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八巨头业绩“溃败”,“周期性洗牌”来了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季度还未结束,国际油价下跌趋势再现。
  截至9月9日收盘,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39.78美元/桶,这是其三个月以来首次跌破40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报收36.76美元/桶,创6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
  这引发了市场对于油气业务运营利润下跌的担忧。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油价暴跌和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双重夹击下,各油气巨头的业绩表现均不佳,成为受外部影响最大的行业领域之一。
  巨亏、裁员、出售业务、倒闭,沉重的经营表现包围着整个油气领域。
  国内的“三桶油”,以及壳牌、BP(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和雪佛龙等五大国际石油巨头,都承受着经营业绩同比去年大幅下滑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上述全球石油八巨头累积亏损超过3400亿元,埃克森美孚甚至创下成立一百多年来最差的业绩表现记录。
  那么,石油企业上半年业绩为何普遍亏损?它们如何进行自救?下半年,有哪些巨头有望实现逆转?

石油巨头们的经营困境与自救办法


  今年上半年,中海油是“三桶油“中唯一实现正向盈利的石油企业。
  上半年,中海油实现油气销售收入663.4亿元,同比下降近三成;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逾六成。
  与中海油相比,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业绩亏损情况较为严重。上半年,中石油实现营业收入超过9200亿元,净亏损299亿元;中石化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净亏损228亿元。
  三者相比,油气上游业务体量最大、负担最重的中石油,由于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最直接,业绩表现也最为惨淡。
  从目前来看,面对需求大幅减少和油价相对低迷现状,实施成本控制是石油企业“自救”的主要办法之一。中海油的重点在于控制生产成本。今年上半年,中海油的桶油主要成本同比下降了11.3%,达25.72美元/桶,创下近10年来新低。
  中石油也加强了成本控制,尤其是资本性成本。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经营支出为9350.88亿元,同比下降16.9%;资本性支出为747.61亿元,同比下降11%。
  其他五大国际石油巨头业绩表现也不乐观。由于它们的油气业务往往遍布全球,所以受到全球性突发性事件的波及面更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五大国际石油巨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业绩报告发现,上半年,壳牌和BP亏损最厉害。
  今年上半年,壳牌净亏损181.5亿美元,几乎平均日亏1亿美元。为此,壳牌下调第一财季股息66%,这是壳牌自二战以来首次削减股息。
  同期,BP录得净亏损212.13亿美元。仅从亏损金额来看,位列八大石油巨头之首,公司债务因此达到2015年以来最高点。为此,BP对长期油价预测进行了下调修正,减记了多个项目的资产价值。
  与前两家巨头相比,埃克森美孚的亏损面不大,但是一季度却是其至少32年来首个季度出现亏损情况,且由于市值缩水过千亿,最终被剔除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今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录得净亏损16.9亿美元,其中二季度仅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就亏损了16.51亿美元。这是埃克森美孚1882年创立以来,遭遇的最糟糕半年度亏损情况。
  道达尔和雪佛龙是難得的在今年一季度中能够盈利的石油巨头,但二季度仍遭遇了大面积亏损情况。
视觉中国

  其中道达尔一季度净利润为17.8亿美元,同比下降35%;二季度净亏损83.7亿美元,上半年共计净亏损66亿美元。雪佛龙一季度实现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二季度遭遇“滑铁卢”,上半年共录得净亏损 45.3亿美元,呈现30多年来的最低盈利水平。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营情况,国际石油巨头在减少生产和资本性成本自救同时,也采取了加大资产剥离和裁员的办法来快速缓解压力。
  6月29日,BP宣布将其全球化工业务以50亿美元的总价格出售给瑞士化工巨头英力士。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则公开宣布要进行相应的裁员,埃克森美孚让在美职员 “竞争式上岗”;雪佛龙预计今年将在全球裁员10%至15%,这将成为全球疫情爆发以来石油巨头裁员举动中幅度最大的一次。

下半年,有哪些巨头有望“逆袭”?


