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的均衡之美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947),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指挥家、钢琴家。门德尔松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他的祖父是伟大的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因此门德尔松自小便接受了高水平的音乐教育,十七岁时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创作出了《弦乐八重奏》以及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熟作品。在钢琴家采尔特(Zelter)的影响下,门德尔松对巴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29年,门德尔松为复兴巴赫的作品,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使得年轻的他名声大噪。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门德尔松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巡回演出。之后,他在莱比锡担任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指挥,并成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奠基人之一。
  门德尔松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他的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人们一提到他,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一个写作《无词歌》的情感细腻的作曲家形象。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多情音调”爱好者。相反,他是一位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音乐家。音乐史学家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曾这样评价道:“他的理智和直觉告诫他,炽热的感情和深沉的情绪与他的性格不相称,因此他在作品中小心翼翼地吐露情感,语调缓和。”门德尔松把感性的浪漫主义情怀与理性的古典主义气质交织在一起,他的音乐创作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饱满的幻想性格,具有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均衡之美。
  门德尔松的创作涉猎体裁丰富。本期唱片带来的是由古尔德钢琴三重奏组合演奏的门德尔松《第一钢琴三重奏》与《第二钢琴三重奏》。这两部作品鲜明地展现了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
  《第一钢琴三重奏》是门德尔松巅峰时期的一部作品,创作于1839年。这部作品将钢琴的绚丽、大提琴的低沉和略带感伤与小提琴的优雅柔美交织在一起,将古典主义形式与浪漫主义情调高度结合,被人们称为继贝多芬之后又一伟大的钢琴三重奏作品。舒曼也曾对此作品大加赞扬,在《新音乐杂志》中称之为“大师级的作品”。



  《第一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是一个很激动的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大提琴深沉的低音共鸣引出了呈示部的第一和第二主题,旋律优美高贵,大提琴与小提琴的演奏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对比,钢琴声部则暗潮汹涌、蓄势待发。门德尔松以惯用的古典手法创作了展开部,脉络精致且清晰。他在再现部中加入了小提琴的对应旋律,并配合钢琴的快速跑动,使得第一乐章在极具热情的氛围中结束。
  第二乐章为流畅而宁静的行板,是一个典型的三段体结构。A段刚奏出,便给人一种《无词歌》的风格体验,像一篇抒情的钢琴乐章,清晰的主题搭配简洁的伴奏音型,恬美的主题洋溢着幸福感。B段为小调的变奏曲形式,钢琴三连音伴奏音型的出现配合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下行式乐思,带来了些许忧思之感。随后,乐曲再现了A段。
  第三乐章为轻快且活泼的谐谑曲,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该乐章只有一个单一的主题,由钢琴急速而轻快地奏出,并由小提琴声部承接,给人以喜悦轻快的愉悦体验,技巧性十足。
  第四乐章终曲是一个热情快速的快板,结构也为回旋曲式。“强—弱—弱”的节奏是这一乐章的特点之一,可与英文诗歌的“扬—抑—抑”格类比,两个主要旋律都是由这种节奏组合而成的。引子后的快板是第一主题,强烈的节奏感具有舞蹈音乐的特色,营造了热情的音乐氛围。第二主题开头的节奏模式是一种民间舞曲的变形。由大提琴引出的第三主题则有所不同,歌谣般深情的旋律线条使得此乐章的色彩变化丰富。简洁的主题再现之后,全乐章结束在激烈与华丽的气氛之中。
  《第二钢琴三重奏》是门德尔松于1845年创作完成的,共四个乐章。与先前的《第一钢琴三重奏》相比,这部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激情、深邃的思维与技法上的突破创新。如歌的旋律鲜明而悠长,全曲在古典结构的和谐均衡之中流露出了濃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第二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是一个充满力量且热烈的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先是钢琴连绵涌动的琶音,接着是弦乐声部对钢琴琶音的模仿。随后小提琴奏出了略显惆怅的婉转旋律并不断展开,钢琴的琶音动机再次出现。第二主题转向了大调,小提琴的旋律宽广而优雅。展开部中第一主题的规模稍有扩充,并进行了转调变奏,钢琴华丽的伴奏增添了激情的元素。第二主题中大提琴浑厚的音色将听众引入前所未有的幻境,旋律舒缓绵长。再现部再现了呈示部的内容,两个主题均以大提琴领奏。尾声犹如第二个展开部,第一主题更为热切,富有激情,切分音铿锵有力。待情绪缓和下来后,一段不稳定的连接引出急板的第一主题动机以及转为小调的第二主题,音乐表现出些许无奈与忧愁,最后的终止式有力地结束了全乐章。
  第二乐章是富有表情的行板,标准的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主题由钢琴奏出,旋律漂浮在和弦进行之上,听上去轻松愉悦,倍感意境之典雅。弦乐的重奏与钢琴相呼应,传递情思。第二段进入小调,弦乐声部在钢琴的星星点缀之下演奏主旋律,音乐情绪逐渐出现了波动。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开始于情绪饱满的弦乐主题,旋律雅致细腻,像是含情脉脉地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最终在弦乐的长音中渐行渐远。
