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的发展历程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庆祝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赵寄石教授90寿辰暨从教70周年,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研究所)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同事和赵老师的学生对赵寄石教授的学术精神、学术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赵寄石教授的学前课程思想因其丰富的内涵和前瞻性的观念,必然会对我国学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刊登以下文章,以飨读者。
  
  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赵寄石学前课程研究团队的普通一员,笔者是该课程研究的忠实拥护者和支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追随者。本文将回顾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的发展历程,探寻给予我们的启示。
  1978年,我国进入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全面恢复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包括学前教育事业也由此获得了新生。在赵寄石老师的带领下。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研究团队一方面积极准备停止了十五年之久的学前教育的本科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全面恢复了与南京市一些幼儿园的合作研究。
  1982年。赵寄石带领研究团队总结了从1978年到1981年三年来我们进行的幼儿园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对语、计、常、音、体、美六科教材进行了筛选、调整和更新,出版了三个年龄班的六种教材;强化对各科教学要求及教学法指导的系统性研究,探寻各科教法的特点及规律。在肯定研究成果的同时,赵寄石教授也清醒地看到了当时幼儿园课程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对各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缺乏研究。为此,赵老师明确提出了继续进行课程研究的任务:怎样把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幼儿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从1983年开始,赵老师将幼儿园课程由单科课程研究引向了对整体课程的研究。
  
  一、综合教育课程的形成
  
  第一阶段:在城市幼儿园开展综合课程研究。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合作进行了综合教育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成果有三:一是初步建构了不同于学科教学的而是“以常识为中心,以主题为组织形式的”课程模式的框架;二是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综合(内容、手段、过程)及三个层面的综合(主题活动、一日活动、个别活动)的课程综合机制;三是初步尝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课程。该综合教育课程于1986年在全国普教改革会议上被确立为普通教育的四大模式之一(另2个为小学课程,1个为初中课程)。
  第二阶段:在农村幼儿园开展综合课程研究。1987年起,赵老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的工作。课题组与南京市江宁县和扬州市邗江县合作,重点研究了农村学前一年课程。经过三年在17个班开展的实验研究。成果有三:一是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城市化倾向,建构了富有农村特色、符合幼儿特点的《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设计》,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二是形成了综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思想,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育效果;三是充分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程研究,既出成果,又锻炼了队伍。该课题研究成果受国家级专家鉴定组肯定,认为“该成果形式包括理论、目标、主题设计、活动安排等已成系列,这在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课程研究中尚属首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至此,经过城乡两轮的实验研究,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已基本形成。
  
  二、综合教育课程的发展
  
  1.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赵老师领衔主编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15册,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2005年,赵老师又领衔主编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并于2009年改版,保证了课程的持续发展、与时俱进。
  2.托儿综合教育课程的产生。这是赵老师1993年退休后与南京市玄武区如意幼儿园合作研究的成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于1998年、2000年出版了《托儿综合教育课程》。
  3.赵老师还指导了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做人课程”,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的“发展能力课程”,参与建构了深圳市马荣教育机构的叙事式课程和溧阳城北幼儿园的生态式课程等。此外,还参与研究了屠美如教授主持的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课程、虞永平教授主持的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等。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年来,以赵老师为首的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课程研究团队的研究逐渐扩大和深入,研究涉及从单科到整体,从城市到农村,从幼儿园到托儿所,从学前一年到学前三年、四年,从正常儿童到非正常儿童,从正规机构到非正式教育组织等。
  反思综合教育课程的诞生,它又一次开启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帷幕,在中国幼教史上的这第三次课程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1.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于:从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课程观出发,确立儿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学前课程应体现目标的全面性、内容的生活性、结构的整体性和实施的活动性等。
  2.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的理论渊源在于:继承弘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及其课程论思想;借鉴吸收发生认识论、系统论、社会建构论及人类发展生态学等,经过实践创新形成了她的课程思想。
  3.赵寄石学前课程思想的精神支柱在于:坚持不懈的大无畏气概。尤其在初创时期,面对各种非见异议,外表柔弱的她却是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她的学术品格就是淡泊坚毅、坚持做自己认准了有益于孩子的、自己喜欢做的事。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旧税制的主要缺陷,阐述了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改革旧税制的客观迫切性道理,并试谈改革后的新税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前,高校美术类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其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产业格局在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分析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
儿童游戏场应在安全的前提下,对场地设计中儿童的行为活动、感知方式、空间布局、生态等这些相关要素的综合考虑,不仅能够满足儿童对自然美的追求,而且还能使其自觉地参与到与周
近几年来,我园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后勤工作的改革之路,打破了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树立了后勤服务新理念,从挖掘后勤工作人员潜力人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工作的作用。    一、落实《纲要》,加强学习,树立服务即教育的理念    我们的“服务即教育”后勤工作新理念,包括两个转变、三个实现。两个转变:角色的转变——变被动服务者为教育合作者,服务方式的转变——变推卸问题到研究工作方法。三个实现:实现“服务即
本文以协同创新网络理论为基础,从产学研合作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产学研运作模式,探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网络下的知识溢出、合作
通过彗星试验比较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肝、脾、肾细胞的DNA损伤。设置6个不同剂量组(阴性对照组、7.5、15、30、60、120 mg/kg组)对小鼠进行30 h灌胃方式染毒,末次染毒6 h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疗效并了解其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24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析。了解其疗效,掌握对不良反应的对策。24
结合江苏省宜兴市蟹养殖实地采集的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溶解氧进行预测,反映溶解氧周期性变化趋势。采用RBF神经网络对非线性残差部分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模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大家好!《纺织学报》40年的成长,是中国纺织科技期刊发展壮大的经典缩影,是行业期刊人勤劳与智慧的精彩呈现。在《纺织学报》创刊
在合同法的语境下, 严格责任不是单纯的是绝对责任, 因为绝对责任是指债务人对于其债务绝对的履行, 而不管其是否有过错或是否有外来原因.而严格责任原则属于区别于过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