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通信组网主光端机精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激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光通信组网的视轴稳定跟踪是建立通信链路的前提,为提高激光通信可靠性,对激光通信组网主光端机精跟踪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组网“一对四”主光端机系统原理,针对主光端机存在的粗跟踪残差以及内外部的非线性扰动问题,设计模糊自抗扰控制方法,改进非线性误差反馈率,自适应调整参数,不断修正当前的控制信号.搭建传统PID、自抗扰以及模糊自抗扰三种控制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50μrad-25 Hz正弦扰动以及施加白噪声下,其均方根值误差达到1.43,与PID以及自抗扰控制方法相比较,跟踪精度提高75%和64%,满足空间光通信组网系统对响应速度、跟踪精度的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相位反演算法多次迭代、实时性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离焦探测的深度学习相位反演方法.只需光电探测器实时测量一帧离焦光斑数据作为网络输入,用泽尼克系数作为网络的输出,即可用训练好的模型快速进行波前复原.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光电探测器像素数和训练数据集大小对网络模型复原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充分训练后,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最低可以达到0.0177,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波前复原,波前复原残差的均方根为0.3526,泽尼克系数残差均方根为0.0530,且随着光电探测器像素数和训练数据量加大,波前复原
采集点云是三维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采集点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噪声及离群点.针对噪声及离群点的传统滤波算法主要依赖于概率学模型假设,然而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噪声及离群点的分布并不完全服从于假设的模型,从而传统的滤波算法不能达到良好的滤波效果.另外,传统滤波算法通常需要对样本逐个遍历,因此耗时较高.针对这些问题,针对特定场景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场景导向的kd-tree(k-dimensional tree)点云滤波算法.首先对点云下采样后计算其重心,再设定搜索半径阈值,最后依据所计算得到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