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字影音实验室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accp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自2004年起,一直在探索以微电影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2年开始,该校又依托数字影音实验室,为学生的思维和艺术创新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和实践平台。配合实验室的特色校本课程《微电影制作》,紧扣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取得了较好的课程实施效果。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大都深深爱上了微电影创作,领悟到其强大的内在魅力,学习潜能与人生自信得以激发。这一课程的价值意义也从学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释放。本期用两篇文章来呈现复兴高级中学基于数字影音实验室的课程理念、运作方式以及具体的案例。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的数字影音实验室是上海市第二批创新实验室中的一员,目标是通过影片创作全过程的快速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即让学生用几分钟原创影音,自由地表达各自想要表达的内容,抒发内心情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建团队拍摄影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创意拍摄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意能力;通过学生自编剧本、自己拍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摸索软件、剪辑影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
  数字影音实验室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数字影音实验室并不算高大上,目前配置有12台新电脑,6台便携式摄像机,其中3台高清、3台标清。2015年,学校又引进了多机位移动拍摄演播系统。
  早在2012年之前,实验室开发了校本课程《DV创作》。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手头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多,多到无法添加到校本教材中,于是学校在Moodle平台上建设了网络校本教材《微电影制作》,供学生学习。2015年底,学校组织开展微课程的教材开发和教学实践,微课程《一分钟影片》诞生。
  在数字影音创新实验室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融合了体验教育、项目教学法、创新教育以及DIY理念当中的一些元素。首先,强调了体验教育中的深度参与,继承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其次,教育框架和项目学习法相似,以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分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为目标。最后,蕴含体验教育、项目教学法、创新教育的共性,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IY理念也融入了数字影音创新实验室的教育之中,即培养学生的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匠精神”。
  数字影音实验室中的教与学活动
  在实验室中的教学活动有两类:
  一类是纳入课表的拓展课和社团课。这些课程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开放。每学期,学生通过学校选修平台和社团课平台选择报名参加。拓展课每周一次,一次50分钟;拓展课有长课时和短课时之分,长课时需要一学期学完一门课程,短课时只需4次课就能学完一门课程。
  另一类面向全校学生,不纳入课表,按需开放。因每学期学校和各学科有大量的活动需要摄像和视频制作。无论是音乐课的视频音乐作品制作,英语课的课本剧表演拍摄制作,艺术节的话剧表演拍摄制作,科技节的作品展示,还是竞选学生会干部和竞选优秀集体等,只要学生有需要,并事先预约,实验室就为他们开放,教师还提供一定的指导。
  实验室除了上述学校内的教学活动之外,我们还有许多活动在校外开展。一是支持学生将学校设备外借,到校外场地取景拍摄;二是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交流活动,重庆、济南、南昌、深圳、北京等地都留下了我们学生实践活动的身影。
  1. 激发内力,实践体验
  我们设计的《微电影创作》这门课程,完全不同于《影视欣赏》课、《摄像技术》课和《电视制作》课等传统传授经验的课程,而是向学生提供更多直接经验的学习,需要每位学生亲身体验去创作一部影片,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微视频创作不是学生坐在教室听听、想想、写写、说说就能够完成的,而要有自己的创作流程,如创作剧本、组织团队、说服演员出演、寻找场地拍摄、后期剪接生成等,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
  众所周知,虽然学生都喜欢微视频,但是对于创作,学生一般都有畏难情绪;同时对于一两年后要面对高考的学生而言,学业压力还是蛮大的。所以要让学生在课余完成微视频的创作,难度很大,但是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微视频创作。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点燃了学生创作微视频的激情。
  第一,用学兄学姐的微视频和奖状告诉学生“你也行”。第二,不规定主题,让学生拍摄他最有感触、最想拍的内容,让他找到可以将感情表现出来的载体。第三,用一分钟影片引导,告诉他只要拍自己想表达的,其他的一律舍去,不用花费很多时间,消除学生怕花费太多时间而影响了学习的担忧。第四,强调只要完成整个微视频创作的体验,就已取得了成功,消除学生怕失败的顾虑……这样,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就会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踏上影片创作之路。