  寄希望国际油价的上涨来促进油气业务,已经不太实际。
  在前两季度的业绩报告中,八个石油巨头不约而同下调了油气价格预期,大部分石油巨头表示,油价有望于2021年恢复到50-60美元/桶附近,短期内需求疲软格局仍将持续。
  外力风险重重,石油巨头们实现逆转只能靠自己。
  一方面,它们努力提升石油业务之外其他盈利性项目的比例。
  一季度,表现尚可的雪佛龙和道达尔就受益于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早早布局,不仅通过替代减少了沉重的石油业务成本负担,也使得资产得以相对保值,成为五大国际石油巨头中资产减值最少的两个油气企业。
  此外,道达尔致力于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盈利增长,预计到2020年底投资接近20亿美元,全年净投资在140亿美元左右。
  BP也立下了减少油气资产与精进数字化的目标。2020年,BP预计出售50亿美元的全球油气资产,并更多地投资低碳企业,为2050年实现 “零碳排放”目标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包括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巨头在增投更有优势的油气类资产,等待下一轮石油周期的到来。
  今年下半年以来,“两桶油”优化勘探方案,在华北平原、塔里木等地的风险勘探和集中勘探取得了重要发现和进展,开辟了油气勘探新领域。
  此外,全球油气行业的并购并没有减缓。7月下旬,雪佛龙以1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独立油气生产商诺贝尔能源,随后,7-11便利店母公司又以2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马拉松石油便利店业务。
  “股神”巴菲特也再次跨界,以9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道明尼能源公司的天然气资产。
  今年上半年是油气行业的“至暗时刻”,但业内认为,5年内情况有望得到逆转。
  “油气行业正在‘周期性洗牌’,而不是‘大衰退’。”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说。
  “2025年前后,全球很可能出现油气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吕建中表示,现阶段的行业低迷是因为正处于大周期循环的萧条期,产油国和各大石油公司的再投入能力下降,使得全球油气领域投资削减了30%以上,产量削减了20%以上,考虑到大中型油气项目的投资周期通常需要2-3年,2025年情况将会得以改变。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7期)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近日,西北地区最大商贸上市企业兰州民百(600738.SH)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红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楼集团”)拟以10亿元的总价款向浙江元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元明”)转让公司控股权。  如本次交易得以完成,兰州民百实际控制人朱宝良将失去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2020年1月15日,朱宝良已因涉嫌强迫交易罪等多项罪名被浙江桐庐县检察院批捕。2020年1月20日,桐庐县公安局发布
期刊
8月25日晚间,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与花旗银行。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被市场并称为AI计算机视觉领域“四小龙”,倘若此次赴港IPO成功,有望成为其中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资料显示,旷视科技于2011年成立,由印奇、唐文斌和杨沐3人创立(3人均毕业于由图灵奖得主兼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理论家姚期智院士创立的清华大学“
期刊
8月30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温州龙港撤镇设市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称,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复函浙江省政府,同意撤销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以原龙港镇的行政区域为龙港市的行政区域,市政府驻地为镇前路195号。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  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龙港,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此次“撤镇设市”,更事关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国第一座农民
期刊
“仪器产业的自给率只有8%,远低于芯片与石油,是目前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也是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之一.”近日,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300203.SZ,下称“聚光科技”),该
期刊
7月6日,泰禾集团发布公告称,应于2020年7月6日到期的“17泰禾MTN001”未能按期兑付本金和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泰禾集团成为近年来资产规模最大的违约房企。  而在7月7日晚间,泰禾集团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年报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对于“到期债务未偿付原因”,泰禾集团解释称,在寻求展期和续贷,协商过程需要2至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并不构成实质性逾期。  7月8日,泰禾集团股价下跌6.66%
期刊
此前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是,腾讯是一家成功的To C公司,没有To B的基因.9月30日,腾讯宣布架构调整之后,这种说法尤甚.rn接受采访时,马化腾表示,做To B还是To C,跟基因没有关系
期刊
那个让不少散户又爱又恨的廖英强被抓了,而一年前,他刚被证监会重罚1.29亿元。彼时的他还笑言,用1亿元为自己打了个广告。而这回被刑拘的“广告”恐怕是玩大了。  7月15日,上海警方发布通报称,近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侦破一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案件,廖某强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天眼查显示,上海警方通报的上海仟和亿教育培训有限公司(下称“仟和亿”)的实际控制人便是廖英强。“
期刊
研究了核素~(125)I(模拟裂片核素~(129)I)在大理石中的扩散与渗透行为,测定了一系列扩散与渗透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核素在大理石中的传质速率大于花岗岩的。根据提出的核素在岩石中的迁移模型
PPP正進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自2014年5月财政部设立PPP工作领导小组以来,PPP模式在中国落地生根。截至2018年12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比2017年12月末净增1517个、投资额为2.4万亿元;管理库项目累计达8654个、投资额为13.2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中国的PPP是在探索中进行的,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际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