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困惑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e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说,人类的本质是沟通。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人,不是孤独的鲁宾逊。人类的生产、贸易,知识的积累、传播,都是社会性的,要分工协作,就要交谈,沟通思想。因此,语言就是我们使用得最广泛和最重要的工具。文字也是书面语言。
  由于江河湖海、雪山沙漠之阻绝,历史上各地区形成的语言多矣,中国就有一千多种方言。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必然要求突破语言障碍,便于彼此沟通。当代联合国就选定5种语言(文字)为正式用语,其中,使用英语的地域最广,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这只是国际间通用语言大致的“规范化”。
  


  汉语是个历史悠久的大语种,从秦始皇统一汉字到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日臻完善。但是近20年间,汉语规范化受到了严重挑战。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20世纪的科技发展,超过了人类知识的总和,令人目不暇接。加之改革开放,内外交往空前增多,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时间,语汇丰富、表达能力极强的汉语“不够用了”。各种洋文、缩写、新词、新概念,来不及翻译,就直接闯进了我们的书报杂志和生活中来。你不能拒绝“闭关自守”,也不能任其跨越“约定俗成”阶段,造成新的语言障碍。
  翻译是必须的。1924年林语堂将HOMOUR音译为幽默,鲁迅并不赞同,但又想不出对等的词(诙谐、滑稽、揶揄、讽刺、调侃、挖苦,都不确切),若干年后,鲁迅笔下也用了幽默,这就是约定俗成吧。据说国家有50多个负责翻译的机构,像激光、导弹、因特网、艾滋病,这些新词都翻译得很好,准确而形象。台湾翻译的镭射,过于生硬,不如激光精确,因为它是光束;飞弹也不如导弹,因为它不但会飞,还可以导向。如此咀嚼斟酌,无非是为了翻译得更贴切,维护规范汉语的完美性。可惜现在来不及了,只好“生吞活剥”,不但WTO,WHO,GDP这些洋缩写现于报刊,DVD,CVD,DDV,DDT之流也会使你眼花缭乱。
  最早进入中文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也是世界通用的数码,其突出的优点是简易,一笔成字,只有4是两笔;而中文四是5笔,肆是13笔。由此可见,简易是很受欢迎的。然而简易也有缺点,有人向我问路,“人大往哪儿走?”我得反问他“哪个人大?”因为北京就有人民大学、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市人大和各区县的人大常委会。简易过头,就变成了复杂。
  如果“聊天室”的网语只是“小圈子”里的游戏,倒也罢了。因为不同行业、学科,都有自己的“术语”,别人不懂,并无大碍,“隔行如隔山”嘛。还有密码,江湖黑话,女书,那是不让外人懂。网语则不同,它已经突破“小圈子”,以“标新立异、中外混杂、随心所欲、生硬编造”的词汇和语法,闯进我们的报刊出版物,向规范汉语挑战。有论者说,语言总是不断变化的,对网语的出现何必大惊小怪?但是他忘了,语言变化的方向,总是更加便于大多数人彼此交往沟通,而不是制造语言障碍和混乱。最近上海市禁止报刊出版物使用网语,这个措施值得重视。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重要资源。目前有100多个国家的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如果我们自己的语言出现混乱,又让外人如何教学?看来,既要维护汉语规范化,又要与时俱进,这是“汉语热”的两只翅膀。
其他文献
开往乡下老家的汽车平稳地驶过一条条充斥着蝉鸣声的林荫小道。我倚靠在车的座位上,沿路稻田里散发出的夏天特有的生机勃勃的气息不时地袭扰着我的嗅觉。我把头侧向窗外,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