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仍然受传统的教学思维所束缚,个别教师仍然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未能很好地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里所提及的“问题意识”,即在认知过程中对于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萌生探究的心理,进而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提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让课堂学习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课堂教学;问题意识;设疑激趣。
  
   明代学者陈献章在其著作《论学书》中提到:“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要做好学问,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存疑惑,从而呈现出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三步走”进行论述,以下将详细分析如何通过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设计问题式课堂导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高中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前奏”,这好比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交响乐曲的“引子”、一出戏剧的“序幕”一样,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酝酿学生感情、引入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这样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激发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促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与问题意识的萌发。以下将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作为分析:
   [新课导入]首先,教师可以下载好关于全国各地特大洪灾的视频,通过视觉与听觉上的感知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洪水的危害性。
   [巧设疑问]正所谓洪水如猛兽,从大禹治水以来,洪水一直是威胁着我们生活的一种自然灾害,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大家一起来想想,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来减轻这种自然灾难呢?
   [活动设计]为了增加问题的情景化,教师可以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此外还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求知欲,并培养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设计问题式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教学功能
   下面将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指导活动:包括流域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
   ①多媒体展示:“美国流域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所处位置,然后再导入“田纳西河地形图”,分析田纳西河上中下游的地形类型,并总结田纳西河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以及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
   ②设计问题探究活动:由于流域内的人为破坏严重导致生态恶化,洪涝频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因地制宜,从该地区的优势入手,取长补短。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洪水治理工作呢?如果你是该工作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开始工作?学生纷纷进行谈论,老师再展示治理方案及流程方法,如下图所示:
   然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进行分组合作,回答以下问题:
   (1)流域治理的第一步工作是什么?
   (2)该流域的核心工作又是什么?
   (3)田纳西河流域在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4)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三、设计启发式课后作业,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知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理,更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挥地理教学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有实践性问题的作业设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提升个人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比如说在“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交通情况,提出以下的课后作业问题:
   (1) 我市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2) 交通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3) 交通布局与人口密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要对本地的地理情况和交通布局有清晰的了解,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积极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上述基础之上,教师紧接着提出:你认为如何才能缓解我市的交通压力?请结合上述讨论结果,提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在这个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一些社会信息,总结出诸如实行单双出行制、对主要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如设置单行线、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改进交通网络等等一系列的措施。而学生在思考得出这些措施的同时,也为本地区的交通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问题教学的功能,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将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培英,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刘云,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新做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3]刘永明,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变化”[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人数的二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这是云南省罗平县2011年七年级数学的一道期中考题,阅卷后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的敏捷,思路是那么的广阔,方法是那么的多样,竟出现了十四种不同解法”,真使我恍然大悟。  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动机和需要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并非是忠实
期刊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寓教于乐”既是一种战略战术性口号,也是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做法。它深刻地揭示了学校教育中“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孔子的“好乐说”和爱因斯坦的“兴趣论”都是与此相关的精辟论述。愉悦教学,能让学生在快乐心境下积极开展学习思考和探究实践活动,促使他们不需付出太多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了乐学善思,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探究,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并能寻找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生活实际;合作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的说它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集注探究内容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师生借助信息技术在英语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创新力的含义及当代社会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然后分析了中职英语课堂中贯彻交际教学法的可行性,老师和学生在英语交际课堂中可能存在的角色,并附以实例举证。最后分析了交际课堂所拥有的适合学生创新力的潜在环境。  【关键词】创新力;交际教学法;交际课堂  一、引言  21世纪,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并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
期刊
我们都知道《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说是叶公喜欢龙,但真龙来了,却吓得面色如土、失魂落魄,喻表面上喜好,并非真的爱好。当下,在一些地方,由于评职晋级相应评价机制的启动激励等原因,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普遍的空前提高,科研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就有以为学术泛滥了,未必如真龙——可能如纸糊的风筝飞临,却已把“叶公”吓得要逃避了。   当初,特别是一线教师,大都主要因工作量繁巨,有的也由于职业理想或成长意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导入卡通形象设计,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训练学生基本绘画技巧的有效方式。文章将就如何充分运用卡通幽默夸张的形象,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卡通漫画;夸张幽默     想象力,是高中学生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的因素。而美术这门课程本身,也是极为讲求想象力的,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完成创作。因此,笔
期刊
【摘 要】如果将一篇英语作文比喻成人体结构的话,那么,单词是其细胞,语态是其外表,而句式则是其灵魂。基于语态及句式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围绕以上两点进行详细的论述,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态;句式;写作技巧     一、关于英语作文中的语态问题——主动与被动   语态也是谓语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以说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主、被动关系。一般来说,在英语表达体系中,
期刊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意志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   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心理
期刊
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思想品德课应以生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让理论逻辑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很明显,需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政治老师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抓住新课改的契机,让思想品德课回归学生生活,重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人。   一、了解生活,感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