  实验室课程显性的目标是,课程结束时每人要交一部微视频作品。这个目标在课程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就开始思考影片的主题,选择材料,从无到有编写剧本,从中体验思考,体验选择,体验创意,体验编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有了剧本之后,学生开始组建拍摄团队,寻找并动员同学加入到拍摄队伍中,或表演,或摄像,或策划,或编辑,或配音,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俗话说“三分钟热度”,在学生的激情还没有熄灭时,我们马上传授摄像技术,并且立刻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我们还提供网络课程,让学生按需学习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开始影片的拍摄。这样,学生就开始寻找场地,安排人员,排计划表,开始拍摄,真正动手体验拍摄的乐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当学生为自己的影片拍好素材后,就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后期剪辑了。因为我们使用的会声会影软件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师简单传授之后,学生马上就能自己摸索这个软件了,并开始为自己的影片进行后期剪辑。当一部影片诞生时,无论这部影片有多么糟糕,学生们都是非常喜悦的,都非常有成功感。这时,我们聚在一起欣赏影片,反思影片创作的过程,谈谈创作心得和体会,相互传递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微视频创作水平。   在数字影音实验室内,教师是激励者。教师激发学生内力,助学生踏上实践体验之路;而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完成了微视频的创作,从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2. 提供支架,自主锻炼
  微视频创作是一门涉及艺术和技术的综合课程。没有学过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一部影片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多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架,尽可能降低学生创作微视频的难度,让他们能够努力一下完成微视频的创作。
  (1)精选样片
  我们选择的样片是一分钟影片《向好看》。教师播放样片,让学生学习影片主题创意,学习影片的结构和蒙太奇,学习如何拍摄,学习一分钟影片的创作,等等。
  (2)网络课程
  由于微视频创作涉及的知识较多,如果把这些知识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再让学生去创作,那么一学期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建设了《微电影制作》网络课程,学生在创作微视频的过程中,如有需要随时可以上网学习。在网络课程平台上,我们还分享了以往高年级同学的微视频作品,以及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构思,影片的介绍和创作心得等,供初学者学习和参考。我们还有微视频创作QQ群,学兄、学姐、学弟、学妹和老师在一起,随时交流学习。同时,我们把学生创作的微视频收集起来,放在土豆网《复兴原创影音》频道上,供低年级学生借鉴学习。
  (3)开放设备
  学生的微视频创作一般大量的工作都在课后时间进行。为了配合学生的创作,我们数字影音实验室也按需开放。只要学生有要求,我们就开放。实验室设备,如摄像机、三脚架、话筒等,学生只要登记,不管双休日还是寒暑假,都可以借用。
  (4)短片原则
  美国电影人埃里克·舍曼有句名言,“要想学会拍电影,你必须先拍一部电影”。也有很多学生抱怨,传统的影视制作课程让人感到无聊、疲惫,学习到的都是些过时无用的知识。既然如此,既然我们高中生都学业紧张,那就让学生拿起摄影机拍摄一分钟短片。短片拍摄可以让学生体验并熟悉电影制作的流程,树立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和观念,拥有一支宝贵的团队。
  正是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学生开始完全自主地拍摄他们的第一部影片。
  一是内容自主。关于微视频拍摄的主题,我们引导学生选择有正能量的,要积极向上的,但是具体拍什么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拍摄主题。正是因为拍摄内容完全自主,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思想的途径,感到非常新鲜和有趣,感觉这部影片就是自己的,非常有动力去想办法克服困难。
  二是策划自主。一部微视频就是一个项目,一旦一部微视频准备拍摄,将会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首先,每位学生要处理好微视频与功课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其次,要选择人员组建团队,说服队员分工合作,然后选择场地、挑选道具等。此外,还有很多的制作工作,如重复的拍摄和后期剪辑等。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自主策划、自主体验完成。
  三是学习自主。完成一部微视频需要太多的知识,课堂上根本无法解决全部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在做中学,在做中悟,边学习边制作,边制作边提高。如后期剪辑,我们使用的是会声会影软件,教师课堂上只讲三个步骤:视频、音频进电脑,视频、音频简单剪辑,视频的生成。至于里面的许多细节,需要学生在具体使用中自己去探索和学习。甚至有些学生不满足于会声会影软件,开始想办法学习AE、Premiere等软件。
  在数字影音实验室内,教师是促进者。正是在学校教师的帮助和有效支持下,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自主、大胆地学习和实践,锻炼思维能力、策划能力和学习能力。
  3. 适当引导,交流合作
  在传统课堂中,知识是单向传递的,而在数字影音实验室内,教师与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对话进行学习,实现双向沟通,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微视频创作简单地可以分成四个步骤:创意、拍摄、剪辑和分享。教师通过引导去激活学生的创意,通过简明的指导与互动去传授基本的拍摄和剪辑技巧,最后在分享阶段引导学生去反思影片创作中的各个环节,如创意方面、策划方面、合作方面、沟通方面、拍摄方面、剪辑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可以改进之处。
  微视频创作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创意、策划、表演、拍摄、剪辑等来创作微视频,最终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教师作为教学当中的引导者,公平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微视频创作的流程和一些创作技法,帮助学生去计划和实施拍摄,帮助学生剪辑和生成影片,但并不主动参与到讨论或小组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就像一个助产士,她协助生产,但并不直接生孩子。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创作微视频,通过交流、思维碰撞去解决在影片创作中碰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微视频小组团队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同舟共济”地去完成影片创作;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交互和直接交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他们每个人有具体的分工,有明确的个体责任,谁是剧本创意,谁是导演,谁是演员,谁是摄像师,谁是后期剪辑的,谁是配音的等。其中,他们有自己的领袖,协调整个工作的开展;团队还有集体自加工能力,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微视频创作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努力得出一个个解决方案,最终完成微视频创作,体验真正成功的兴奋和喜悦。
