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方式,摸清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现状,运用SWOT模型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旅游综合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提出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即上游国家森林公园模式、中游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模式、下游国家沙漠公园模式,全域融入国家湿地公园模式,以期为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态保护;旅游产业;生态保护;石羊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武威市列科技计划项目(WW2001138)。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为脆弱和生态恶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为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政府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和《武威市防沙治沙总体规划(2018—2025年)》。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承载能力向好转变,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社会经济逐步健康发展,已初步构建了产业-生态安全体系[2-3]。已有众多学者从生态承载力、生态补偿、高效节水模式等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为进一步巩固石羊河流域生态建设成果提供了科学依据[4-5]。
  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在石羊河流域适度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恢复与重建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6]。目前,石羊河流域已形成了森林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旱区湿地旅游、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链,更好地利用石羊河流域治理成果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石羊河流域经济发展。

二、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文化优势
  武威拥有4 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五凉古都和西夏陪都,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丝路文化、传奇的天马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深厚的宗教文化、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等,有凉州贤孝、武威宝卷、凉州攻鼓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
  2.资源优势
  其拥有“南山中川北沙”大跨越的生态格局,境内有巍巍的祁连山、神秘莫测的原始森林和马牙雪山、广袤的绿洲、浩瀚无垠的沙漠,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儒释道文化等多元文化于此处交汇,汉、藏、回、蒙古、满、土等38个民族在这里共生交融、繁衍生息。
  3.品牌优势
  其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稀世珍宝“活字典”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鸠摩罗什寺舍利塔等品牌是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
  4.区位优势
  其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咽喉”地带,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区位优势。
  5.政策优势
  甘肃明确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甘肃黄金段”以及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培养成支柱产业,树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亮点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市。
  (二)劣势
  1.生态系统脆弱,旅游开发受限
  石羊河流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北部处于腾格里大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处,生态环境脆弱,受沙漠化威胁严重。南部是我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生态过于敏感而不能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存在水资源缺乏、植被类型单一等问题,旅游开发限制较多。
  2.景区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未建成高铁站,通往各景区景点的道路等级较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景区设施陈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3.产品结构单一,体验活动匮乏
  景区多数以门票收入为主,其他营利性收入较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度欠缺。产品以观光型为主,缺乏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产品,缺少地域、人文、历史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且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葡萄酒文化挖掘不足、包装不够,地方特色不明显,未开发独具规模的体验活动项目。
  4.龙头景区较弱,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旅游企业“小、散、弱”,缺少核心景区、大景区、标志性旅游工程,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发展机遇
  1.国家及甘肃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崛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
  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武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已步入向西开发的前沿阵地。
  3.華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要求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4.河西五市联动发展
  河西五市有足够的历史长度、文化厚度和自然丰度,资源组合度较高,规模大、空间集聚性强,互补性和差异性特点明显,五市联动创新,整合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四)潜在威胁
  1.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
  石羊河流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自我修复能力较弱,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自然资源锐减,最终限制旅游的发展与开发。
  2.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催生旅游品质追求
  当前,人们的旅游需求已经进入品质发展新阶段,自由行、品质游、度假休闲等体验式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升级的新标志,单一的觀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不断地开发出“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3.社会经济基础较弱,旅游发展面临压力
  石羊河流域所属市县属我国欠发达地区,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基础较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旅游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4.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发展遇瓶颈
  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缺乏文化人才和旅游策划、规划、营销、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行业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甘肃省水资源公报》和《武威统计年鉴》,从中提取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旅游综合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经过分析发现,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旅游综合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图1)。
  笔者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旅游综合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4。在α=0.01的水平上,双尾检验t检验计算得到的Sig.(P值)为0.000,即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极显著。表明旅游综合收入的提高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石羊河流域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根据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发展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以及旅游综合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可知,旅游综合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石羊河流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上游和下游应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在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开发以森林探秘、沙漠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遗迹等特色资源为主的旅游产业[7]。中游绿洲区应以节水为核心,通过发展“多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用水矛盾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6]。
  (一)国家森林公园模式
  石羊河流域上游位于祁连山北部山区,主要以阴生、湿生、寒生、中生和旱生植物为建群种,形成寒温性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有冰雪寒冻垫状植被、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和森林灌丛草甸等,整个区域是河西走廊绿洲和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维持的基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带内进行封山育林,缓冲带的资源适度开发形成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即在上游开发以保护为核心的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精心设计、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学教育场所。
  (二)国家沙漠公园模式
  石羊河流域下游降水稀少,以旱生及超旱生的植被构成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带内进行封沙育林,缓冲带的资源适度开发形成国家沙漠公园的核心区,即在下游开发以沙漠原景呈现及生态治理成效展示为主的国家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武威沙漠公园管理处以及马路滩沙漠生态观光旅游区等可规划形成生态保育区、宣教展示区、沙漠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为核心,合理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模式
  石羊河流域中游绿洲区的发展与上、下游生态保护密切相关,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游绿洲区的普康现代农业庄园、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民勤县沙生药材科技文化博览园等可以规划开发成生态农业产业园、科技农业产业园、集约型设施农业产业园或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园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国家湿地公园模式
  石羊河流域全域融入国家湿地公园模式,对石羊河流域的湿地进行适度开发,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海藏湖湿地公园、青土湖湿地公园等湿地都可以规划开发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EB/OL].(2007-12-11)[2021-03-02].http://www. gov.cn/gzdt/2007-12/11/content_830629.htm.
