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曾经一度辉煌,但要实现更好更快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二次飞跃”却面临着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环境制度、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应当在突出特色经济、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弘扬创业精神等方面狠下功夫,以提高天津的城市辐射能力,完善天津的经济中心功能,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天津;二次飞跃;城市竞争力
最近10年,天津市加快了发展步伐,正在为经济的“二次飞跃”,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据统计,1996-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75倍,财政收入增长5.7倍,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数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曾连续几年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一。随着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引擎”的启动,天津面临着如何续写昔日“辉煌”,更好地发挥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环渤海中心城市的功能,从而提高天津市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二次飞跃”的问题。
一、影响“二次飞跃”的主要因素
1,产业竞争力因素。首先,天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布局有待改善,园区经济与区外经济存在重复建设,城区统筹成本过高,区域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势必导致外来资金的选择性外流,也会降低产品价格竞争力。其次,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产业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区域产业群的不和谐使得产业向腹地转移困难加大,不能有效地拉动周边经济。第三,电子信息、汽车和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不明显,由于广州、上海等南方地区在相关产业方面政策和资金力度越来越大,天津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第四,外资根植性差,对内资拉动不够,内资尤其在信息、化工等高科技产业投入积极性不高,规模不足,对外资嵌入不深,在资本和技术链条上处于分割状态,形成民族现代制造业孤立发展局面。
2,企业竞争力因素。天津“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三轮驱动,共同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比重弱小,其活跃作用发挥不够,普遍的富民效能还很有限。其次,地区活力不足,企业成长环境亟待改善,成长型企业对老企业的替代速度慢。第三,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上规模的企业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管理竞争力弱、激励和约束绩效差、企业经济效益偏低。
3,文化环境因素。首先,由于长期受政治中心文化及北方文化影响,天津民众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保守思想,影响到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其次,鼓励个人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不够、开拓创业精神不高,缺乏浓厚的亲商重商环境。第三,近年来,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市民对天津的認知度在下降,城市知名度在国内民众中的地位有所降低。
4,区域基础条件因素。首先,京津冀经济区区域基础设施薄弱,域内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自由流动和快速集结成本高,对天津经济形成负面效应。其次,由于北京独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使得京津冀间高技术人才的相互流动较少,北京基本上是极化吸附效应,而非对其他地区的回流效应,对天津形成人力资源上的短板劣势。第三,京津冀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长期各自为政,对资源控制能力强,存在产业项目之争、基础设施之争、港口之争等,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很高,对天津经济的发展有掣肘作用。
二、跨跃式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
首先要加快产业优化和升级,突出特色经济。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地知识系统,加强内外资技术研发合作,促进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融合,激发经济良性快速发展的整合功效;在打造产业“高地”和科技“高地”的同时,建立周边区县产业转移承接地,推动产业高级化和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创造适合天津特点的全新的、独特的发展模式,重视诸如传统优势产业、文化产业、某些特色服务业和旅游业等。
其次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有利于培养和壮大民营企业政策措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在税收、监管等方面给予平等地位,放手放开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倡导和扶持自主创业,以此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动力;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产业的“派生”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优势产业外缘服务,如汽车整车、消费电子产品、机床和机电设备的制造,既可以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可以对优势产业形成有力的产业支撑。
再次要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创天津“竞争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打造天津城市知名度,要重视旅游业对城市的宣传功能,努力寻找到天津特色经济文化,积极关注国际物流产业和会展经济。同时,政府应当发挥“杠杆”和“桥梁”等不可替代作用,进一步修正法规、政策,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和利用环境将人才资源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制胜优势”。
最后要重塑“亲商文化”,弘扬创业精神。鼓励和重塑创新精神,弘扬创业精神;培养竞争意识、法制观念;树立诚信意识,倡导协作精神;宽容冒险精神,培育“亲商文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使用机制。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环渤海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即天津经济“二次飞跃”的进程也就是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所以,天津经济发展还需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的、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此,完善经济中心功能,提高城市辐射力。
