区的景象给Evans带来极大触动,“这一代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那就是消除极端贫困。”Evans说。
  2003年,Evans与Nicolas Mackay一起在澳大利亚创立橡树基金会(Oaktree Foundation),致力于为整个亚太及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那一年,Evans刚刚20岁。
  2006年,Evans已经是“让贫困成为历史运动”(Make Poverty History campaign)的主要领导人之一。2年后,Evans与其好友共同发起GPP,推动教育和维权的工作,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极端贫困。联合国千年基金会对其提供了60000美元补助金,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资助了35万澳币。
  GPP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大型倡导活动,推动改善贫困问题,比如邀请摇滚明星在纽约中央公园举办“全球公民日”(Global Citizen Festival)音乐节,号召人们利用网络采取“行动”,比如在Twitter上谈论贫困问题,观看教育类的Youtube视频,这些行动都能兑换为虚拟币,再换成音乐节的票之类。
  作为一名“世界公民”,Evans认为,终结贫困不能只靠技术,而是要靠政治意愿。如果一个政府或团体只掌握科技,而没有对抗贫困的意愿,就会导致掌握科技的富人变得越富,穷人变得越穷。对于慈善团体来说,有责任培养政府对抗贫困的意愿。
  2011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全球公民日音乐节同时开演,美国著名老牌“抗议歌手”Neil Young及其他顶尖艺术家、团体如Crazy Horse、Foo Fighters、The Black Keys、Band of Horses、K'Naan等纷纷到场献唱,更有60000人来到中央公园大草坪助威,促请领导人们和公民帮助消除世界上的极端贫困。该活动与众多顶尖慈善组织紧密合作,如盖茨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至今已取得了总额超过13亿美元的认捐。
  “GPP的工作方式跟传统意义上的扶贫不一样,不仅仅是捐款这么简单。”Evans说。作为“80后”,在Evans看来,单纯的募集善款,是过时的慈善方式,影响力和互动才是现代慈善的根本,他更想发动每一个人参与到消除嫉妒贫困这一事业中来。
  早在2009年7月,GPP就利用互联网推出一个名为“14亿个理由”的90分钟全球演讲,阐述有关“极度贫困”的情况,并证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出简单的改变来参与到终结贫困的计划中来,并做出贡献。这一创想来自Al Gores所拍摄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至今,GPP培训了众多澳大利亚人在自己的社区传递“14亿个理由”所秉持的人道主张,不止如此,该演讲更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起到不小影响。
其他文献
“捐一元”项目在汇聚爱心的同时,也在向消费者倡导“人人公益”、  “随手公益”的理念,为公众参与公益提供了平台  “多说一句不怕累,多给一元献山区。”今年6月连续多天,黑龙江哈尔滨火车站肯德基店餐厅经理梁鹏几乎每天都要对员工进行宣导,激励员工在即将到来的“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以下简称“捐一元”)项目劝募活动周积极参与,耐心向顾客介绍该公益项目。  7月14日,2014年“捐一元”项目劝募活动
期刊
创办《汉声》44年,黄永松乐观地相信,“用传统的民间的文化唤醒现代社会迷失的人”的这一天已经到来了  林吉洋是来自台湾的社区工作人员。2012年下半年,他作为台湾浩然基金会选派的志愿者,来到北京一家NGO工作。刚到北京没几个月,他就联系拜访《汉声》杂志北京办公室,他说:“《汉声》是我的童年,也是我对黄土高原想象的起点。”  《汉声》是一系列记录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主题书,创办至今已有44年。《汉声》
期刊
7年之后,他在调整“美丽中国”的方向,使之不仅仅是一个支教项目,更要变成一个“孵化器”,系统地“孵化最创新的、最变革的一些教育方面的突破性想法。”  “我今年28,最近7年一直在中国,不老也不外,真别把我当‘老外’跟我‘见外’了。”说这句话的是一位美籍意大利年轻人,本名叫安德烈·帕西内蒂(Andrea Pasinetti),中文名叫潘勋卓。  7年前,谁也没有料到,当时正在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
期刊
他曾是资本狂人,紧握资本魔杖,疯狂扩张,向世界500强挺进,也正是疯狂让他与死神擦肩。如今,他致力于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复兴一家百年老店  “跳楼吧。”2006年11月5日,一整天,郭家学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挣扎。最后,他决定以死解脱。  从1996年开始,作为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携东盛集团在中国医药领域疯狂扩张。这位1966年出生的资本狂人紧握资本魔杖,逢山开路
期刊
我们自己对中华主流文化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提炼太少,这方面的优秀作品也很少。我们的文化作品还是比较突出政治性,带有浓厚革命时代的色彩。强调政治性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软实力的基础是文化:重新构建中华主流文化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近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表现更为积极,既有硬实力的表现,也有软实力的尝试,你怎么看这两种力量?  吴建民:国家硬实力的基础是软实力,软实力的基础是文化。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
期刊
今年,在哈佛商学院主办的顶级创业大赛上,哈佛大学2014届MBA学生阿姆瑞塔·赛加尔和她的创业伙伴、甲骨文公司工程师克里斯汀·卡盖楚大出风头,一举囊括众多奖项。她们的创意是成立一家叫“萨蒂”(Saathi)的社会企业,为印度农村妇女提供低成本护垫和工作机会。  据赛加尔介绍,该创意来自她21岁时的实习经历:她万分震惊地发现印度农村的妇女竟然无护垫可用,导致经期的女孩没法去上学。受此震动,她展开了跟
期刊
他像他的精神导师曾国藩一样,历经困厄,终得重生。走到下半场,他的视野更为宽广,赚钱、获取财富,不过是为了以公益慈善的方式提升社会文明  10年前,李东生率TCL集团连续进行两次国际并购,吹响TCL国际化的号角,不料惨遭重创。困厄于低谷之中,他学习曾国藩,隐忍,坚韧,自省,从而逆转胜,一举完成“鹰的重生”。  “重生”后,在人生的下半场,李东生的视野更为宽广,赚钱、积累财富,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结果
期刊
矿泉水塑料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司空见惯。但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代价,要知道,一个塑料瓶需要1000年时间才能降解。  不过,三位英国学生的一项新发明也许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他们受分子美食的启发,制作出了水滴状的储水容器—Ooho!。这种容器通过“Spherification”(球化)技术将水盛在双层薄膜中。设计者表示,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喜欢买一次性塑料瓶装水的人们设计的。“现实
期刊
坐在我的对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再次不容置疑地重审了他曾经的誓言:捐出90%的个人财产,做中国最大的慈善家,做世界级的慈善家,如比尔·盖茨那般。他目前的财富在1千亿元左右。今年,他将发起成立王健林基金会,以此平台推动他的慈善梦想。  稍早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宣布,他将捐出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期权,占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总股本的2%,预估金额在30亿美元左右。  这将是中国商业史上的大事件。
期刊
他像他的偶像乔布斯一样,用做艺术的思维和功力做产品;不过,与乔布斯不同的是,他还乐于以公益平台推动艺术的传承和传播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至今记得,201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他站在法国卢浮宫蒙娜丽莎画像前端详许久。他感受着这座艺术殿堂的高雅和静谧,内心充满了敬畏。  那一天,卢浮宫特意为一批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开放。他们有两个共同的身份,一个身份是中国的企业家,另一个是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