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式住宅区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n_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中华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住宅区景观中尤为重视。人们渴求在传统文化中提取元素装典住宅区来寻找到一种内心归属感。体现了人们对古典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诉求,国人的那种情愫需要现在居住区景观作为载体来体现中国文化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古典文化;生活方式;人文价值
  一、研究的意义
  近些年对于对于新中式景观,新中式住宅区的研究和实际案例来越多,其中有有一些很出色的案例,比如万科的第五园。但是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缺乏。没有深入研究这些中式景观的深层内涵和理论思想,在相关文献中大体还是停留在,材料、色彩、传统图案等一些中式的符号,对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没有较多的研究,没有提出中式住宅区景观的本质特征以及设计研究。
  在当代中式住宅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工作者只是简单的拼凑传统元素和符号,并没有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面临表面化、简单化、片面发展的危险,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回归生活本质和民族美学的居住景观空间是很迫切的。
  二、中式住宅区景观的认知
  中式住有宅区景观的认知:一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境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中的演绎,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社会现实中的应用,利用当代的声、光、电、多媒体技术、高科技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打造一个具有古代文化氛围思想内涵的景观。二是对当代的文化做深入的探讨基础上的当代设计。其意义融合中式古典和现代简约,以中华文明为文化基因,在中国社会当代价值取向为审美基因。用古代的思想和审美文化同现代的审美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符合当代的住宅区景观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灵魂,反映在新中式设计风格中,表现为博采众长的包容性,不仅包含传统与现代,而且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写意,新中式风格沿袭传统文化中写意的精髓,注重意境的营造。简而言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抽象、概括中国韵味的色彩、传统图案符号、空间、文化意境等,融合西方优秀文明,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富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事物,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突出写意的中国特色与气质,使其呈现出高雅敦厚的古典韵味、飘逸含蓄的秀美、纯朴简洁的现代风情,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三、中式居住区的景观特点
  (一)简约的空间结构
  中式的居住区与传统园林相比更加实用,大众化,取消了传统园林中华而不实的部分,对于园林中叠石和花园、理水的弱化。道路多采用多采用圆润柔和的大曲线、直线、折线等营造简洁明快的氛围。中式居住区主体建筑借鉴传统村落、庭院、四合院、水乡等布局形态,多以前庭、天井、后院布局,以围合组织空间,房间围绕庭院布置,是收敛的、私密的、封闭的,与此相对应,其环境景观通过门洞、漏窗、景墙、假山、林木、曲桥、长廊等分隔围合空间,形成含蓄的空间结构。地形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规划布局和空间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应利用高差整体布局,营造水系、建筑、道路等景观元素。
  (二)吉祥的文化主题
  古代中式居住区景观多围绕某一主题构思,通过联想和想象,将主题的外延与内涵贯穿于设计与营建的始终。中式的“中”是民族的属性,其承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主题的选取多来源于此。受儒家、道家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内敛、低调、典雅的特征,民族崇尚吉样富贵。中式居住区景观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富贵、典雅、吉祥的寓意赋予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自然情景交融
  中式景观居住区建筑和场地完美契合,体现出寄情山水的自然观,具体表现在建筑对自然景观的避让和因借,与自然、花木、水体景观有机融合从根本上说,这种融合是受造园的哲学、美学及审美主体思维方式主导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哲学与文化基础。
  与传统木结构建筑不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难度。中式建筑借鉴传统的庭院布局,庭院内部用带门洞的景墙、漏窗分隔空间,山石、花木掩映,缓和人工与自然的关系;主体建筑颜色集中在灰色、白色,灰色易融于环境,白色可作为背景,花草树木、山石组成团,投射到墙上组成一幅幅画面。
  (四)诗情画意的化境
  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古典文化的影响,山水画,传统哲学思想中自然审美的思想,后期文人画家更是直接参与造园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情趣,致有“造作诗文,必折有法,前后呼应”的论述。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从古典园林及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新中式居住区景观通过文学和绘画的手段来展现诗情画意的画境。具体而言,把诗文中的境界、场景在居住区中复现,或者运用匾额、植联等对建筑、园景点题,值染诗境,如金科中华坊以區额点题的竹园或者以建筑群体感应诗词的格律,如院落张、开、闭、合对应诗词起、承、转、合,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感应诗词平、對仗等。平地新中式居住区景观通过疏密、虚实、动静的转换达到均齐之美,山地新中式居住区景观通过因地制宜达到词曲般非对称的动态平衡之美,抑扬顿挫,既迂回曲远又首尾呼应。
  四、结语
  中式居住区虽然全国各地有不少项目实践,但相关理论研究并不多,而结合地形的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中式风格的是时代性的要求,包括新观念、新思维、新技术、新材料等;“中”是民族性要求,以中华文明为文化基因,中国社会当代价值取向为审美基因。以“和”为灵魂,注重意境营造,其特点为:融糕古今、抽象写意,包容含蓄、精于体宜,空间渗透、因景互借,简约淡雅、删繁去奢。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其中儒家“比德”思想将山、水与植物人格化,与审美主体比德,使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借景行情、情景交融,“中庸”思想催生了纤余委曲,若不可测的空间艺术;道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有关“有”“无”的理论,是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虚与实相互转化的依据;风水文化中因地制宜、观形察势、整体系统等原则,将人文美与环境美和谐统一,并通过引水聚财、植树补基达到吉祥如意的愿景;古典园林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最深刻,也最直接,借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及步移景异的空间序列等直接反映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
  作者简介:陈栋,男,汉族,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平面设计的情感构架,是平面作品的灵魂所在,是平面设计者必须掌控的设计要素。基于此,本文对平面设计艺术的情感构建分析,主要基于交互设计时代视角下,探索社会新需求下,平面设计艺术创作的途径。  关键词:交互设计;平面设计艺术;情感架构  交互设计,又称为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 缩写 IxD 或者 IaD),是指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设计领域。如现代生活中应用的软件、移动
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则天下治!一句话道尽基层社会治理的千钧重担.如何实现基层善治,建立以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9月27日上午,省政协
期刊
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教师,我总在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能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什么.师范大学的学生按道理说是要做中学教师的,你们以后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
河西走廊移民区初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还存在移民带来的新问题,他们的内心被各种压力和问题所困扰,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已刻不容缓.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上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象之一。笔者认为在众多原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首要问题,而当前小学生的大众化兴趣激发应立足学生的成长生活,采用多
基于成语在语言文化学中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研究“时间”概念语义结构和俄汉成语语言处理方式.本文重点围绕什么是时间成语,表积极意义的俄汉时间成语有哪些,表消极意义的俄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五次变迁.这五次变迁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目前实行的农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可以流转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死板,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效率不高。传统的课程缺乏社会实用性。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安排设计的课程,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十分有帮助,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非常明显。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老师在旁辅导,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来安排组织活动细节,老师则在其中起引导作用以及在活动结尾做出评价。活动课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对于教学形式的改变,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冠病心绞痛病例分成两组,观察组(n=32)、对照组(n=28).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日常护理干预,观察
8月30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专项整治行动第一批督办的4起法人违法案件。这4起案件,涉及了破坏损毁文物本体、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