关键词:天津;二次飞跃;城市竞争力
最近10年,天津市加快了发展步伐,正在为经济的“二次飞跃”,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据统计,1996-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75倍,财政收入增长5.7倍,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数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曾连续几年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一。随着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引擎”的启动,天津面临着如何续写昔日“辉煌”,更好地发挥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环渤海中心城市的功能,从而提高天津市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二次飞跃”的问题。
一、影响“二次飞跃”的主要因素
1,产业竞争力因素。首先,天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布局有待改善,园区经济与区外经济存在重复建设,城区统筹成本过高,区域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势必导致外来资金的选择性外流,也会降低产品价格竞争力。其次,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产业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区域产业群的不和谐使得产业向腹地转移困难加大,不能有效地拉动周边经济。第三,电子信息、汽车和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不明显,由于广州、上海等南方地区在相关产业方面政策和资金力度越来越大,天津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第四,外资根植性差,对内资拉动不够,内资尤其在信息、化工等高科技产业投入积极性不高,规模不足,对外资嵌入不深,在资本和技术链条上处于分割状态,形成民族现代制造业孤立发展局面。
2,企业竞争力因素。天津“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三轮驱动,共同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比重弱小,其活跃作用发挥不够,普遍的富民效能还很有限。其次,地区活力不足,企业成长环境亟待改善,成长型企业对老企业的替代速度慢。第三,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上规模的企业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管理竞争力弱、激励和约束绩效差、企业经济效益偏低。
3,文化环境因素。首先,由于长期受政治中心文化及北方文化影响,天津民众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保守思想,影响到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其次,鼓励个人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不够、开拓创业精神不高,缺乏浓厚的亲商重商环境。第三,近年来,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市民对天津的認知度在下降,城市知名度在国内民众中的地位有所降低。
4,区域基础条件因素。首先,京津冀经济区区域基础设施薄弱,域内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自由流动和快速集结成本高,对天津经济形成负面效应。其次,由于北京独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使得京津冀间高技术人才的相互流动较少,北京基本上是极化吸附效应,而非对其他地区的回流效应,对天津形成人力资源上的短板劣势。第三,京津冀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长期各自为政,对资源控制能力强,存在产业项目之争、基础设施之争、港口之争等,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很高,对天津经济的发展有掣肘作用。
二、跨跃式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
首先要加快产业优化和升级,突出特色经济。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地知识系统,加强内外资技术研发合作,促进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融合,激发经济良性快速发展的整合功效;在打造产业“高地”和科技“高地”的同时,建立周边区县产业转移承接地,推动产业高级化和产业转移,合理规划产业区域布局;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创造适合天津特点的全新的、独特的发展模式,重视诸如传统优势产业、文化产业、某些特色服务业和旅游业等。
其次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有利于培养和壮大民营企业政策措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在税收、监管等方面给予平等地位,放手放开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倡导和扶持自主创业,以此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动力;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产业的“派生”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优势产业外缘服务,如汽车整车、消费电子产品、机床和机电设备的制造,既可以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可以对优势产业形成有力的产业支撑。
再次要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创天津“竞争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打造天津城市知名度,要重视旅游业对城市的宣传功能,努力寻找到天津特色经济文化,积极关注国际物流产业和会展经济。同时,政府应当发挥“杠杆”和“桥梁”等不可替代作用,进一步修正法规、政策,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和利用环境将人才资源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转化为“制胜优势”。
最后要重塑“亲商文化”,弘扬创业精神。鼓励和重塑创新精神,弘扬创业精神;培养竞争意识、法制观念;树立诚信意识,倡导协作精神;宽容冒险精神,培育“亲商文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使用机制。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环渤海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即天津经济“二次飞跃”的进程也就是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所以,天津经济发展还需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的、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此,完善经济中心功能,提高城市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