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2月9日,科技部、财政部在京联合召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动实施大会,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作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学东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陈至立指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支持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实施科技支撑计划,攻克一批重大应用技术,获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陈至立强调,实施科技支撑计划,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机制、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国家重大需求,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支撑计划实施的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努力突破关键技术,促进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实现集成创新。三要高度重视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作为项目论证、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四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组织和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五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地方的作用,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和资源,形成攻关创新合力。六要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动态调整和滚动安排项目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徐冠华在会上作了《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设立和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背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期间的总体思路、部署以及落实情况,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他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支持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公益技术的研发,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十一五”期间,支撑计划着力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一是科技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得到提升,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农业、材料、制造、信息等主要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社会公益领域的科技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攻克一批交通运输、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四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徐冠华在部署支撑计划下一步组织实施的工作重点时提出要求,要抓好项目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强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取得实效;实施动态调整和滚动安排,不断完善领域布局;积极推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机制的建立;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与其他计划的衔接;集成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发挥支撑计划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对项目的实施监督。
据悉,“十一五”期间,支撑计划将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11个领域组织实施50个重大项目和300个重点项目。目前确定了147个首批启动项目,安排国拔经费73.5亿元,将带动企业、地方、部门等增加近两倍的社会投入。这些项目重点加强对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公益行业领域的支持,重点攻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引进消化吸收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陈至立指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支持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实施科技支撑计划,攻克一批重大应用技术,获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陈至立强调,实施科技支撑计划,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机制、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国家重大需求,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支撑计划实施的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努力突破关键技术,促进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实现集成创新。三要高度重视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作为项目论证、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四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组织和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五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地方的作用,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和资源,形成攻关创新合力。六要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动态调整和滚动安排项目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徐冠华在会上作了《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设立和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背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期间的总体思路、部署以及落实情况,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他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支持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公益技术的研发,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十一五”期间,支撑计划着力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一是科技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得到提升,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农业、材料、制造、信息等主要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社会公益领域的科技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攻克一批交通运输、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四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徐冠华在部署支撑计划下一步组织实施的工作重点时提出要求,要抓好项目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强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取得实效;实施动态调整和滚动安排,不断完善领域布局;积极推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施机制的建立;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与其他计划的衔接;集成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发挥支撑计划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对项目的实施监督。
据悉,“十一五”期间,支撑计划将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11个领域组织实施50个重大项目和300个重点项目。目前确定了147个首批启动项目,安排国拔经费73.5亿元,将带动企业、地方、部门等增加近两倍的社会投入。这些项目重点加强对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公益行业领域的支持,重点攻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引进消化吸收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