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颗粒溶素表达增高的意义

来源 :临床检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颗粒溶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急性乙型病性毒肝炎患者、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和体检健康者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抽提总RNA,采用MGB探针,以18s RNA为内参,经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其颗粒溶素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为90例体检健康者和9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结果 急性期乙肝患者PBMC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拷贝/μg)(2.8±3.1)×109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2.2±1.4)×107和HBV携带者缓解期病人(4.5±5.2)×108(P<0.05).结论 采用FQ-PCR检测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临床上监测感染性疾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参与DNA复制的两个重要基因CDT1和GMNN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人群散发乳腺癌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包括427例乳腺癌患者及477名无肿瘤史的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特异性IgE(SIgE)、患者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 CAP系统检测变应
目的:构建肝癌靶向性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和CD80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首先利用现有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和pShuttleCMV,构建新的不带CMV增强子/启动子而带有
列出了丹麦技术大学国际室内环境能源中心用于研究室内环境中人的健康、舒适与生产率关系的25个基本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基于的原理.25个基本选择中17个是二选一,7个存在第3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新疆朱家湖丁(鱼岁)群体、73水库丁(鱼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我国的丁(鱼岁)群体的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聚
目的了解招远市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OPD的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03年11月—2005年1月,通过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招远市35个自然村,
目的探讨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3-07-2004-04采用免疫组化
患儿女,6个月。2005年5月19日因双眼失明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2个月时,父母发现其右眼下睑近鼻根部有一青紫色肿物,生长较快,挤压鼻根部向对侧偏移。2005年4月6日到当地医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视神经受损SD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组(NSCs移植组)和C组(对照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右
目的比较不同注射流率下脑CT灌注成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确定1个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操作上又相对安全的对比剂注射流率。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4.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