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阅读三重点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科技说明文关注的重点应是信息的准确和完整。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文中的信息呢?
  
  一、留意关键词语
  
  说明文中,有三类词语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第一类是指代性的词语,如“这些”、“这样”、“如此”、“其”、“那些”、“它”、“此”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这些指代性词语所指称的内容;第二类是修饰限定性的词语,它们表明范围、程度、条件和判断等方面的信息,如“多半”、“可能”、“或许”、“主要”、“最早”、“完全”、“常常会”、“将会”、“一定程度”、“最好”、“不仅仅”等;第三类是关联词语,如“因此”、“所以”、“总之”、“据此”、“研究证明”、“显示”、“原因是”等,这些词语所指向的内容,往往是作者的观点、结论、推断的前提等重要的信息,我们不能不注意。如:
  (2007年高考全国Ⅱ卷)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在这段文字中。“很(不均匀)”、“主要是”、“许多热带岛屿”、“一些陆地地区”、“相对孤立”、“这里”等词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很”字强调不均匀的程度;“主要是”说明是主要的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许多热带岛屿”、“一些陆地地区”是对举的,说明岛屿比陆地更符合条件;“相对孤立”不等于孤立或完全孤立;“这里”是指有种种限制的岛屿或陆地。这些词语所代表的信息点都是选项有可能涉及的问题,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情况都可能在这些地方发生。
  
  二、关注重要句子
  
  重要的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表明作者(或文中人物)观点的句子,观察实验结论的句子,对某一内容有提示性或总结性的句子。承上或启下过渡性的句子。比喻或类比性的句子等。抓住了这些重要的句子。认真分析与相邻句子的关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信息。如:
  (2007年高考湖北卷)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5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其式样繁多。并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图案设计方面,中国的史前彩陶都能结合不同器形的特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宜于俯视,有的适于平观,将器物的实用性质和使用的审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大量出现的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具有彩纹和底色相互衬托、虚实相应的作用,形成“双关图案”。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基本装饰手法。
  这段文字中,“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基本装饰手法”等句子都应成为我们阅读时关注的重点。这些句子大多都是说明文中的议论性语句。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态度都隐藏在句中评价性的词语中,像“最多”、“颇具匠心”、“基本”等。要理解这些句子,又必须借助上下旬提供的知识信息,因而就带动了我们对整段文字主要信息的把握。
  
  三、把握文段内容
  
  说明文篇幅一般不长,自然段也比较少,每一段都有相对明确集中的内容。通过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我们就能根据后面的题目很容易地找到相应的信息区域乃至信息点,就能做到筛选准确而全面,判断正确。其实概括每段段意对理清说明文文脉非常关键。弄清了作者的思路,看起来纷繁的信息就变得有序了。如:
  (2007年高考全国I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整个文章有4个自然段:第1段,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第2段,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表现形式);第3段,是举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第4段,是阐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及意义。后面三个选择题对“非物质文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内涵、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在阅读过程中,提倡同学们在原文中作相应的标记,关键的词语用什么标记符号,重要的句子用什么样的标记等。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便于做题时能迅速找到相应的信息区域或点。
  