  第三乐章是极快而近似急板的谐谑曲,同样也是三段体结构。这一乐章十分注重弦乐的动态。第一段充满细碎的音符仿佛雨滴快速下落,预示了暴风雨的来临。第二段是明亮的大调舞曲,卡农结构,好似展现了人们不惧风雨、热烈欢舞的场面。第三段为一个再现段,暴风雨终于停歇,最后终止部分轻盈的弦乐拨弦为这一乐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四乐章终曲是一个热情的快板,自由的奏鸣曲式。大提琴先以奔放的热情呈示第一主题,出现九度的大幅跳进音程。第二主题由弦乐的同度音以降E大调出现。发展部从第一主题开始,钢琴引入了宗教圣咏曲调《在你的御座前》,极具特色。再现部由小提琴先重现第一主题,随后全体乐器情绪饱满地合奏了圣咏曲调。紧随其后的是第二主题的再现。尾声曲风激情昂扬,最终结束在不断攀升的音阶之中。
其他文献
近日,长江钢琴艺术家白岩峰来到阜阳,以一场内容丰富翔实的分享会和一场唯美浪漫的音乐会,为当地逾千名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次无与伦比的钢琴艺术之旅。活动由上海知音琴行主办,柏斯音乐集团作为活动总策划全程相随,民族高端品牌长江钢琴为活动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完美的助力。  白岩峰是旅美青年钢琴家、深圳交响乐团客座钢琴家。他是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第一名得主,曾获得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专业成年组金奖。此
期刊
阿根廷“新探戈”(Tango Nuevo)作曲家、班多钮(Bandoneon)演奏家阿斯特·皮亚佐拉在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入由阿尼巴尔·特洛伊罗领衔的“皮丘科”乐团。虽然这支乐团被认为是当时阿根廷最好的探戈乐团,但年轻的皮亚佐拉并不满足于此。1954年,皮亚佐拉怀揣古典音乐的梦想来到巴黎,师从纳迪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学习作曲。在老师的鼓励下,皮亚佐拉开始创
期刊
在肖斯塔科维奇逝世后的几十年里,他的交响曲逐渐从音乐会演出的“相对中心”成为了“绝对中心”——现代的社会环境让那些“有社会预见性”的作曲家及作品更受到欢迎。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和《第十交响曲》之间相隔了八年,在这八年中他没有创作任何一部交响曲。尽管,他在这期间创作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结构设计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交响性,但都不是以交响曲体裁写成的。  在此期间,肖斯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格律的抒情诗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杰出的贡献之一。与此同时,我们又要记得,这样优美的诗歌在一开始便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的。《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都可以拿来唱,诗词的发展与音乐和歌唱可谓息息相关。  但从总体上来看,伴随诗歌的歌唱却终究不过是某种“传辞”的身份,诗词取得的高度和成就远早于且胜于音乐的发展,完全能够以文学的形式独立存在。随着“以文化乐”“以乐传辞”的
期刊
王希子是我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过的优秀学生,现任德国格尔利茨剧院定音鼓首席,是德国职业乐团第一位获得正职的亚裔定音鼓首席。同时,她也是瑞士琉森音乐节学院特邀演奏家和维也纳现代室内乐团Studio Dan的首席指挥。王希子就读上音附中时期与高华老师及同门师兄妹合影  王希子,2006年至2011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打击乐专业,后考入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攻读打击乐与指挥双专业,2018年
期刊
上海作为一座海纳百川、中西文化聚集的国际化大都市,有许多像剧场、音乐厅、群众文化馆、活动中心这样的公共场地。它们是城市文化的地标,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素质文化教育的需求逐步提升,传统意义上由剧场单一提供的商业演出已不能适应社会文化坏境的发展。当下,寻求一种新颖的,能让观众有获得感、价值感和满足感的演出模式,类似演出季、艺术节、公益讲座、论坛、互动工作坊
期刊
这本由美国新泽西州金斯顿的“弗兰西斯·克拉克键盘教学中心”(Francis Clark Center for Keyboard Pedagogy)主办的双月刊杂志,其封面题词是“为热爱钢琴的人们而办的杂志”。期刊围绕不同水平层次的受众群体开设了钢琴教学经验、学琴心得与演奏技法等多个栏目,其中包含的大量数据信息使其成为钢琴教学法领域中具有引领性的权威期刊之一。2020年秋季刊封面是“纪念肖邦诞辰二百
期刊
上海民族乐团是一个即将迎来七十华诞的老牌乐团。作为我国民族乐团中的佼佼者,多年来它一直以风格鲜明、技艺精湛著称。该乐团历史悠久,群星璀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该团突出改革意识,强调理念创新,以职业化的专业演出季面向社会,创作并演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获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赢得了国内外听众的热烈赞扬。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上海民族乐团
期刊
和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相比,直到十九世紀下半叶,英国都没有成群结队的著名音乐家。直到爱德华·埃尔加开始,英国的音乐创作才开始从荒芜中吐露出来。与作曲家稀少相对应的是,英国的音乐会市场和消费却十分繁荣,优秀的乐队比比皆是,以满足广大市民音乐消费的需求。这也许对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音乐创作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下光伦敦五支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LSO,驻场巴比肯中心),1904年成立;B
期刊
波士顿交响乐团官宣2021—22年演出季  波士顿交响乐团6月下旬宣布,将于2021年9月30日重返波士顿交响音乐厅,届时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和安妮-索菲·穆特将上演约翰·威廉姆斯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剧院献礼序曲》和巴托克的《管弦乐协奏曲》。这将是乐团自2020年3月以来首度恢复现场演出。  2021—2022年演出季将持续到明年4月30日,亮点包括:波士顿交响乐团与丹麦男中音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