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来源 :浙江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
其他文献
报道了浙江悬钩子属(Rubus Linn)植物4个变型,其中重瓣蓬蘽(R.hirsutus Thunb.form plenus Z.H.Chen,G.Y.Li et M.H.Mao)和宁波三花莓(R.trianthus Focke form.pleiopetalus Z.H.C
于2006、2008年2次对杉木林采伐迹地2003—2004年人工营造的毛竹厚朴混交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升高,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土壤有
2000年3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苗圃进行了日本厚皮香(Ternstroemia japonica)的春季扦插试验及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厚皮香可当年生根,且成活率高,经500
在浙江景宁及龙游发现了樱属(Cerasus Mill.)新种——沼生矮樱(C.jingningensis Z.H.Chen,G.Y.Li et Y.K.Xu)。该新种与细齿樱桃(C.serrula(Franch.)T.T.Yu&C.L.Li)相近,区别在于本新
以白花树叶片的总DNA为模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适合白花树的SRAP-PCR的20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4 ng模板DNA,2.0 mM的Mg2+,0.5 mM的dNTPs,1.25uM的引物,1.5 U的Taq DNA聚合
为了筛选与杨树Ca2+依赖型DNase PtCDD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构建杨树形成层区域的cDNA文库,以PtCDD为靶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在已构建的文库中筛选得到两个片段,AD1-10和AD12-2,
调查了松幽天牛(Asemum amurense)在余姚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其幼虫在枯死松树根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幽天牛在余姚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松树根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
研究了施肥种类和施肥深度对覆盖雷竹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肥或混施生物肥比单施化肥不但能够提高覆盖雷竹林的竹笋的产量和产值,而且可以改良雷竹林土壤结构,利于母竹
采用稻草、砻糠和猪栏肥对毛竹林地进行覆盖催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采用稻草、猪栏肥发热增温效果理想;采用稻草20cm、谷壳20cm覆盖61d后开始出笋,出笋时间比对照提早54d,竹笋
采用截干、拉技、抹芽等措施对未投产山核核(Carya cathayensis)树体进行矮化试验,结果表明:矮化技术措施实施后,控制了树高生长,增大了树体冠幅,增加了结果短枝的数量和结果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