  [2] 苏玉梅,李鹏学.武威市凉州区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成效及建议[J].甘肃科技,2019,35(22):9-11.
  [3] 宋淑珍,张芮.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后续治理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8(6):73-76.
  [4] 岳东霞,杨超,江宝骅,等.基于CA-Markov模型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预测[J].生态学报,2019,39(6):1993-2003.
  [5] 张丽霞,张芮,宋淑珍,等.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修复实践[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2):64-66.
  [6] 杨阿莉,南宇,李海军.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45-48.
  [7] 史振业,冯起.21世纪战略新兴产业:沙产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
其他文献
摘 要: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得益于旅游资源的富集,促使其旅游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但是受到某些问题的影响,致使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本文从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途径和措施来推动旅游产业朝着高质量的方向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贵州省临近云南、四川、湖南等省份,因其
摘 要:为掌握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脉络,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主题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文献,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及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可视化分析,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文时间及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及其合作网络关系、研究热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南大学的卞显红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的明庆忠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的陆林教授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安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休假方式.同时,人们对于旅游的期望也从单纯的“走马观花”的观光模式向深度沉浸式体验的休闲度假模式转变.湖泊旅游作为休闲
摘 要:本文通过设计问卷,从游客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情况、游客对景区垃圾分类所持态度、游客对垃圾分类的践行情况等几方面调查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游客垃圾分类的意识及行为,结合游客的意识行为特征,提出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引进便捷的景区垃圾分类系统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景区垃圾分类建议。  关键词:垃圾分类;意识;行为;德天瀑布景区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红色旅游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其有着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也拥有良好的优势条件,其使红色旅游迅速发展。本文在分析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南昌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发展;南昌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区域形象不仅综合体现了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还是经济增长、民主政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载体。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CNKI刊登的关于区域形象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呈现出20多年来我国区域形象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脉络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的区域形象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竞争力”“区域发展”“形象设计”“形象传播”4个子主题展开,而区域媒介形象的研究代表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
摘 要:学习动力是学生愿意为自己的学业付出努力的重要力量,其动力强度的大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中等职业旅游教育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中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较低等问题,不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ARCS动机模型作为一种动机激发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4个方面进行激发和维持。该理论为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摘 要:对于民族地区旅游城镇的发展来讲,文化旅游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独特性的异域文化是旅游城镇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但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强弱文化的碰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本土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本文以广西为例,调研分析广西在建设旅游城镇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整合文化空间、强化参与主体保护意识、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以及倡导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居民参与”等4个方
摘 要:本文基于旅游凝视理论,收集整理调查问卷353份,携程、马蜂窝等旅游网站相关游记158篇,运用SPSS及Gooseeker软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对于环巢湖的旅游形象感知,将游客凝视下环巢湖旅游形象分为景观类型形象、文化感知形象和地域特色形象3类,从完善旅游产品类型、深层次挖掘文化资源、营造地方特色氛围3个方面,对环巢湖旅游形象建构提出建议,加强游客对环巢湖地区旅游形象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形象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常州市金坛仙姑村为例,运用Rost软件进行网络文本分析,提取游客对仙姑村感知形象的高频词,并分类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对仙姑村的形象感知多倾向积极方面,消极感知主要来自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加深景区合作客源共享等乡村旅游目的地提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