  实战演练
  
  以毒攻毒
  ①去热带旅游的人最好不要吃当地的微小植物,那会招来蒙特祖马的报复(一种腹泻)或患上其他威胁生命的肠道疾病。但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小组认为,抵御有害肠道菌群的最好办法,也许是服用更多细菌,特别是一种经过基因改造后,可 以吸收其他细菌毒素的良性大肠杆菌。
  ②澳大利亚德莱德大学的詹姆士·C·佩顿和他的同事将一种无害的大肠杆菌加以改良,使细胞膜表面形成类似于人体细胞的停泊位点,这个方法的构思在于,让细菌毒素结合在诱饵细胞上,它们就不会作用于人类胃肠细胞。这个研究小组最新研制的诱饵,能够模仿人类细胞的霍乱弧菌毒素受体,每个菌体会吸收相当于自身体重5%的毒素。试管试验显示,诱饵细菌将毒素对人类细胞的杀伤力压制了99.95%。研究人员在12只幼鼠体内进行试验,先将改良的细菌注入体内,然后用霍乱弧菌感染幼鼠,尽管在感染后4个小时,研究人员才采取处理措施,但实验组幼鼠仍有8只存活,对照组的12只感染霍乱的幼鼠则全部死亡。
  ③佩顿对大肠杆菌做了更多深入的改良,使它们能够结合与它们同属一科但危害性更大的菌种产生的毒素,包括志贺菌毒素以及常常令旅游者痛苦不堪、令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发生致死性腹泻的细菌毒素。佩顿希望他设计的“益生菌”能够被制成廉价且具有预防作用的试剂,在疾病爆发区广泛应用。
  ④用益生菌对抗细菌好处很多,通过发酵的方式生产有益菌群价格低廉,而且给药方法简单,例如,可以把微生物制成口服液直接吞咽。最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治疗方法只是转移了毒素而并非去除病原体本身,不会提高有害细菌自身的耐药性。美国哈佛医学院胃肠疾病专家J·托马斯·拉蒙特说:“我们正在寻找类似的治疗方案,作为医生,我很想找到一些抗生素之外的有效治疗措施。”
  ⑤为了构建诱饵,佩顿将其他两类细菌的基因插入到良性大肠杆菌中,这样,细菌表面的受体就能与毒素结合,与受体的结合,让停泊位点足以以假乱真,跟人体内霍乱毒素分子的结合位点非常相似。他的第一个诱饵是针对志贺菌毒素设计的,效果相当好:菌体表面的所有分子都模拟了人类受体,能够使每个细胞吸收相当于自身体重15%的毒素。目前,霍乱毒素诱饵还不能推广用于人类,模拟受体不能大量产生只是问题之一,更重要的是,它的嵌合受体在结构上与人类的极为相似,从理论上讲,它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当抗体侵袭到周围神经组织时,可以引起格林巴列综合征,导致细菌相关的肌无力。1/4的患者曾有过空肠弯曲杆菌前期感染,这种菌表面受体与人类神经纤维髓鞘表面受体极为相似。当抗体对空肠弯曲杆菌产生免疫反应时,也可与宿主的神经髓鞘发生反应。但是,现在还没有确定具体引起免疫反应的受体亚基分子,感染诱发的炎症因子可以影响抗体的产生,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托马斯·拉蒙特认为,细胞表面如果为惰性受体则很有可能不会激活自身免疫反应。
  ⑥佩顿知道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但是眼前他的一大忧虑却是,改良的大肠杆菌应用很可能与国际上转基因器官应用的限制条款相冲突。解决这个潜在问题的办法,也许就是杀死这些有益细菌,佩顿解释道:“这些细菌死亡后,仍然能够发挥作用。尽管效果差了一些,但它们一旦死亡,就不再是‘经过基因改造的生物体’了。”
  1.下列对“以毒攻毒”原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让细菌毒素的结合位点从人体胃肠细胞转移到诱饵细胞上,就能减少对胃肠造成的伤害。
  B.经过改良的良性大肠杆菌能够模仿人类细胞的霍乱弧菌毒素受体,从而形成诱饵细菌。
  C.诱饵细菌能够吸收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定比例的毒素,从而极大地压制毒素对人类细胞的杀伤力。
  D.诱饵细菌必须具备一定的活性,一旦它们死亡,就不再能发挥吸收各种毒素的作用了。
  2.下列关于“益生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生菌就是指经过改良、能吸收毒素的无害大肠杆菌。
  B.益生菌可以通过发酵并集结菌群的方式生产,价格低廉。
  C.益生菌可被制成口服液直接吞咽,给药方法简单。
  D.益生菌的主要作用在于转移毒素和预防,治疗效果并不见佳。
  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长于热带的微小植物中可能含有威胁生命的有害肠道菌群,最好不要食用。
  B.志贺菌毒素是与大肠杆菌同属一科的菌种产生的毒素。
  C.自身免疫反应的抗体有益无害,它能帮助人体抵御外来侵袭。
  D.根据拉蒙特的观点,细胞表面的受体较活跃时更易激起自身免疫反应。
  4.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幼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如能在感染之初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就能避免对照组12只幼鼠的死亡。
  B.抗生素的治疗原理在于去除病原体本身,其弊端是有可能提高有害细菌自身的耐药性。
  C.佩顿将其他两类细菌的基因插入良性大肠杆菌的目的在于增强其毒性,以便杀死危害更大的菌种。
  D要想将霍乱毒素诱饵推广用于人类,只要确定具体引起免疫反应的受体亚基分子并消除免疫反应就可以了。
  [答案解析]
  1 D(此项的信息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佩顿的解释,“这些细菌死亡后仍能发挥作用,只是效果会差一点。”抓住了这句话,就能够确定此项是错误的。)
  2 D(对“益生菌”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四段,抓住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四个选项就有了判断的依据,只是D项中“治疗效果并不见佳”无法判断。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D项的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既然可以“转移毒素和预防”,那效果就不会差。我们还可以从第六段相关的句子得到印证:“他的第一个诱饵是针对志贺菌毒素设计的,效果相当好”;“能够使每个细胞吸收相当于自身体重15%的毒素”。)
  3 C(A项中有两个词语我们必须注意:“可能”,“最好”。原文也有可能一词,所以A项由此推断出“微小植物中可能含有威胁生命的有害肠道菌群”。此项是正确的。B项也是正确的,由原文中“佩顿对大肠杆菌做了更多深入的改良,使它们能够结合与它们同属一科但危害性更大的菌种产生的毒素,包括志贺菌毒素……”可以看出。C项是错误的。抗体并非有益无害,它可能侵袭到周围神经组织,导致细菌的肌无力,从第六段“从理论上讲,它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当抗体侵袭到周围神经组织时,可以引起格林巴列综合征,导致细菌相关的肌无力”这句话中得到支持。D项由“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托马斯·拉蒙特认为,细胞表面如果为惰性受体则很有可能不会激活自身免疫反应”可以推出。)