  4. 学科共育,挑战自我
  数字影音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环境,微视频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载体。在复兴中学,这个环境、这个载体,各个部门、各个学科都可以使用,从而实现全校教师共同培育学生。
  学校的各类大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要学生制作节日的主题片,特别是艺术节,学校进行全校微视频大赛,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语文学科的诗歌大赛,英语学科的课本剧比赛,音乐课的视频音乐,美术课的视频作品,化学课的小实验等,各个学科都会要求学生合作制作视频。校内的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评比也会要求用微视频展示。   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学生走进实验室,挑战自我,想办法去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数字影音实验室的教育成效
  正是在这样的创新实验室的教与学中,学生创作了百余部原创影音。这百余部影片,虽然不能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学生自己编剧、自己表演、自己拍摄、自己后期配音和编辑的,是全过程的原创。学生也因此在虹口区、上海市、全国范围内频频得奖,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在国内大学甚至国外大学进行数字影音方面的学习深造。更重要的是,走进数字影音实验室的学生,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创意和表达能力
  微视频创作的亲身体验,激活了学生的创意能力,迸发出了各种创意,从而更好地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如影片Dream Is the Weapon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作品。陈妍妍同学在其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边是自己喜欢的艺术,一边是不理想的理科成绩,成绩与艺术都不想放弃,二者如何平衡?她在影片中创造性地请戴不同面具的学生来表演“我”和“我的朋友”“我的爱好”“我的弱项”。“我”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但又被“我的爱好”纠缠,虚实结合,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内心的挣扎,最后发出“我永不放弃”的呐喊。
  2. 合作和实践能力
  一部完整的影片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其中一般都有人物出现,如学生的影片love
其他文献
医学期刊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科学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医学论文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被实践检验的理论;论述与探讨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论文的成果
外语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层次的能力:对目标语语法体系足够的掌握以及在现实语用环境下有效的交际能力。在目前西方倡导的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教学的口号下,语法在课堂教学
腹泻病目前仍是危害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虽然我国对其防治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诊断治疗方案[1],但仍缺乏简单、快速、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临床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蚓人EFL学习者和ESL学习者两组被试群体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维理论模型的异同。实证调查工具以调查问卷为主,并辅以后续采访。通过Amos18.0对调查问卷数
一座热浸镀锌桥25年前建造的基本情况,运营25年后对该桥作的检测结果及评价。
从智慧校园的定义来看,它包含的内容很多。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着重体现在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治理、智慧服务四个方面。  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是指既是为每位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学习环境,还适合中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共同学习环境。它有如下五个特点。  1. 网络环境泛在化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特征是网络化。信息只有流通才有价值,不流通的信息毫无意义。只有在流通的过程中信息
英国慕课巨头Future Learn日前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优质慕课(MOOC)课程。在和复旦、上海交大签约后,上海外大成为和Future Learn合作的第3所高校。其中,Future Learn与上海交大的合作偏重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课程不同,本次合作将瞄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定位在英美留学生。  目前,Future Learn有近30个合作院校和课程提供者,在线学习者7
前言1982年10月,我们应正在修建名港西大桥的日本道路公团的特别调查委员会(此委员会受托于日本道路协会)的要求有机会对欧洲的桥梁,主要是斜拉桥的维修管理进行了考察。当
期刊
【本刊讯】2015年5月28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启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旨在传播创新教育理念、推广创新课程的实践案例,为有想法的先行校与创新教育项目专家牵线搭桥,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并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学校、区域间的沟通交流与实践分享。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李永生主任、联盟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