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式支架:可视化工具为学生搭建习作之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支架作为一种习作支撑,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識进行整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逻辑支撑点。目前较为常见的习作支架主要有功能型支架、表现型支架和情感型支架[1]。其中,图表式支架作为一种表现型支架,以图形和表格的呈现方式,使教师提供的习作更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学生借助图表式支架,有利于将隐性的作文思维可视化,使得习作顺利进行。依据图表式支架可视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本文对图表式支架的基本内涵、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图表式支架的内涵及其意义
   图表式支架作为作文支架的一种类型,是指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观察表格图、思维导图等多种图表形式为学生提供习作上的帮助,从而支持学生顺利完成习作。图表式支架的优点在于:图表式支架是具象的,可以清晰直观地为学生呈现习作支持;图表式支架是实用的,易于教师在实际课堂中操作运用。图表式支架为很多处于“浅思考”状态的学生提供了策略支持,既契合学生实际的思维方式,又能清晰地呈现出“看不见的”思维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向上攀爬、提升习作水平的支点。其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图表式支架为学生提供头脑风暴的载体,引导学生对作文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习作要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二,图表式支架借助图表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的安排对习作思路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获得清晰的习作逻辑。在支架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规划整篇文章的行文走向和布局谋篇,为后续习作顺利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三,图表式支架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文体特性,尤其对一些特定文体的学习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学生借助支架进行习作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吸收、感悟和内化知识的过程,从而促进自身习作知识的积累和习作方法的掌握。
   二、图表式支架的类型与功能
   图表式支架主要包括实物要点图、表格梳理图和OREO图三种类型,其内涵、特点与功能主要如下:
   (一)实物要点图——展要素,积素材
   实物要点图是指在作文教学中,展现作文要点的思维图或细节图,具有极强的开拓性和思维性,为学生获得习作要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正是由于实物要点图能够支持学生全面整体把握习作对象,所以其在状物、写景、写人这类文体中尤为适用。此类文体的写作主要是抓住习作对象展开描写。面对这类文体,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把握习作对象,但从具体哪些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往往一筹莫展。以描写人物的文章为例,学生往往过于关注外貌描写,而忽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轻视衣着、神态、动作、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致使笔下的人物描写过于单薄和扁平化。
   习作要点图通常以主要描写对象为核心,向外辐射相关要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具体类型灵活设计。如描写人物的图表式支架(如图1所示),在图表左边可以罗列出人物的外在要素,右边则反映人物的内在要点。
   (二)表格梳理图,塑框架,列大纲
   表格梳理图是指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习作逻辑的一种表格图。表格梳理图具有逻辑性和指引性,有助于学生掌握作文整体布局,形成作文大纲,对于叙事文的写作尤其适用。在叙事文写作中,学生容易出现上下语句衔接杂乱,重复,逻辑线索混乱,或是写成流水账,主次不分等问题。表格梳理图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叙事文的六要素,逻辑顺序等写作要点,从而有效弥补学生的思维缺陷。学生根据图表形成叙事逻辑,梳理行文思路,促使写作有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表格梳理图(如图2所示)应明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编排。
   (三)OREO图,明文体,理思路
   OREO图又称奥利奥图(如图3所示),主要由O、R、E、O四部分组成,分别代表论点、理由、例子以及重申论点,并辅之以一些必要的句型。OREO图是专门针对议论文设计的一种图表形式,其基本流程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展开论据-重申论点。即对于一个主题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出理由,并举例加以证明,最后以重复论点和表达感受收尾。OREO图简洁明了,四层内容层层相扣,清晰直观地展现了议论文的写作流程。在OREO图的支持下,学生可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风格,明确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时便能得心应手。
   三、图表式支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何克抗教授[3]认为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支架操作五步法:搭脚手架,创造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和反馈。在习作教学中,根据图表式支架的性质,结合支架操作五步法,图表式支架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
   (一)依托内容,设计支架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前,要依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结合不同的文体特性,对习作支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编排。
   (二)围绕主题,引入情境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艺术,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习作才有真情实感。因此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去经历,去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让学生主动代入情境,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想法,从而为后续图表式支架的完善做铺垫。
   (三)初示支架,自主探索
   学生对作文主题充分了解后,教师适时提供图表式支架,指导学生开启头脑风暴,补充图表中的内容。学生在图表式支架的指引下进行独立探索,理清习作的思路,从而为后续行文打下初步基础。
   (四)协作学习,完善支架
   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对教师提供的支架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此期间,教师及时参与指导,协助学生进行调整,最终完善支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借助支架创作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五)评价反饋,总结反思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教师还应对习作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支架运用的经验,不断改进支架教学的实施。
   四、图表式支架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图表式支架建立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直观图像引导学生外显习作思维。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图表式支架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准确把握操作要点,使图表式支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一)图表式支架在设计时应注意生成性
   教师在结合文体特征设计图表式支架时应充分考虑其自由性和生成性。图表式支架的内容编排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思考空间和拓展创造空间,使学生在面对支架时能够结合自身对作文主题和作文内容的理解对原始支架进行补充改造,从而生成新的支架。学生借助自己的支架,根据自己独有的想法进行创作,表达特有的观点,从而使作文别具一格。
   (二)图表式支架在搭建时应注意层次性
   不同学生的作文基础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搭建支架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做到灵活机动。对于习作能力欠缺的学生,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现有的习作水平,以普适性支架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对于习作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应不断简化支架,并在后期逐渐撤销支架,使支架能真正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图表式支架在时应注意灵活性
   教师在运用图表式支架时应灵活机动。一方面教师应在整体把握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图表式支架,准确抓住习作的关键点,为学生规划习作的谋篇布局,梳理行文思路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运用时应根据学生的作文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支架出现的时机、根据图表补充完善的情况及时调整图表式支架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支架,促使支架切实地辅助学生习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子房.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10-15.
   [2]张建勇.写作学习支架的存在与表现[J].江苏教育研究,2018(35):23-27.
   [3]何克杭.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5.
   周晓燕,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胡滋滋,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研究生。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情感效应分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基于情感效应分析对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基于
就当前中考作文文风(准确地说应当是写风)的实际来看,堆砌华词丽藻、没有事件基础的无病呻吟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在批阅时,往往会被这类文章的表象所迷惑,予以很高的分值。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记叙文的特长在叙述,叙述事件,叙述与事件相关联的人物。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说:“事就是行动,即有发展过程的情节。行动的主角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在行动中的人’,即人物。”[1]笔者以为,中考记叙文写作需
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市举办,为此需要一大批市政改造建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关键时刻,该市城建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扬了"攀枝花精神",采用目标责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