  4 B(B项的依据是第四段中的这句话,“最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治疗方法只是转移了毒素而并非去除病原体本身,不会提高有害细菌自身的耐药性。美国哈佛医学院胃肠疾病专家J·托马斯·拉蒙特说:‘我们正在寻找类似的治疗方案,作为医生,我很想找到一些抗生素之外的有效治疗措施。”’A项,实验组的情况说明,幼鼠存亡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而在于是否事先注入了用以吸收毒素的改良细菌;它的依据是第二段的最后一句。C项,目的应该是使细菌表面的受体能与毒素结合,而不是增强大肠杆菌的毒性;不是消灭,而是转移。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以毒攻毒”,这只是形象的说法,意思是用细菌对付细菌。倒数第二段中这句话“这样,细菌表面的受体就能与毒素结合。与受体的结合,让停泊位点足以以假乱真,跟人体内霍乱毒素分子的结合位点非常相似。”可以证明。D项,最后一段明确说“佩顿知道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也就是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如“模拟受体不能大量产生只是问题之一”,“眼前他的一大忧虑却是,改良的大肠杆菌应用很可能与国际上转基因器官应用的限制条款相冲突”。)
其他文献
如果说小说是情感与智慧的交锋,诗歌是梦幻与现实的碰撞。议论文是思维与认知的彰显,那么科技说明文则是理趣与情趣的完美结合。作为唯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小品文,它以其新鲜活泼的科学硬件与不失文学色彩的独特外衣,当仁不让地坐上了考查我们提取整合信息与理解文段能力的头把交椅,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那么,科技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呢?  科技文从文体上说,应属于说明文的一种。它具有的高科技含量首先决定了它必须运用
期刊
本期名校学案内容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指导,由特级教师郭其贵先生牵头,黄冈中学的众多名师执笔。在全面把握科技文阅读规律的基础上,老师们各取所长,从重要词句的理解,到已知信息的提取,未知信息的推断。都有许多精辟的复习指导意见。总的来说,都先简要陈述方法。再结合高考事例详细解读,其总结之精要,分析之准确,会让我们轻松驾驭此类文章的阅读。    说明文的阅读是检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200
期刊
【美文欣赏】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
期刊
经常有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不快乐!”“老师,我很困惑。”他们年轻的脸上写满忧伤;清晨的街头,行人稀少,经常看见我们的孩子在瑟瑟寒气中赶路,背着沉重的书包,步履匆匆……  他们说爸爸妈妈为他们累弯了腰,所以他们要学会感恩;他们说老师为他们讲哑了嗓子,所以他们要学会报答:我的心一阵阵酸痛。  孩子们,你们真的很懂事,很乖巧,让我们很骄傲。可是亲爱的孩子,我想说你们能不能多一点笑容,少一些隐忍,让青春的
期刊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如此。死记硬背只会令人厌恶,避而远之。看完夏禹老师的文章,同学们一定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因为“创新试题”里四条新颖的复习方法,将极大地激发大家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近几年,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趋势在加重,分值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笔者以为,只要以轻松的心态,找到一定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积累、练习、思考、品味,文言文学习将
期刊
提到说明文,大家可能立刻想到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大段专业术语的集合。确实,说明文不像其它文学体裁那样富于文采或情节生动,是比较单调乏味的。许多同学一开始就有一种排斥说明文的心理。因此,想要较好地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  说明文在考试中一般以科技说明文的形式出现。科技说明文是一种反映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文章。在科技说明文的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生
期刊
一、弄清考点内涵    “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2007年课改区曾对此做出要求),但作为一个考点,在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准确、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这其中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具体
期刊
《晋弓工妻》阅读训练    [原文]  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此三君者,仁着于天下,卒享其报,名垂至今。
期刊
我历来有这样一个感受:一回家,我就聪明了,甚至有点儿狡黠,这不,我和水正较上劲儿呢。  仔细一琢磨,水也有分类呀!  家里的水分三种——食用水、泔水和废水。  聪明人当然首选食用水。  她,娴静文雅,熠熠生辉,冰凉清澈,润口舒心。她,圣洁性灵,脉脉含情,总让人想起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放她在锅里,便能在高温下,经油盐的调味,自成一锅美味的汤;装她在热水壶里,便能冲出清香的茶水来;用她还可洗净污浊
期刊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觉解/自觉 教条/教案 慰藉/枕藉 呜咽/哽咽  B 褴褛/镂刻 混沌/混淆 禅宗/禅让 角逐/角色  C 刹车/煞尾 哄骗/起哄 吮血/驯服 干劲/强劲  D 新鲜/鲜见 荒谬/绸缪 挣扎/挣脱 蹊跷/蹊径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遵循 暮蔼 飘零 精疲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