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辅助救治剥脱性皮炎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床旁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在辅助救治儿童剥脱性皮炎中的作用。

方法

对2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救治无效的重症剥脱性皮炎患儿采用床旁PE联合CVVH治疗,观察病情演变与转归情况。

结果

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本院PICU收治2例重症剥脱性皮炎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8个月及1岁11个月。两例患儿均予甲泼尼龙、IVIG、抗感染及烧伤单元式皮肤护理等积极综合救治,病情加重,高热不退,皮疹、水疱急剧增多,皮肤大片剥脱,予PE联合CVVH序贯式血液净化治疗。PE采用Prisma TPE 2000膜式血浆分离器,每次置换血浆量60~80 ml/kg,间隔48 h;CVVH应用AN69 M60滤器,置换液量50 ml/(kg·h)。2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经PE 2~3次联合CVVH治疗72~96 h后,体温开始恢复正常,呼吸、循环、肝、肾功能好转;治疗7 d后,皮疹颜色变淡,水疱开始收敛结痂,新生皮肤出现。监测血液净化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系列(IL-2、IL-6、IL-8、IL-10)均明显下降;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上升。例1住院32 d治愈出院。例2入PICU第13天(入院第26天)再次高热,血、皮肤及尿培养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皮肤渗出液:铜绿假单胞菌,尿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于入PICU第20天(入院第33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血液、胃肠、呼吸、肾脏)经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PE联合CVVH可减轻炎性反应、保护受损器官,可能是剥脱性皮炎患儿的辅助救治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近三年呼吸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离率、菌种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疑似肺结核的患者,送检痰或肺泡灌洗液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分枝杆菌阳性菌株进一步采用基因芯片、16S rRNA和hsp65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剔除重复菌株后,共分离3 295株,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3 032株、NTM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疾病,可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没有单一的可用药物可以诱导强烈的HBV DNA抑制和高比例的HBeAg和HBsAg清除。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寻求一些联合治疗方案,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治疗过程后实现持续的病毒抑制和HBsAg阴转,实现临床治愈。该文就目前CHB单药治疗的缺陷、联合治疗主要方案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概述。
期刊
目的使用便携式超声心输出量监护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监测脓毒症新生儿的心功能变化。方法使用USCOM测量32例轻度脓毒症新生儿、19例重度脓毒症新生儿及33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3组心功能差异及所有脓毒症新生儿给予改善心功能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的差异。结果轻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外周血管阻力高于对
目的探讨小儿侧裂池蛛网膜囊肿伴发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小儿侧裂池蛛网膜囊肿伴硬膜下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者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者30例,所有患儿均行血肿清除、显微囊肿切除、脑池沟通术,术中尽可能全切囊肿壁,并与蛛网膜下腔、脑池相沟通。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体外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复制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测定IFN-α1b对RD细胞的毒性和IFN-α1b在EV71感染前后给药对EV71感染所致的RD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检测IFN-α1b对EV71 RNA和VP蛋白表达量以及病毒复制的影响,并通过构建瞬时表达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RD细胞探索IFN-α1b通过促进
目的了解PICU脑脊液培养病原学特征,探讨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感染来源和转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脑脊液培养病原学及耐药情况。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compatⅡ系统,部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结果982份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78例,阳性率7.9%,共分离出病原菌81株,革兰阴性菌46
目的尚无预测PICU内临床显著出血(clinically significant bleeding,CSB)风险的可靠方法。曾有一项回顾性研究认为血小板计数为CSB风险标记物。本研究旨在验证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与