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需求 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消费对于整个经济增长起着直接的、最终的制约作用。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中投资和出口成为主导力量,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主导的转变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消费 投资 经济增长
  
  一、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最主要的力量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消费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首先,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一般占到60%左右,是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的部分,而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约占80%。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美、日、英三国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4%、62.2%和89.7%。同期,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三者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3%、42.5%和5.2%。尽管与上述三国相比,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但仍然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其次,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于整个经济增长起着直接的、最终的制约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已经由短缺经济时代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变为市场需求规模。从社会生产来看,投资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消费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
  再次,消费需求是阻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消费在经济波动中稳定性表现为,它的波动总是小于投资和GDP的波动,并且往往滞后于投资的波动。由于GDP的波动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波动的综合结果(即两者的叠加),所以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阻止着国民经济过于迅速地上升或下降。
  
  二、目前我国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动力来源看,主要来自投资和出口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的作用在增强,而消费对GDP的贡献呈下降之势。据统计,我国投资率由2001年36.5%增长到2006年42.7%,同期,消费率则由61.4%下降至50%。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从2001年的50%、50.1%和-0.1%变为2006年的38.9%、40.7%和20.4%,可以看出,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兩大主要因素。应该说,这种增长模式符合原来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在新形势下,消费需求持久低迷、投资和出口的过渡膨胀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首先,部分行业出现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从短期来看,投资过快增长会引起投资品、能源等部分物资供应以及交通运输紧张,导致相关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从长期看,经过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投资,部分行业生产能力显著扩张,由于消费增长落后于投资,部分行业产能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最终使得靠投资维持的高增长难以维持,导致经济大起大落。例如,钢铁行业,2005年底生产能力为4.7亿吨,产量只有3.52亿吨;汽车行业,生产能力为868万辆,已过剩200万辆;电力行业,生产能力已达到5亿千瓦小时,在建规模还有3亿千瓦小时,已明显超过社会需求。从过剩的行业看,大量建设的恰恰是技术含量不高,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一方面,过剩的产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产品积压;另一方面,支撑这些行业需要进口能源、资源,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容易受制于人,难以维系。
  其次,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意味着机械设备以及生产所需的投入品的生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消费品的增长速度。投资品的高增长又与能源需求的高增长联系在一起。1980年~1990年代,我国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为0.6,而在2000年~2005年间,该指标几乎翻了一番。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费约占我国能源消费的70%。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长了三分之二,到2005年煤炭消耗量超过了20亿吨,几乎是美国的2倍。高消耗的增长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全球第二,多个城市位居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再次,低收入、低消费抑制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近年来,沿海出现的民工荒表明,被过分压低的廉价劳动力并非源源不绝,通过压低劳动力成本以换取竞争力的空间在萎缩。长期低收入、低福利使生产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受阻。目前中国有4亿多人的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还包括实物折算)。劳动者收入过低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而且会减少甚至剥夺其享受休闲、娱乐、健身机会,使其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素质难以提高,制约其劳动素质、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造成不仅产品与服务质量提高慢、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安全事故多等严重后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安全事故和灾难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就高达8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6%。
  最后,外部市场难以消化中国过剩产品。国内需求不足,商品必然要寻找出口渠道,而外部市场容量也是有限的。一方面贸易规模扩大会导致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随着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从1995年的109%下降到2004年的90.8%,而2001~2004年下降更快,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2004年贸易条件恶化的大约5%又转化为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购买力的下降。这种以经常项目顺差转化为外汇储备资产+大规模外资内流的组合实际上等于中国用境外低收益资产替换国内高收益资产的利益倒贴行为,即“贫困化增长”,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下很难长久持续。另一方面出口过分扩张引起贸易摩擦增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已经发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与特保措施调查多起,影响到中国70%多的出口企业200多亿美元的出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 扩大消费需求,构建内需主导增长新模式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需求不足,既是短期问题也是长期问题,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都应把它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解决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作为近期改革的基本目的,围绕扭转目前投资消费比例失调设计改革措施。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
  首先,要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收入,扭转多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的状况。从居民消费的构成看,农村居民消费比例逐年下降,城乡消费比例与城乡人口比例明显倒挂。因此,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上。近年来,国家为了启动消费、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出台了许多的政策措施,但农村居民消费始终未能全面启动。对于农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同时,应增加国债资金中用于农村发展的部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农村居民能够直接从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得到好处。可以说,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其次,完善公共支出政策,稳定居民支出预期,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消费者而言,消费者的即期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的收入,也深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居民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将来养老金发放、医疗卫生和教育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造成高额居民储蓄的主要原因即是居民的预期消费支出(包括失业、住房、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项开支)增加。因此,要改革养老金制度以提高其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扩展社会保障网和医疗卫生保险,明确政府在提供教育经费中的角色,以便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刺激消费的稳定增长。
  最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总体消费的作用。应该考虑将财政政策由以前较多地侧重促进投资功能转变为更多地侧重促进消费功能方面来,实现财政政策功能导向的再次转变。增加政府的消费性支出,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的事业支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通过增加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消费性支出,可以间接达到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目的,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随着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源头上提高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经济的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1]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决定性力量 http://www.southcn.com/nflr/zjll/200608300245.htm
  [2]郭海峰:扩大内需与我国内外经济均衡问题研究[J].国民经济管理,2007.6P3~4
其他文献
今冬来得早,不少地方早都下过雪了.0adidasOriginalsBlue蓝调时装豪杰云集,要找一件领军人物性质的产品绝不是一件易事。若说起新鲜感,这双充满雪靴味道的HikelanderSnow倒是令
期刊
在先秦儒家博大而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精华。在20世纪未,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时候,返观历史,深入挖掘和梳理阐释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自觉意识,拯救人类所面临的已...
Snakeskin Clyde 的灵感来源于80年代的流行风潮。今年大行其道的蛇皮纹路如游蛇一般赋予PUMA Clyde新的灵魂。
摘 要:模块化是近年来国内汽车企业青睐的发展模式.本文针对影响企业推行模块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产品特点、企业实力、组织架构三个内部因素和市场需求、供应商能力两个外部因素。本文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五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企业判断是否具备模块化前提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模块化;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
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硝普钠溶液时芥蓝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水杨酸、硝普钠溶液浸种处理均可提高芥蓝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01%水杨酸、0.1%硝普钠效果最佳,发芽率均
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茵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贵港市综合试验站为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探索出袋料栽培灵芝的合适材料与最佳配方,进行了10个配方组合的出菇试验,经过对比得出最佳
对互助县小麦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虽然增加了春小麦的地膜投入,但增产、节水、省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较高,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介绍了花生优质安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选择适宜种植方式、适期精细播种、配方施肥与科学管水、合理化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通过债转股简单地降低负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将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国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